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说

2021-10-24 05:23姜青青
杭州 2021年19期
关键词:宋人书法文化

姜青青

“韵”,宋人的流行语

为什么说是“宋韵”?

以一个“韵”字概括精彩千年的宋代文化是恰当的,因为这原来就是宋人偏爱的一个热词。

“韵”字的本义是指和谐的声音,属于比较主观化和抽象化的听觉概念。《说文》:“韵,和也。”《玉篇零卷·音部》:“韵,《声类》:‘音和曰韵也。”而人类的感知性又极为丰富和复杂,由“韵”字生发和嬗变的各种含义因此也比较多样,听觉之外又集合了视觉、触觉、嗅觉等感知概念,譬如风度、情趣、风致、标致、风雅、风格、神情和意味等意思,既有人所展现的气质的一面,又有物所表现的魅力的一面。

那么,宋人眼中的“韵”,又有怎样的特别意思?南宋寓居临安城(今杭州)清波门附近的周煇,写有《清波杂志》一书,其中卷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北宋徽宗皇帝的宠妃刘氏去世,太宰王黼奉命为她撰写墓志铭。这文章少不了要对刘氏的颜值有所夸美,于是在一番描写形容她的容貌之后,概括了一句话:“六宫称之曰‘韵。”文章在此假借后宫佳丽的“大众点评”,高度概括和称颂刘氏不同凡响的绝色之美。

周煇又说,这个“韵”字是徽宗宣和年间流行于东京(今开封)的用词,对一切美好事物,似乎非用一个“韵”字不足以形容。譬如,称标致漂亮的女子为“韵致”,夸赞新奇衣装为“韵缬”,美味果品称作“韵梅”,美妙词曲称作“韵令”。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也说道:“宣和间,市井竞唱韵令。”

形容服饰的又有宋人蔡伸《小重山》词:“霞衣鹤氅并桃冠。新装好,风韵愈飘然。”描写友人身穿新衣有仙风道骨的风韵。

“韵”字在宋代书法家中,也是一个与“俗”相对的品评标准。黄庭坚认为苏轼书法“笔圆而韵胜”,而“韵胜”的极致则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二王体”。“韵胜”成为黄庭坚论书的精髓所在,而当时人评说他书法之妙,“唯有韵耳”。清人刘熙载《艺概》也说:“黄山谷论书,最重一‘韵字。”

著名词人辛弃疾《小重山·茉莉》词中写到:“莫将他去比荼?,分明是,他更韵些儿。”这里的“韵”则是形容茉莉的美。而与之相比的荼?即荼蘼花,也有一说。南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三十一“酴醾(荼蘼)花”记载,两宋之交时的曾慥(字端伯)将十种花比作“十友”,其中荼蘼花称作“韵友”。这是对荼蘼花饱含赞美的雅称。

可见宋人流行语中的“韵”,指向的是人物、服饰、词曲、书法、美食和花木等方面。“韵”字所形容的对象,多半具备高华清雅、美丽脱俗的美学意义和时尚意趣。

今天说的“宋韵”指向何在?

在今天看来,宋人所说的“宋韵”,其美学意义仍有传续的文化价值。以此为启示,我们所说的“宋韵”文化概念,应该更多着眼于当时审美主体的人格、风骨、思想、修养、品位和格调等,且不局限于宋人所涉及的六“韵”。

“宋韵”和“唐风”截然不同,两者的文化内涵各具时代特点,也颇有些对比性。举个陶瓷文化的例子,唐三彩讲求绚丽、张扬、丰实、丰腴之美,南宋官窑瓷器则追求素雅、内敛、简约、清丽之美。这与唐宋两个王朝不同的政治生态、文化追求、生产力水平等历史背景和条件密不可分。而“宋韵”中以“清丽”为美的时代审美倾向,尤为今天的审美时尚所接受。但这只是一个小角度、视觉化的文化对比,并不能对“宋韵”一言以蔽之。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先生说:“宋代文化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在当时)是居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的。”前辈学者对宋文化予以了极高的肯定和赞誉。但他们都未概括或细数宋代时期的文化的“高度点”或“经典处”。这当然是因为宋代文化成就极高,并非三言两语所能归纳和涵盖。而且,对于历史文化的研读和评价,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有自身的站位、视角和立场,任何解读结果均非唯一标准。

那么,“宋韵”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们今天究竟又该怎么去理解、概括和表述?

可以定义的是,“宋韵”所在的历史坐标,特指两宋时期(960—1279);“宋韵”所显现的宋文化遗产,既有这一时代的代表性、独特性和积极性的内涵,又能表达风雅、高格和韵味的美感和意境,譬如某种文化高峰、主流审美、思想境界等。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宋代并不完美,如今说的“宋韵”是指精彩千年的两宋文化成就,指那些值得我们今天传承与弘扬的宋代优秀文化遗产。相对而言,并不涉及两宋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种种负面现象。

难以概括的是,“宋韵”具体的文化内涵应该指向哪些方面?或可尝试归纳和解读为以下八大方面:文学之美、书法之美、绘画之美、戏曲之美、建筑之美、风物之美、风俗之美、风范之美等。

“宋韵”八说

文学之美,涵盖诗词、散文等辞章文化。“韵”的一种字义是指“韵文”。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相提并论的又一座文学高峰,而宋诗的哲理性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诗风。区别于诗、赋、词、曲等韵文的宋代其他文学形式,如散文等,也是名著迭出,成就卓著,后人追慕的“唐宋八大家”,宋人占了其中的六席,足見一代文学的成色。文学创作理论又引领或交融于当时的书画、戏曲、建筑等领域的风尚与创作。宋人卓越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宋韵”整体上的高远格局和审美境界——文学之美是“宋韵文化”的一抹底色。

书法之美,涵盖各大名家墨迹、刻帖、碑铭、摩崖等。唐人书法大气严整的“尚法”之美,正如唐诗一样,是一面难以逾越的丰碑,但这并不意味着宋人就此甘拜下风。宋朝“文治”国策下的每个读书人,都有辉煌人生的梦想,这也激发了他们在书法领域的积极探索。无论是“尚意”书法的别开境界,还是汲古出新的另辟蹊径,抑或金石学和“兰亭学”的发轫,传承魏晋风度的《淳化阁帖》所生成的“帖学”,宋人的尺牍书风并未被一方书斋所困,而是开创了迥异于唐人书法的艺术新境界,并成为此后近千年的书法主流——书法之美形成了“宋韵文化”的一脉清流。

绘画之美,涵盖各类画派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风俗画等。相比书法,宋人更精于作画。宫廷院画的创立,文人画的勃兴,水墨与设色各擅其长,工笔与写意比翼齐飞,这都是那时画坛百花齐放的缩影。而宋代理学“格物致知”的精神,又影响了那时文人、画师的观察与思考,天地之间何物不能入画?何物不能至美?立意高远、用笔精纯、境界深妙、精益求精的艺术探索和实践,促使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的到来,并使宋画艺术这座高峰至今仍让人景仰——绘画之美勾画了“宋韵文化”的一幅景象。

猜你喜欢
宋人书法文化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宋人悟道诗
谁远谁近?
诗书画苑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