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也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扎实的病理学知识在医学生的培养中至关重要。我们根据中医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及中医院校《病理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在《病理学》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理论结合实践,功能结合形态,基础结合临床,传承结合创新,传统结合现代,教学结合科研,中西医结合” 多维结合的教学模式,夯实了中医专业学生病理学的知识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病理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多维结合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也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及疾病的结局和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中医院校《病理学》课程的特点是大病理学的概念,即中医院校《病理学》教材[1,2]的教学内容包含了西医院校《病理学》[3]和《病理生理学》两本教材的大部分内容,而且教学时数较少。根据中医学专业的培养要求及中医院校《病理学》的教学特点,我们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维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功能結合形态,基础结合临床,传承结合创新,传统结合现代,教学结合科研,中西医结合”。
理论结合实践:《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务工作者需要运用病理知识分析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指导和改进疾病的诊疗方案,尤其是对病变组织和细胞的观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金标准。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上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病理医生又被誉为“医生中的医生”。在《病理学》的教学中我们尤为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相结合,通过理论课讲授,使学生认识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同时通过认真抓好实验课教学,使学生对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有更直观的感知,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疾病的临床表现。
功能结合形态:生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时机体的病理变化包括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功能代谢的改变如何导致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形态结构的改变又如何进一步导致功能代谢的变化,强调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之间的有机联系。
基础结合临床:《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医学生运用所学的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基础医学课程知识,学习并掌握病理学所涉及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机制和病理变化,进而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今后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中医院校医学生培养的要求,重点介绍疾病临床表现的病理变化,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进一步认识疾病的本质。通过基础知识与临床案例的衔接,使得医学生在夯实病理学知识的前提下尽早建立临床思维模式,为后期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传承结合创新: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除传承教研室多年的课堂教学模式外,教研室积极推进各种教学改革,探讨“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BOPPPS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开展和应用,获得了多项教改课题资助,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教研室面向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开展设计性实验、本科生进实验室等项目,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结合现代:结合《病理学》的课程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线上教学进行教学资源的展示。在长学制学生中开展了双语教学,以及在留学生中开展了全英教学,有助于授课教师和医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上最新医学的相关进展,
教学结合科研:在多年教研实践中,教研室的教师们逐步形成了固定的科学研究方向,承担了多项高水平的科研课题。这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养和教学水平,在授课中能将科研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应用于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开拓他们的眼界;另一方面借助科研平台,教研室接纳了大批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学生在毕业后脱颖而出,或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或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
中西医结合:中医院校开设《病理学》等西医课程,可以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现代生物学及现代医学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病理学及病理生理知识,对一些中医理论进行科学注释,如讲授“发热”时,我们从“发热的时相、特点及临床表现”解释“中医热证中,表寒证与体温上升期,入里化热与高温持续期的关系”;讲授“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钙磷代谢障碍相关的肾性骨营养不良”与“中医肾主骨理论”的可能联系等中西医结合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医理论科学性的认知,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我们本着“夯实基础,结合临床,激发创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维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了中医院校的医学课程特点及优势,夯实了中医专业学生病理学的知识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玉芳,刘春英.病理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2]马跃荣,苏宁.病理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步宏,李一雷.病理学.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杜标炎 赵婷秀 何彦丽 王坤 胡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