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待与两忘
——探究筝曲《苍歌引》的人文精神内涵

2021-10-25 01:50:50
黄河之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散板快板作曲家

王 燕

一、现代语境下所铸造的《苍歌引》

《苍歌引》是当代钢琴青年演奏家、作曲家陈哲于2014年所创作的作品。作曲家时常应邀担任许多优秀古筝演奏家的音乐会或各大音乐赛事的钢琴伴奏,经常与国内的著名乐团和著名演奏家委约,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室内乐、钢琴独奏、艺术歌曲、器乐独奏等等各类音乐的创作。作曲家利用自己所学的有关西方音乐作曲的方式和思维,观察了当代繁忙而又迅速的生活节奏,运用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同时,又结合了当代人们的音乐审美,运用了复杂的现代作曲手法,又将中国传统音乐的作曲方式加以改良,使得乐曲演奏技法的难度相比传统的乐曲大大提升。作曲家充分发挥创新性思维,这也很符合当今的政治背景下所提倡的创新性思维。利用现代创作的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相融合,以现代人的审美为条件,用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阐释传统的自然观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又积极的哲学思想,兼备技术性与可听性,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乐曲所包含的内涵深刻,旋律勾勒出的画面也十分的震撼,给人以强烈的灵魂上的洗礼,给予灵魂的共鸣。

“穹苍,苍天也。春为苍天,夏为昊天。”这首筝作品的曲名,就选自周秦之际或两汉之间创作的《尔雅·释天》,诗集所描述的并不是与乐曲十分的契合,而是以当时生产力落后的现状,从主观的角度出发,对自然的一种描述和理解,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实际上,乐曲最初定名为《青韶》,寓意着四季当中的春天,处处萌生着生机与活力,“青韶既肇人为日,绮胜出成日做人。”诗中所提到的“人日”,即是女娲造人的日子,这句诗就是出自唐代诗人韦元旦的七言律诗《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描述的是在春日中清晨,早有人抵达大明宫赴宴,人们准备了上好的菜肴,把酒当歌,摘一枝春梅,吟诗作赋,人们佩戴绮胜,为的就是庆祝女娲造人,人类诞生的这一天。诗中营造了这样一种富有生机的画面,在乐曲当中这种生机勃勃的状态贯穿到了全曲的始终。

通过这两部诗词的理解可以得知,《苍歌引》这首作品充满人文主义色彩,作曲家将人生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寄情的春意也是对青春的回望,在创作时,对笔下用音符描绘的青春进行了一种自我代入,表现出生命的盎然,对生命的敬赞。

二、《苍歌引》于“相待与两忘”之境所呈现的情感意象

(一)相待与两忘

“相待”与“两忘”是我国文人音乐的美学思想,特别指古琴音乐,体现了中国古代琴者对于乐曲的一种超自然式的理解,同时也是一种演奏乐曲时的超自然的状态。古代的琴者认为,人与琴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当艺术家创作出一部音乐作品后,在其演奏的过程中心神沉醉,完全进入在乐曲所塑造的意境,从而达到艺术家主体与被创作的客体浑然一体,物我兼忘的状态。①这种传统的美学思想在体现在众多音乐作品当中,通过演奏者的这种“物我两忘”的演奏状态,自然而然会引起听者的联觉反应,从而能够更好的向人们传递乐曲所营造的大美之境,传达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完整的表达作曲家的所思所想,利用音乐中的某种形式,体现出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

音乐之中的人文精神,并不能通过聆听而直接的感受到,由于音乐是一种抽象艺术,它需要结合人的联觉,从而给予演奏者与听者极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产生某种意象,引起灵魂的共鸣。为了更好的传递某种意境,乐曲的创作过程就变得十分复杂。在《苍歌引》这首乐曲之中,带给听众们的色彩是传统的作曲手法所不能给予的,意象的塑造不仅仅是在于音韵,也在于利用声音的音响特点来模仿生活中所见所闻,从而用无形的乐音营造或激烈或柔美的氛围,表达深刻的情感内涵,抒发豁达开朗或悲情断肠的心境,讲述潸然泪下抑或是慷慨激昂的故事,这是乐曲更加丰富的原因所在。

(二)情感意象的呈现

1、传统与现代碰撞的人工调式

《苍歌引》这首作品并不是以传统的固定D大调音阶贯穿全曲的,传统的五声调式音阶,和弦色彩比较单一,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大众所追求的美感。乐曲在倍低音区定弦为“E-F-G-B-C-D”(谱例1),在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保留了部分D大调音阶“D-E-#F-A-B-D”原始形态,整首乐曲属于非八度周期循环音阶,突破了传统民族音阶的界限,扩大了音域,增强了乐曲的厚重感与深沉感,既保留了传统音乐的“大二度加小三度”的五声调式,又加入了“小二度加大三度”的音阶,增加了乐曲的和声色彩,丰富了乐曲的趣味性,增强了乐曲的张力,赋予了乐曲创作和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定弦的方法既不失民族音乐元素,又凸显了音乐的现代感与时代气息,使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

谱例1 苍歌引定弦

2、曲式结构中的创作手法

中国传统音乐所常用的结构排列规律为“散板——慢板——中板——快板——散板”,作曲家在曲式结构上,利用中国传统的结构排列规律,进行大胆的创新,将乐曲改为“散板——快板——慢板——急板”。由此可见,作曲家在进行曲式结构的构想上,对于传统的作曲手法也有着独特的创作灵感。

乐曲的散板是由一个小三度音程加一个大二度组成的琶音作为动机展开,散板的特点是每个乐汇之间停留的时间相对自由,因此它没有十分明确的速度,通过人们的联觉,乐曲在散板1-5小节的琶音,便是给人以深沉宽阔的意象,同时也是作为环境背景出现,表现得是天地宽阔的意象。6-12小节中,大量的摇指以弱音微微的出现,是为了与前面1-5小节的深沉寂静相呼应,而后渐强是为了营造一种万物在春雨的召唤下,慢慢复苏的情景。营造这样的氛围并不是简单的一笔带过,而是将这一部分分成了两个小乐句,一步步有层次的描绘春雨的愈演愈烈的情景,在乐句的最后一小节,作曲家对演奏技法又有了新的创作——用力度极强的扫弦来模拟雷鸣阵阵。13-19小节通过运用循环的琶音和左手在筝左由弱渐强的刮奏,塑造自然界的生物破土而生,新芽灌溉着沥沥的春雨,不畏惧苍空中时不时的电闪雷鸣,壮然成长。

整个散板,作曲家描绘了冬末寂静的大地,万籁俱寂,一场春雨如梦如幻,如烟似雾,伴随着阵阵春雷,悄然而至,唤醒了早春三月的晨曦,此为萌动之春。

快板被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以不同的手法,讲述不同的情景。

从第20小节起作为快板的第一个部分,从散板到快板没有传统的过渡,而是采用直接的方式,运用大量的休止,来增加乐曲的动力性和跳跃性,营造活泼、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休止的过程中并不是大量的空白而是将钢琴伴奏以同样的形式填补空白,这样的手法一直持续到第35小节。在第一个部分当中,乐曲所描绘出的意象是花草树木在一片蔚蓝之下,向着东方冉冉升起的旭日,灿烂的茁壮成长。第二个部分的创作手法十分的巧妙,堪称快板的华彩乐段,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在第一个部分强音结尾结束后,毫无停顿的突弱的进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但由于演奏技巧和旋律安排上的问题,在听觉上会给人以快速的三连音上的一种效果。紧接着就是第二层的精彩部分,作者运用了“隐伏节拍”的一种创作手法(谱例2),这种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节拍中隐藏着另一种节拍,更加突出了强弱上的对比和变化,大大增强了乐曲整体上的张力,在记谱方式上,每小节以完整的一拍和不完整的一拍组合而成,在这种非常规的节奏的冲击下,丰富了乐曲的色彩,带给听众激情澎湃、耳目一新的氛围。

在一段流动性的十六分音符的过渡后,乐曲又进入一个更加特殊的结构,这也是是一个难点,有一些演奏者在与钢琴的配合时需要单独拿出时间来磨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实际上与他的创作手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一段落中,作曲家运用了“螺蛳结顶”这种特殊的创作技法(谱例3)。所谓“螺蛳结顶”,指的是将原有的乐句逐渐紧缩成一个简洁的顶端,这种作曲手法并不多见,与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形成最后的顶端之后,乐曲被推向了一个高潮,同时迎来了一个演奏技法上的难点,双手迅速的在琴弦上来回的交替,音域上的跨度几乎覆盖了每个音区,这个乐句的演奏难点就在于要精准快速的将每一个音演奏的干净利落,突出重音,把握强弱关系,这三层之间听起来像是没有关联的三个层次,但实则层层递进,节节深入,强弱变化由弱至中强最后将快板的第二部分推向高潮,总的来说,第二部分的结构规律是一段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接一段特殊的创作技巧,而后再接十六分音符再接特殊结构,最后以十六分音符结尾,这样的结构有助于推进乐曲整体的高涨的情绪,它所描绘的意象是自然界的万物仿佛被苍穹赐予了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它们摇曳着身姿,以惊人的速度疯狂的生长,即便是伴随着雷声阵阵,也不畏风雨,砥砺前行。

谱例3 螺蛳结顶

快板进入第三个部分就快要接近快板的尾声了,作曲家在这一部分的创作技巧上面没有第二部分所呈现出的那样华丽,而是用简单的前八后十六的音符进行简单的组合,但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手法,实际上对于演奏者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演奏者除了要准确的把握节奏之外,同时也需要精准的将作曲家特别标注的重音演奏出来,这一部分也可以分成三个小乐句,每一个乐句的力度变化,都有十分明显的差别,虽然力度变化在其他的段落当中也有出现,但并不作为主要的线条,而在这里,最重要的除了重音的变化的之外就是力度。在这一段落中,呈现的意象仿佛是其他小动物也从沉睡当中慢慢苏醒,迎着春意,徜徉在茂密的森林中,感受春的美好。在快板的这一部分更像是将自然界中的景物拟人化,像是上天赐予他们人格,世间不在沉寂,万物一派生机与活力,此为蓬勃之春。

乐曲的高潮达到了顶点,复杂的演奏技巧已经不能够满足情绪的顶峰,只能以一段有力的刮奏来中止这样的情绪,转换为平静的小散板,这里的散板起到一个连接慢板的作用,承上启下,为后面慢板的情绪做了一个铺垫。

慢板运用了散板的主题材料进行扩充和发展,但在情绪上并不是像散板那样,寂静中蕴含着无法估量的能量,而是在欢愉之后的夜晚,微风拂过,空气中混合着雨后青草味和花香,空中高挂的明月和星空,令人神往,这段乐曲实际上注重的并不是这样平和悠长的意象,而是以这样的绵延的意象引发更加深刻的思考,甚至在这一旋律当中,捕捉到了一丝丝感伤,但很快随着渐渐开阔的旋律转瞬即逝,乐曲在创作时,融合了中国经典的诗词和绘画的创作技巧——留白,这样的创作手法运用到乐曲当中,更加渲染了唯美的意境,也给人留以无限的遐想。此为深情之春。

乐曲由慢渐渐转急,又回到了散板当中所运用的“蓄力”,在缓慢微弱的旋律当中逐渐迸发出比以往更加强大的力量,在这段乐曲当中出现了与之前不同八拍子,这更加促进了音乐的律动感和高昂的情绪,也与急板快速的性格相契合,乐曲运用大量的小撮和扫弦这样的技法,快速、准确的进行演奏,这一段落打破了慢板的和平,生猛饱满,充满力量,但又与快板时的力量不同,急板包含的力量是豪迈,是洒脱,强弱对比的变化并没有快板时的明显,是由强至更强,将乐曲推至顶点后,与快板的“螺蛳结顶”时推向高潮的方式相同——以一个快速的刮奏表示情绪的高涨热烈,最后猛地煞弦,乐曲戛然而止。乐段当中所描绘的画面大致上是描绘的是天地间的宽广,雄鹰展翅,双鹤朝阳,无拘无束的意象。此为奔腾之春。意象之下,作曲家所向往的即为生命的蓬勃与朝气,人性的自在与自由。

三、《苍歌引》的人文精神内涵

(一)生命之赞

《苍歌引》这首作品通过描写“春”,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崇敬。关于生命,道家对于生命观的见解有着与本曲有着微妙的联系。道家将生命产生的根源为“道”,“道”即是万物之始,万物之母,在这一观点的论述上,首先是与作曲家创作时的选材十分默契,道家之于“道”有着神圣和敬畏,而古人之于“天”也有同样的庄严感和神秘感。这也向我们侧面的传达了作曲家所认可的一种人生状态——对于生命的敬畏。老子的哲学思想更是令作者感到投契,老子认为,“道”既是自然之道,更是生命之道。这其中蕴含了生命无限的创造力。道家所阐述的人生哲学思想的魅力,在于它对于名利和物质的欲望没有磅礴的野心,对人生的功成得失的淡泊,反而是对纯真的人性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尤为猛烈,这是儒家、法家都没有的一种人生的态度。在《青韶》时期,正值青春的作曲家就已经对道家这种淡泊名利,追求纯真的这种人生观有着跨越千年的共鸣。

(二)青春之赞

青春之于每一个人,都是人生当中最耀眼的年华,它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作曲家从《尔雅·释天》当中取到一个“春”字,诗集当中所提及到的“春为万物”“春为发生”,意味着春天即是万物,春天即是开端,作者以“春”为题材,寄情于春,实则也是对年少时意气风发的形象描述,仿佛充满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就像在曲中作者对于青春的理解,也许没有已过青春,正值中年的人们理解那样的更加的透彻,但是恰好是利用年轻时期的审美与时尚的创作手法,借物喻人,近乎完美的呈现出春光大好的青春年华。

(三)自由之赞

青春时期对于自由的渴望是必不可少的,叛逆的青春不希望被人管制,总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处理各种事情,实际上这并不是对自由的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在作曲家的笔下,自由更多的是有限制的自由,一定的范围内的自由,一样可以疯狂、快乐和骄傲,一样充满未知的可能和更多的选择,哲学家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生来所必然拥有的,但又有法律上的约束。作曲家在乐曲当中呈现出对于青春时期对自由有限度的渴望,就像雄鹰在苍穹之下展翅翱翔,就像蒲公英那样随风飘落,潇洒自在,坦然洒脱,这也体现了作曲家的纯真质朴的个性。

一首《苍歌引》写的不仅仅是自然是春意,更是在给听到的人们传达这样一种对人生的崇高态度。从道家的哲学角度上来看这首作品,作曲家正是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境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者在表达积极的人生观同时,也在对古人的超前智慧,暗暗的赞叹。作者通过对万物生机勃勃的状态描写,从而烘托出对生命的赞叹,对自然的敬畏,从而表达了自己对得失名利的淡泊寡欲,对青春的珍惜和正值青春的欢愉以及对自由的羡慕和渴望。

结 语

经典筝曲之所以传世,是因为富有张力的旋律背后常常包含着跨时代的深刻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超脱现实意义的深刻内涵。所有乐曲共同探寻的内核,是“人”这一宽泛的命题,“人”是音乐创作的本体角色,而音乐又服务于人,经典的曲目得以产生,于内让人了解人性,于外让社会的生活得以正向发展。筝曲作为传达精神内涵的媒介,通过新颖的音乐形式,在今天这个契机与危机并存的艺术环境中诞生出众多优秀的古筝作品,给予了人们一种正确理解世界的一种途径与方法。■

注释:

① 语见沈约《郊居赋》云:“惟至人之非己,固物我而兼忘。”

猜你喜欢
散板快板作曲家
有生命力的快板
坚持才能成功
刍议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散板音乐
轻音乐(2022年7期)2022-07-23 08:10:38
小小作曲家
科学大众(2022年9期)2022-06-05 07:27:30
刍议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散板音乐
当代音乐(2022年7期)2022-04-29 08:48:37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新形势下少儿快板辅导研究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20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古筝散板的演奏技法初探
艺术科技(2017年1期)2017-04-05 20:04:12
“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