陈海贤
同样是远离人群,为什么有些人这么容易感到孤独,另一些人却能处之泰然?
根据马斯洛的说法,人的动机虽然千差万别,但最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弥补“匮乏”的动机,另一种是满足“成长”的动机。“匮乏”导向的人,在生命早期,有一些基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些需要大都来自父母或生命中重要的人的爱。于是,他们常常一边对人深怀疑虑(因为失望过),一边不断向他人寻求安全和爱(因为缺乏)。当他们感到孤独时,他们想借由他人来逃避孤独。而“成长”导向的人,可能是因为不缺爱,也可能是因为足够自恋,他们不需要太多别人的肯定和赞许,对别人的依赖程度也相对较低,有时甚至会觉得他人就是羁绊。他们用与事情的联系代替了与人的联系,所以才能安心做事,享受孤独。
“匮乏”导向的人,虽然努力与人接近,却更容易孤独。“成长”导向的人,有能力独处,却自然而然会吸引一些朋友。是因为他们才华出众吗?不是。是因为他们发展出了不同的人际交往模式。
我有一个来访者,在短短的3年内,换了近10个男朋友。每当一个人的时候,她就会被巨大的空虚和孤独感紧紧抓住,这时候只要身边有任何一个男士向她示好,她就会全身心扑上去。这些恋爱无一例外地以这样的模式开始:她想讨好和依赖他,把他想得分外美好,愿意为他做任何事。但也无一例外地以这样的模式结束:她发现了他的“真面目”,而他远离了她。
她想在爱情里消解孤独,而她也只在短暂的时间里做到了——就是在刚恋爱的时候。通过把他们幻想得无比美好,她跟自己的幻想谈起了恋爱。她需要爱,但这种“需要”并不是爱本身。她只想找一个拯救者,能把她从孤独中拯救出来。
“匮乏”导向的人更容易通过占有、讨好、服从或者控制的方式来努力跟他人融为一体,以消减自己的孤独。可是,孤独是我们的“出厂设置”,我们只能面对,却无法消除它。而“成长”导向的人,更能发展一段独立的人际关系。不是利用、交换、崇拜或者占有,仅仅是我是一个人,而你也是一个人。
(张 慧摘自江西人民出版社《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一书,楊向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