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啸云
(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 , 辽宁 丹东 118000 )
优质护理体现出以患者为本的理念,能够从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需求等各方面出发,充分发挥现有的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措施。骨外科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主要通过手术方式[1]。而手术室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手术室感染也会成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区域。一旦出现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手术失败。为控制骨外科患者术后感染,可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文分析优质护理对控制骨外科术后感染的影响。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研究活动展开时间为2017年9月-2018年9月,随机择取该时间段骨外科手术患者78例。按照双盲分组法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都有39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7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0-72岁,中位年龄段为(43.2±3.4)岁。胫腓骨骨折23例,股骨骨折16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21-72岁,平均年龄段为(43.9±3.5)岁。胫腓骨骨折22例,股骨骨折1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辅助提供常规护理方法,向患者说明手术情况和护理操作,以便对治疗有一定的了解。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是否使用止痛剂。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与伤口情况,注意大小便,鼓励患者自解小便,平卧6小时后帮助其更换体位。注意患者神经根症状与肌力恢复情况。促使患者能够认识到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观察组患者则展开优质护理模式。从护理人员学历、职称、工作时间、专业技能等各方面设置多层合作小组,分别为护士长、专科组长,责任护士层级管理结构。明确各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权限、义务,形成梯队管理形式。合作小组应由不同职称与不同能力的护理人员共同组成,以达到优劣互补,提高护理质量。具体操作如下:(1)术前访视。手术前1天,护理人员可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向其说明手术注意事项,提供心术到。在与患者交流期间,主要体现出鼓励与安慰,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向其解释麻醉、手术等各类问题,阐明麻醉的可逆性与安全性,以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向患者系统讲解骨科手术和麻醉的特点,讲解气管、导尿管插管可能会引起的不适感以及应对方法。多表现为排尿刺激和尿不尽等。苏醒期的患者本能不愿排尿在身上。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不适感以及尿液会收集,消除患者的顾虑,指导其深呼吸。由鼻深吸气,随后经唇缓慢呼气并收缩腹部,达到有效咳嗽排痰。(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语气平稳,动作轻柔。手术室内的物品摆放整齐,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注意控制室内温湿度,液体应使用变温器加热至37.0℃,以便患者体温不超过36℃,以免出现心律失常与寒战。(3)体位护理。在帮助患者摆放体位的时候,护理人员应注意稳定其情绪,告知良好的体位摆放的重要性与优势,尽可能赢得患者配合。在摆放患者体位期间应注意遮挡患者隐私部位,并在摆放前准备相关支架。在手术操作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3]。采用通俗语言告知患者术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予以患者关心、帮助以及安慰,消除患者紧张与焦虑等负面情绪。(4)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尽快帮助患者苏醒,并使用温水擦去患者皮肤残留的消毒液。帮助患者穿戴好衣物,盖好被子,加强术后各项护理服务。
4 结果:分析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4.9%与76.9%,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骨外科手术患者,为促进术后康复,降低术后感染率,可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优质护理能够促使护理人员全程参与,从术前至术后,满足患者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还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手术,以此减少应激反应的产生[4]。在手术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免低体温出现,确保手术顺利实施。优质护理实行责任小组制,小组成员合理搭配,明确小组成员,规范手术操作,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感染。根据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表明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手术护理质量。优质护理干预覆盖患者治疗整个周期,可减少患者手术恐惧,最大限度提高手术安全性,避免患者因不了解引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根据此次对比研究,发现优质护理干预效果要显著优于常规性护理操作。
综上所述,为骨外科手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方法,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效果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