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娇壮 余兵 钱丽萍 马灵芝 胥梦楠 刘亚丽
(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三全育人”指明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工作要求,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方向。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是实施“三全育人”教育的有效载体。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医学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构建“5+3”人才培养模式是将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年轻医师临床思维和医疗能力的重要阶段[1]。本文以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为例进行调查分析,准确把握口腔医学基地住培学员医学人文素养现状,分析存在的客观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制定适合口腔医院住培基地学员现状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对策和方案,为以后相关的临床实践和医学人文素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调查对象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8级、2019级和2020级三个年级,包括口腔全科基地、口腔内科基地、口腔修复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5个基地,共发放11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95.57%。调查对象住培身份分为社会学员、单位学员、学位衔接学员,学历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参加问卷调查的住培学员基本情况详见表1。
表1 口腔住培学员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借助“问卷星”平台自制问卷生成二维码进行发放,采用匿名调查,住培学员利用手机端识别二维码填写并提交问卷。
利用“问卷星”收集问卷结果,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住培学员对医学人文素养知晓情况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有39.81%的学员了解且清楚医学人文素养的概念,有59.26%的学员了解但不清楚,有0.93%学员从未了解过。在对医学人文素养涉及的方面包括人文知识素养、人文精神、社会责任、道德感,有96.30%的学员选择人文知识素养,有 96.30%的学员选择的是人文精神,有85.19%的学员选择的是社会责任,有80.56%的学员选择的是道德感。
用“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来评价学员对自身医学人文素养的态度,36.11%的表示满意,62.96%比较满意。并且100%的学员已经意识到学习医学人文素养的必要性,但是只有10.19%的学员是用很多时间学习医学人文素养,35.19%用比较多的时间,38.89%是用一般多的时间,而14.81%的学员很少花时间去学习,0.93%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医学人文素养。
在满意度调查中发现,30.56%的学员对当前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满意,61.11%比较满意,而有8.33%的学员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中大部分学员认为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方式单一,部分学员认为医院对人文教育的不够重视,少数学员主要觉得医院缺乏医学人文的学者。
对于提高医学人文素养的教学形式中,47.22%赞同理论讲授,71.30%希望举办相关专题讲座,89.81%选择参加实践活动,还有48.15%推荐隐性课程与文化活动。在希望开设的课程上,选择最多的是医患关系和医学心理学,分别占83.33%和80.56%,接下来依次是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史、医学文书写作。
住培学员在临床工作中对医学人文素养的认识调查发现,93.52%的住培学员都意识到医学人文素养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并且97.22%住培学员认为尊重患者意见是医学人文素养的表现,90.74%认为是对患者服务热诚,88.89%认为是减轻患者的痛苦,58.33%认为是减少患者医疗费。
用“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评价对所在基地医患关系的满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37.96%的学员对所在基地的医患关系表示满意,50.93%表示较满意,11.11%选择一般,同时所有的住培学员发生医患冲突频率均小于每月一次。
医学人文素养体现了医学对人的生命终极关怀,是实现人性化医疗、人性化医患沟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3]。我国教育部等出台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强调医学教育以德为先[4]。近年来各个住培基地已经逐渐加入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但口腔住培基地开设医学人文素养课程的比例较少,医学人文素养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结合不够密切,医院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度、系统性和规范性仍有欠缺。在调查中发现医学人文素养在执业生涯中的重要性已经被大部分住培学员认可,这与魏琳等[5]的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医学人文素养的认知调查是一致的,医生不仅治愈患者身体疾患,还要注重自身人文素养。因此,住培基地应该不断探索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模式,注重住培学员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既具有精湛技术又拥有仁心的优秀医学人才。
调查中发现住培学员对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中,73.15%认为当前医学人文教育方式单一,课程效果不好,因此在加强住培医师人文素养的培训中应丰富教育形式,提高学员学习医学人文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调查结果显示住培学员比较重视医患沟通技能的学习,最受欢迎的课程是医患关系和医学心理学,可增加此类课程的教学安排,提高住培学员的兴趣,正确理解医学人文素养的意义。其次,在教学形式的调查中,选择最多的是实践活动,建议有计划地组织住培学员参加“爱牙日”义务宣教、走进幼儿园和小学为小朋友们护齿涂氟、进入社区为中老年人进行口腔义诊等志愿活动,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举办科普演讲或者跟随带教老师到边远地区进行口腔流调等项目,在实践中提高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同时还能锻炼沟通技巧,践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再次,住培基地可联系知名的医学人文专家,邀请至医院举办讲座或者开通网络课堂进行演讲互动,传授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律法规、医疗风险及医学心理等相关知识,为住培学员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最后,住培基地可定期组织住培学员参加以医学人文素养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或者辩论赛等活动,促进住培学员自觉学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口腔住培阶段更多的时间是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带教老师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应将人文素养纳入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常常注重于传授实践技能和临床经验,对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学员重技术而轻人文。住培基地可以制定专门提升带教老师医学人文素养的师资培养规划,提高带教老师对人文素养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掌握人文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打铁还需自身硬,住培学员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提高并付诸实践。在调查结果中显示只有36.11%的住培学员对自身医学人文素养很满意,并且只有10.19%的学员是用很多时间学习医学人文素养。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因此住培学员应主动学习,在学习临床技能同时不忘提高自身医学人文素养。只有将医学人文素养的种子置于内心深处生根发芽,才能有效地践行临床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塑造良好的白衣天使形象,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医疗环境。“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强调了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人学,医学不仅需要充足的知识、精湛的医术、先进的设备,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仁心、仁术。
综上所述,口腔医学教育中强调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符合时代特征的要求,是实施“三全育人”教育的有效载体。提升口腔住培学员的医学人文素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完善教学工作,加强人文教育。本研究立足本基地住培学员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实情,为提高今后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提供合理化建议。然而本研究所列举评价指标只针对学员,因此调查的结果不够全面,如何全面提高住培学员的医学人文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