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泽光
摘要: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处可见,它不仅是数字的简单累积,数学知识应用是一种很强的逻辑思维活动,需要借助特殊的理论原理、计算公式、思维模式才能将隐藏在事物表象之下的真理揭示出来。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让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养成创新意识与能力,掌握自主创新的知识和技能,而学数学也就是要学如何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探讨小学“生活数学”教育的有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希望能为当前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生活数学;小学生;自主创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他说:“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之变化,而生活无时不变,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更容易接受,教学中我们将这些生活化素材带入数学课堂,可将复杂和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可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可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实现高效教学并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一、导入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创新探索
小学生普遍容易接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我们可以此为路径将日常收集到的生活素材导入数学课堂,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巧妙抛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养成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1]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测量》这章时,先向学生展示一块橡皮擦、一支铅笔、一支粉笔,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区分这些物品的长短吗?”孩子们很容易地回答出“铅笔最长,橡皮擦最短”,随后我又问道“那你们知道,它们的具体长度吗?”,此时学生们疑惑地问到“什么是长度呢?怎么获得呢?”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了起来。
二、从生活中发现和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数学课堂过于严肃,教师教学以书本为唯一参照,数学学习被限定在教室和书本内,很少与生活知识相联系,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聊,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教师需要找准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恰当的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发现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有问题、有疑问不敢提出来的现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提升知识。[2]
“生活数学”教学搭建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道,强调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学生通过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可以获得更多收获,也能提升其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加与减》相关知识时,我以乘坐公交车为例,设计了一道思考题:“公交车上原来有20个乘客,第一站下车5人,第二站上车10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让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和分析,有的学生回答25人,有的回答15人,有的回答20人,我先不作对错判断,让学生跟着我的教学步骤在学完了本堂课程知识后,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来,自我判断对错。大多数学生得出的答案是25人。但也有部分学生得出了26人的答案,因为他们细心地发现其实这道题存在一个陷阱,已知条件是车上有20位乘客,但并没有计算司机,问题是车上最后剩多少人,所以应该加上司机得出正确答案26人。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增进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
三、开展生活化数学游戏活动,提升学生能力
小学生喜爱游戏活动,能够在丰富有趣的游戏中大胆展示自己,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学会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须深研课本知识,结合生活常识来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提升知识和能力。[3]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除法》知识时,我们就可以把生活游戏与教学活动相融合,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如设计“水果分配游戏”选10位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分别对应1—10这些数字,以20为被除数进行计算,学生依次计算,可整除者说出正确答案,不可整除者说出最大值,只有回答正确的学生才能分得苹果。学生要想获得苹果就必须要积极思考,这个游戏既有趣又有教学意义。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除法知识点与谜语、故事、童话等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自主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以此激发其数学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设计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创新作业模式
为有效巩固数学知识,我改变以往“题海战术”的作业模式,探索设计生活化形式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数学,应用和巩固数学知识,实现深入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比如在学习了《时、分、秒》这一课后,我为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制作一份与时间有关的手工作品”,有的学生将自己或家人一天中的作息时间进行整理并制成一份家庭作息表,如“我早上8:30上学,下午17:30放学”;“爸爸早上9:00上班,晚上17:00下班,17:30到家;妈妈10:00出门买菜”;“爷爷早上6:30去公园散步,下午16:00去钓鱼”。有的学生手工制作一块钟表面,直接在对应时间上标注出作息时间,不仅形象直观而且做工精美;有的学生将24个小时以“数字+图画”的形式,做成一幅幅插画。通过制作时间表,学生不仅掌握了时间规律,深刻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而且巩固了课堂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全面素养。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打破传统课堂模式,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运用生活化数学教育模式,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认识,开阔眼界,培养其创新性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小侠.小學数学教学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7):152-153
[2]赵建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