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环画作为中国特有的书籍形式已经流行了几百年,曾经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必备书籍,如今却以小众收藏品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甚至很多00后从未看过连环画。连环画作为我国独特的一种插画形式承载了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是一种普及性较高的艺术读物,而现有的儿童图书又倾向于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大部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儿童绘本插画都缺乏原创性,仍存在一些过于程式化,缺乏创造性的作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儿童的审美心理来寻求连环画在当今儿童图书市场的创新融合,以期在适合当下儿童阅读习惯和审美心理的条件下引导儿童建立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需求,使连环画的艺术魅力能够焕发新的光芒。
引言
儿童绘本往往隐含了一定的教育意义或科普意义,在当今儿童绘本百花齐放的同时其质量也良莠不齐,许多出版商并不重视其艺术性,出现一个题材的图书有无数个版本,儿童的审美诉求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在娱乐活动令人目不暇接的今天,少年儿童缺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观与认同感,忽视了儿童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启蒙教育,连环画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承载着中国传统艺术和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它不应该尘封于历史,被人遗忘,研究如何能够让“小人书”在适合儿童的前提下传承并发扬是本文的初衷,本文在对儿童审美心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连环画和儿童绘本相结合的方式,给更多想要发扬传统艺术形式的人一些思路参考。
一、儿童的审美心理
(一)儿童审美心理的特点
儿童的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主要依靠图像和语言的描述,这两条线索,儿童更依赖前者。儿童对美的感受体现在他们的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心里形式上,审美心理是融会了这些心理因素而形成的情感体验,儿童是审美心理的形成是分階段式的,如三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已经出现了对颜色的审美偏好,喜欢看清晰的图案,更注意物体的轮廓,学龄前儿童在出现审美心理时还不能进行明确的审美欣赏,到小学阶段的儿童开始具备一定的审美欣赏的能力和审美表现能力1。儿童审美心理的特点主要有趣味性、直接感知性、形象性。
1、趣味性:儿童在听到有趣的故事、童谣、动画片时常常表现出兴奋、喜悦的感情,这是因为审美对象符合了儿童的审美期待,因而引导了儿童的审美情感的产生。审美情感是由一般情感分化、升华、发展而产生的,是由客体的的审美情感特征满足主体审美需要所产生的积极的主观体验和精神上的满足2。在进行连环插画的创作时应该把握儿童的审美趣味性,在设计上适当增加互动性,更好适应儿童的审美心理的诉求。
2、直接感知性:儿童对事物的感知还处于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形象上,并不能通过感觉分析思考事物的内在,所以儿童对事物的直觉感知性更强,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对现实生活做出的反映都是单纯、感性的。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形象思维的发展早于抽象思维,前者是后者产生的基础,一切意识的产生都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直接体现,创作者在创作连环插画时也更加直白和明确,鲜明性、直观性也是儿童插画类的创作准则。
3、形象性:儿童对审美对象的主要判断依据还是对象的形象,审美对象的颜色、形状、姿态等表象是儿童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也符合儿童的思维发育的客观规律,因此在创作连环插画时遵循表达的形象性对还没有建立抽象思维的儿童来说是必要的。
(二)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
儿童的审美心理的发展是阶段性的,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和形成离不开环境和教育,在同样的环境下又呈现出个体差异,同一个体的不同阶段的表现也不同,儿审美心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萌芽期、初步形成期、逐渐成熟期,婴幼儿时期的儿童不能分辨是审美心理或是生理反应,学龄前儿童更多的是注重单个事物的外在形象,缺乏整体理解的能力,不具备抽象思维。在对儿童进行审美引导时应充分考虑这一所处阶段的特性,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在环境和教育的熏陶下逐渐产生审美体验,通过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让儿童感知艺术的多样性。
二、连环画在儿童读物中的发展趋势
电影电视的出现对人们的娱乐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连续的动态画面更能吸引儿童的眼球,纸质的书籍不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娱乐多样化间接导致了连环画市场的没落,而儿童绘本的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制作精良的儿童绘本插画艺术性高、质量好、价格也较昂贵,普通绘本虽价格较低,但质量参差不齐,内容也大同小异,不能满足儿童的审美诉求,市场中的一些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儿童绘本,比如“二十四节气”、“神话传说”、“传统节日”等,其出版的绘本大多在绘画风格、表现形式、创作手法、效果呈现上都大同小异,缺乏创新。
连环画作为曾经的大众普及性书籍,价格宜民,每一幅插画都是一幅艺术品,连环画的插画精致,构图巧妙,叙事性强,其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且连环画覆盖面很广,无论是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还是诗词歌赋都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完全可以把连环画当作一种中国美学的熏陶,能够从各个方面建立儿童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因为时代的发展,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科技的创新让连环画的市场急剧缩小,目前,连环画俨然成为了小众收藏品,市场上连环画的现状大多是“老版新印”,没有创新,且出版社选择印制的多是经典连环画,很多连环画都绝版了。近几年国家意识到了连环画的生存环境已经无法再孕育新的创作,开始大力扶持连环画的创作和推广,已有儿童图书馆开始加强连环画的收藏和利用,将连环画作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全力推广少年儿童对连环画的普及传承,可持续性的、系统性的、创新性的发展连环画。
三、连环画在儿童图书中的转型探索
(一)儿童连环画在题材上的选择
连环画的题材广泛,但在选择给儿童阅读时应该以趣味性、易读性、科普性为主,如中国的四大名著,诗词,神话传说,把握连环画以图解文的特性,用具有叙事性的图画来帮助儿童更好理解意思,其次是选择篇幅短小的作品进行创作,儿童的接受能力有限,过于繁多的内容可能会让儿童望而生畏,简单易读的作品更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如1983年出版的《好孩子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非常简短,但表达明确,贴近孩子的生活,虽然内容不像成人连环画一样复杂精巧,但每幅图画都非常形象的概括了人物的心理动态,用色明快,对比强烈,即便是现在来看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基于儿童审美下的连环画创新
1、连环画的外观更新:以往的连环画多是24开或16开,且封面的设计也几乎没有,不利于连环画的宣传和推广。连环画的装订可以更加多元,连环画由古代陶器上的回回图演变而来,一整幅连续的叙事性画面,其呈现方式也可以借鉴这一连贯的画面表达。
2、创作手法的创新:连环画普遍是以写实为主,而且场景刻画丰富,但如果以儿童审美的局部性和认知水平作为创作依据,应适当减少空间的复杂刻画。连环画大师杨永青对儿童连环画颇有研究,他笔下的事物生动形象,充满了中国古典气息,如《小蝌蚪找妈妈》《火萤与金鱼》等经典儿童读物都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其用传统国画的创作手法结合卡通画的造型使连环画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归属感。
3、连环画的配套服务: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已经是大势所趋,线上的宣传推广是振兴连环画的重要渠道,例如开发“连环画数字图书馆”,在有优秀原创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服务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需求。
四、结论
连环画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曾经带给人们许多乐趣与,小孩子也能兴致盎然的阅读,曾经被人爱不释手的小人书如今却俨然成为了收藏品,连环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脉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但优秀的连环画作品有助于儿童审美趣味的引导,帮助儿童建立艺术思维,丰富儿童的审美认知。把连环画作为对儿童的一种中国美学的熏陶,要将更多的传统元素用新的方式呈现在儿童的世界,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敏感度,不仅是连环画的创新与时俱进,连环画的推广和宣傳也应该符合时代特征,期望在未来某一天看到重新被大众热爱的“小人书”。
参考文献:
[1]李红,刘兆吉.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53-57.
[2]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庄玉玲,张方瑾.儿童插画创作中审美心理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7(03):54-55.
[4]区寄红.连环画的起源[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07(10):16-17.
[5]胡月明.连环画市场的前世今生[J].艺术市场,2021(01):80-83.
作者简介:彭林燕,女,汉族,四川省眉山市,研究生在读,首都师范大学,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