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据相关研究,疫情因素令全球数字化进程提速,全球整体提前了7年,亚太提前了10年。同时,数字化转型正在为全球的企业及其产业链条带来高达18万亿美元/年的额外商业价值。
那么,数字化浪潮中的确定性投资机会在哪里?在国内数字化服务领域先走一步的阿里、腾讯等公司是否已经拿到数字化时代的“船票”?
就此,《红周刊》记者近日专访了高瓴资本前董事总经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赵小兵、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以及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总编审朱幼平等业内人士。他们表示,当前数字化正处于0-1的探索阶段,其中,云计算已进入1-10的阶段。赵小兵指出,如果未来10年“上云”的比例达到50%~60%,再造一个腾讯也没什么问题。
《红周刊》:因为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不到30%,那么,数字化发展到了哪个阶段?
赵小兵:实际上,信息化是数字化的萌芽阶段,在过去的20年,数字化主要是解决消费问题,就是把人、信息、商品、服务等连接起来形成所谓的消费互联网,并诞生了TAZ(腾讯、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这样的互联网大厂。我们现在谈的数字化,更多的是中国产业信息化之后的纵深发展。在我看来,未来随着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很可能会再造出一个数万亿甚至更大的产业。
目前,数字化正在进一步向社会更深层渗透。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大公司仍然处于消费互联网这个阶段,比如腾讯,其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拟切入产业互联网等领域,但是其营收占比仍然微不足道。这意味着,腾讯在产业数字化业务方面正在急起直追,尚远未建立和其消费互联网同等级别的业务规模。
我认为,资本市场投资最重要的是确定性,而目前数字化向社会更深层渗透的最具确定性的就是云计算,它是目前惟一被资本市场证实了的,如果亚马逊、微软等企业没有云业务,其市值可能要去掉一半以上。在云计算之后还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等概念,但这些概念尚未被资本市场完全证明可以发展为独立的产业,也没有公认的标杆公司出现。未来十年的数字化可能都是由云计算牵引,从目前看,云计算也就是未来十年数字化进程中最确定的机会。
《红周刊》:据权威机构最新发布的报告,去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3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1%。未来能否持续这样的高增长?
季新苏:无论是在中国和在国外,云市场还将继续扩大。其中,中国的增长预计是高于全球平均值的。不过,中国正面临一个大的转型,就是云使用的推动者从互联网或者初创公司为主向传统企业的转变。不过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待加强,因为相较云使用的成熟市场而言,中国在这方面的比例则相对较低。
朱幼平:我们认为,云市场是“现金牛市场”,增长趋势能够持续很长时间。整体来看,我们看好跟区块链相结合的云计算。因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按需求共享软硬件资源和信息的计算方式,区块链的本质是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云计算和区块链两者之间的技术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如云计算可以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数据不能篡改的特性,解决制约云计算发展的“可信、可靠、可控制”三大问题。
《红周刊》:现在,国内云计算的普及情况如何?
赵小兵:美国亚马逊是全球云计算产业的拓荒者,加上微软和谷歌的跟进,美国在云计算产业处于领先地位。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在云计算领域作为追赶者,也获得了仅次于美国的市场地位,这应该是中国数字化的福音。考虑到中国在消费互联网以及5G通讯的普及率等诸多领域,已经超越了美国的事实,这对未来中国深层次的数字化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有意思的是,云计算这个新大陆最先是被非技术背景的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发现的。无巧不成书的是,在国内,率先进军云计算市场的是同样没有技术背景的马云。马云比技术出身的李彦宏、马化腾更早进入这个领域。这是因为云计算更多的是在帮助传统的消费品制造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阿里巴巴有几百万的商户,他们映射的实际上是中国的消费品制造业。
传统的制造业是一条供应链,目前上游原材料、中游设计研发制造等领域还没有数字化或者说数字化不充分。诸如,最容易实现数字化的电影行业,现在很多还是通过硬盘将影片发给各院线,显而易见,其运营效率远没有“上云”后的高。这证明电影行业的数字化还没结束,更不用说更为复杂的制造业了。
季新苏:确实如此。而且从制造业(甲方)对云的拥抱程度来看,可能也有3~5年的差距。因为现在成熟市场已经不再关注为什么“上云”,而是“上云”路径。相反,中国很多企业还在考虑为什么“上云”。
《红周刊》:数字化作为最确定的风口,为什么进展缓慢?
赵小兵:云计算是产业数字化的先行者(深水区),它的复杂性要远超过现在消费互联网,很难简单的复制。现在头部的云计算厂商帮助制造业企业“上云”都是从每个行业业务流程等方面一步步学起,如华为成立的“煤矿军团”,就是想把數字化渗透到最为传统的煤炭行业,但方式是一个一个煤矿去做,所以中国企业整体“上云”的比例可能还不到5%。
在我看来,这主要是头部的云计算厂商缺乏开放的心态。因为云生态的形成是需要很多合作伙伴才能共建的,如在toB数字化领域,美国目前领先,除了亚马逊和微软这样的头部公司,还出现许多和这些头部公司共存的大型企业服务公司,有的公司估值都已经达到一两千亿美元了。而中国的云计算已经出现好几年了,但除了头部公司,中间的大型企业服务软件公司是断层的,我们在一级市场也看不到太多可投的公司。如果未来10年,国内还仅仅是这几家头部云计算公司独立支撑,那么我们在这个领域可能仍然会大大落后于美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