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发展期,这时候他们心理发育也是青黄不接的,他们渴望找到新的行动标准改变社会角色。由于这一阶段身心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使中学生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本文从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入手,分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适应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危机;对策
近年来,因青少年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频发,网络和新闻媒体时常报道引起社会关注。中学生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善、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比成年人更容易产生不安和挫折,产生心理障碍。
一、中学生心理危机现象
(一)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青少年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进行关注和评价。他们往往非常关心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非常关心自己的个性和情感特征。(二)情绪变化显著。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的情绪波动,有时相当剧烈,甚至失控。在青少年期,性意识进一步发展,青少年出现躁动。(三)出现反抗现象。青少年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包括硬抵触、软抵触、迁移抵触。(四)人际关系迅速发展。第一个是在与同龄人的关系中,当他们进入青春期,他们需要一种方式来倾诉烦恼和保守秘密。朋友的圈子开始缩小,好朋友的数量开始减少。选择好朋友的标准是志趣相投和相互理解。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反抗时期走向了独立。以父母为榜样的态度不再延续,但看到父母也存在很多缺点,对父母的依赖减少,变得更加叛逆。与教师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权威形象演变为辩证的教师观,开始对教师进行评说。
二、中学生心理危机现象原因
2.1综合压力
中学生的综合压力主要来自学习和生活压力的长期积累,即心理问题本身与学习和生活压力的程度成正比,有时达到强烈而尖锐的程度。如果教師疏于有效的指导,这种心理上的烦恼就会变成两难境地,进而引发心理危机,造成严重的后果。
2.2心理堕距
心理落差是指某一事物的发展与个人正常的价值期待相反而产生的心理落差。来自媒体的新闻和声音,能够引起中学生的关注和共鸣。例如,一些中学生在网络中炫耀自己,这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自卑、嫉妒,引起其他学生的心理不平衡,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犯罪。
三、教师如何引导青春期学生
3.1以人为本,树立中学生心理健康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是中学生获得健康人格的重要基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渴望学习和竞争。某种程度上,自媒体加速并放大了上述特征。教师要引导中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克服回避思想,主动运用正确的自救等救济手段,尽快消除心理困扰。
3.2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反抗期
1、青少年学生在第二次反抗时期表现出一定的叛逆心理。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正视学生的叛逆期。抗拒期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成人意识的出现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教师必须善于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可能使问题复杂化甚至恶化的正面冲突。在这一时期,教师不能再采取小学的权威方法,而应该采取理性的方法。利用班会进行一些青少年健康讲座。他们会学习他们喜欢的科目,但是他们会拒绝他们不喜欢的科目。2、在这一时期,教师承担着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任务。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注意调整与学生的关系,以平和的态度面对学生,为正确对待抗逆期做好准备。其次,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独立的要求。尊重他们的隐私权,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善于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友谊关系,能够交流思想。帮助和引导学生慢慢接受自己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成长发展中的困难和挫折。
3.3多管齐下,实现心理危机干预系统联动
学校应继续完善对中学生心理成长的记录和存储系统,明确中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危机所采取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治疗。学校应该加快中学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其他心理咨询工作,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咨询的专业水平,并加强中学生心理咨询方面的援助和团体心理咨询。对于典型心理危机的干预,应积极运用专家的力量提出对策,促进心理危机的解决。
总之,除了上述的心理异常和行为偏差外,初中学生也有一些积极的心理状态。例如,渴望是现阶段存在的一种非常典型的积极情绪,但总的来说,初中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仍占很大比例,因此,父母和教师应积极引导,尽力纠正初中学生的异常行为,包括学习,沟通,情感,青少年性心理等。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以便每个中学生都接受高质量的心理培训,以保持他们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王淼,李欢欢,包佳敏,黄川. 父母控制、父母婚姻冲突与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2020,43(01):102-109.
[2]郑琳,朱文英,汤丽丹. 自媒体时代下中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干预策略探究[J]. 教育观察,2017,6(20):31-33.
[3]李飞.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J]. 学理论,2014(27):94-95.
[4]穆俊廷.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J]. 才智,2015(15):48.
[5]毛新愿. 中学生心理危机与社会应对方式的关系[J]. 管理观察,2015(28):117-118.
[6]谭海燕. 中学生心理危机源的调查与分析[J]. 校园心理,2013,11(04):235-236.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吉隆中学 郑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