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地区‘早黄茶’品系初步调查总结

2021-10-26 09:34邱晓莹朱潇婷朱朝安
茶叶 2021年3期
关键词:茶苗品系绿茶

邱晓莹 朱潇婷 朱朝安

(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杭州 310058;2.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临海 317000;3.临海市羊岩茶厂,临海 317000)

1 前言

临海市栽培茶树品种约20余种,其中早生品种以‘嘉茗1号’和本地选育的‘早黄茶’品系为主。在多年的栽培、加工过程中,‘早黄茶’均表现出较优异的品质。临海‘早黄茶’为临海地区经过多年从群体种中选育的一系列早生茶树品系,未经过品种鉴定,在传播过程中有多种名称,如‘早黄茶’、‘早青茶’、‘界岭迎霜’、‘葛早’等,名字繁杂。其中有些同为一个品系,有些为性状差距较大,为了规范育苗市场,保证优质无性系品种繁殖,本文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选取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3个‘早黄茶’品系进行梳理,探索了‘早黄茶’生物学特性,为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及推广做铺垫。‘1号’为主要是分布在临海市东塍镇、涌泉镇的‘早黄茶’,又名‘早青茶’;‘2号’为主要分布在临海白水洋镇、河头镇的‘早黄茶’,又名‘界岭迎霜’;‘3号’主要是分布在临海涌泉镇、尤溪镇的‘早黄茶’。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本次观测选取临海市奇亮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基地、临海市白岩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基地栽种的‘早黄茶1号’、‘早黄茶2号’和‘早黄茶3号’。由于‘早黄茶’发芽早,上市时间与‘嘉茗1号’茶树品种接近,故选取‘嘉茗1号’茶树品种作为开采期观测对照组。观测茶园均采用立体修剪,春季采摘后修剪至离地20-30 cm。11月初进行浅耕并施用复合肥30 kg/亩。

2.2 试验方法

生物学特性观测:参考《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对3个品系茶树树形、叶片基本情况、茶花基本情况等进行观察、测定。

生育特性观测:参考《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测定3个品系茶树的物候期、一芽二叶长度、一芽二叶百芽重等数据。同时3个品系各选取10株茶树,以一芽二叶为采摘标准,当约有15%芽头达到开采标准时进行第一次采摘,间隔7天采摘第二次,两次采摘的总重量以3000株/亩换算成亩产量。

栽培繁殖特性:2019年秋季通过短穗扦插对3个品系进行无性繁殖,2020春季在茶苗出圃前每个品系随机抽取3个区块,每个区块选取10株茶苗进行生长情况调查。

经济学特性:将标准采摘的3个品系的芽叶通过杀青-做形-干燥制成扁形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同时将‘2号’品系的标准采摘芽叶制成卷曲型绿茶和红茶进行感官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植物学特性

3.1.1 树形 从图1可见,3个品系的‘早黄茶’均属灌木型,植株大小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经测定,‘早黄茶1号’分枝角度较大,形成蓬面1.68±0.06 m;‘早黄茶2号’每年新发的粗壮枝条数量最多,可达60±5支,每支枝条越冬芽数量也最高,约为16±1个。

图1 树体下部分枝情况

表1 ‘早黄茶’树体情况

3.1.2 叶片 取各观测组茶树成熟叶片进行观测,‘1号’平均叶长93.00±6.05 mm,平均叶宽39.69±3.34 mm,叶面积指数2.34,叶脉8±1对,叶形长椭圆,叶面微隆,叶缘平,叶尖骤尖,叶身平,叶色深绿色,叶质软,叶基平滑无齿,锯齿不明显;‘2号’平均叶长87.96±4.85 mm,平均叶宽38.58±3.50 mm,叶面积指数2.28,叶质较厚,叶脉7±1对,叶形长椭圆,叶面微隆,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身稍内折,叶色深绿色,叶质软,叶基平滑无齿,锯齿不明显;‘3号’平均叶长94.78±4.19 mm,平均叶宽37.55±4.46 mm,叶面积指数2.52,叶脉8±1对,叶形长椭圆,叶面隆起,叶缘较波,叶尖渐尖,叶身微内折,叶色深绿色,叶基平滑无齿,锯齿不明显。

图2 ‘早黄茶’叶片

3.1.3 花 三个品系‘早黄茶’开花时间较为接近,盛花期均为10月上旬。特殊的修剪方式导致3个品系‘早黄茶’花量均极少。‘2号’部分植株出现无花现象,且大部分‘2号’植株不结果。三者相较,‘2号’雄蕊数量少,花冠直径最小,其他性状无明显差异。

表3 ‘早黄茶’花基本情况

3.2 生育特性

3.2.1 发芽期 从表4中我们可以发现3个‘早黄茶’品系均属于特早生品种,其中‘早黄茶2号’发芽最早。鲜叶交易中,一芽一叶‘早黄茶’较受市场青睐,若以一芽一叶为开采期,‘早黄茶2号’进入一芽一叶物候期的日期比‘嘉茗1号’晚3-5天,但‘早黄茶2号’持嫩性明显优于‘嘉茗1号’。

表4 ‘早黄茶’物候期统计

3.2.2 芽头性状 比起‘嘉茗1号’的芽叶,3个品系‘早黄茶’芽头均为绿中带黄,其中‘3号’绿中带有玉白色。3个品系中,‘早黄茶2号’芽头最为肥壮,一芽二叶百芽重可达18.699±0.270 g。亩产测定结果中,由于‘嘉茗1号’持嫩性较差,分批次采摘过程中,叶展较快,导致亩产量偏高。3个品系‘早黄茶’中‘2号’亩产量最高,可达380.1 kg。

表5 ‘早黄茶’一芽二叶基本情况

3.3 栽培繁殖特性

3.3.1 茶苗成活率 从表6可以看出‘早黄茶2号’扦插苗发根率强,苗情好,平均每株须根8条,根长0.119m,株着叶数22片,株高0.44m,茎粗4.61mm。通过对扦插苗进行统计,‘早黄茶2号’1500株扦插苗中成活茶苗1305株,成活率87.0%,合格茶苗1182株,茶苗出圃率78.8%。

图3 ‘早黄茶’一芽二叶

表6 ‘早黄茶’无性繁殖茶苗生长情况调查表

3.3.2 抗性 2016年同时引种‘早黄茶’和‘紫鹃’、‘天目香雪’等品种于海拔500 m的羊岩山茶园。至今‘早黄茶’和‘天目香雪’未发生明显冻害和旱害现象,且生长旺盛;‘紫鹃’出现4次明显冻害现象、2次明显旱害。说明‘早黄茶’抗寒、抗旱能力明显高于‘紫鹃’品种,与普通绿茶品种相当,易于栽培管理。

3.4 经济学特性

3.4.1 制茶品质 ‘早黄茶’原料持嫩性远高于‘嘉茗1号’品种,制作成扁形茶后外形更加光滑扁平,滋味浓度高,叶底明亮度好。3个‘早黄茶’制茶品质相比较‘2号’综合表现更为优异,香气更持久,滋味浓郁醇厚。‘早黄茶2号’制成的勾青型绿茶外形绿明略有毫较细紧,嫩香浓郁持久,滋味较醇厚,感官审评结果优于扁形绿茶;‘早黄茶2号’制成的红茶外形乌润明亮,甜果香明显,滋味甘醇鲜爽。

表7 ‘早黄茶’感官审评表

3.4.2 生化成份 各组‘早黄茶’比较,‘早黄茶3号’氨基酸含量较高,与感官审评中滋味鲜醇一致。3组‘早黄茶’酚氨比均小于7,更适合制作绿茶。‘1号’酚氨比相对较高,可以尝试红茶产品的研发。

表8 ‘早黄茶’生化成分测定分析结果

3.4.3 市场价格 由于本地市场未明显区分3种‘早黄茶’,本次调研选取2020年本地鲜叶市场‘早黄茶’茶青平均价格与‘嘉茗1号’茶青价格进行比较。从图4可以看出‘嘉茗1号’起始价格高于‘早黄茶’品种,但价格下跌迅速;‘早黄茶’起始价格在80元/斤,但价格跌幅缓慢,50元/斤以上价格持续11天,综合经济效益高于‘嘉茗1号’。

图4 2020年春茶鲜叶市场价格变化

4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早黄茶2号’品种制成绿茶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爽;该品种选自本地群体种,具有较强抗冻、抗旱能力;茶苗扦插、移栽成活率高;丰产性能良好,因发芽早,产值高于常规茶树品种,在生产上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茶苗品系绿茶
The Price of Beauty
郴州地区优质烟蚜茧蜂品系的筛选
冀东地区冬小麦新品系主要性状及产量相关性评价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甬优系列不同组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试种表现初报
红樱绿茶两相欢
养血清脂试试龙眼绿茶
低盐胁迫下条斑紫菜不同品系体细胞与壳孢子的耐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