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日莹
有人说,杭州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文化铺就的,文化的印记已成为这座城市文明的延续。在这座充满东方神韵的城市,有这样一些先锋前卫的年轻人,他们贴着各式各样的职业标签,用非主流的构思与创意,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点燃了这座城市数不尽的灿烂风华,让世界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杭州。
自然造物,让中国传统回归现代生活
口述| 张书雁
与自然造物的遇见,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8年前,我还是一家品牌策划设计公司的老板,每天为钱而忙碌和发愁。社会迅速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比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手工艺人逐渐消失。经历了一些人生变故后,我开始重新思索真实的生活意义。
赚钱真的是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径吗?我关闭了当时经营得还算不错的品牌公司,在周遭的质疑声中,决定用第三视角,重新找寻这个世界。从此,我开启了漫长的寻艺之路。
我还记得,走过的第一个浙江村落是松阳的沿坑岭头村。松阳被称为江南最后的秘境,县境内一百多个古村落依旧保留着最原始的村容村貌。四百多年来,沿坑岭头村隐没于草木之中,墙角和路边的花草肆意生长,斑驳的老屋映衬于蓝天之下。太美了,那是我当时的第一感受。喝着村里的山泉水,吃着原味的乡野菜,村里的日子总是“山中无岁月”,每日与鸡鸣同起,伴日落同歸。
2013年,还没有多少人会停下脚步看乡村,更没有太多人愿意沉下心来关注匠心和非遗的话题。遗失在古老村落的传统文化不该消失,村落文明不该衰落。我找了几位志友,一起拍摄了探秘沿坑岭头的纪录片。我们以高于市场两倍的价格回收了村里所有的柿子干,为村民增收。经过包装设计,这份柿子干伴手礼在网络平台销售一空。
我突然意识到我要往哪里走了——我要走遍中国的广袤大地,找寻那些正在消逝的乡村文化。接下来的几年,我在行走的路上,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友人,他们与我一样热爱这片土地、热爱传统文化,我们并肩走在了同一条道路上。也是这一年,“自然造物”文创品牌诞生了。
去年,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有了新的归处。在远离杭州市中心的余杭区瓶窑镇,在当地一所废弃了12年的小学校所里,我亲自改造设计了它。历经时光侵蚀,保留着旧时代的文化印记,回归最本真的取材,让我们这一群人找寻到更自然的归属。
我们团队的大部分成员常年驻足于中国大大小小的乡间村落,进行漫长的民艺调研。这件事,我们坚持了8年。时间真快,也是在这8年时间里,我们跨越了60万公里,走进了1000多个村落,拜访了超过1000名手工艺人,完成了60多个民艺再造项目,拍摄了200多部纪录片、超100万张照片。
Made in nature,是自然,是人文,是手艺。我们用一人一事一物的方式,记录着来自中华大地上,那些有手艺、有故事的农人、手工艺人们,将散落在远古村落里的传统产品、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通过再现、再造和再生的方式,重新返还于现代社会。今年,我们着手开拓中国玩具市场,一款简单易制作的玩具产品,能让我们的孩子找回“丢失”的童年。
行至今日,我不再孤身一人。身边有了许许多多的同行者,赶集的路上很是热闹。我也一直扪心自问,我究竟在做什么事?但我想,我已经找到答案——要让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回归现代生活。
传统青年的“牛腿”复活
口述| 陈炜
2010年,我与义乌佛堂古镇结缘。因古镇系列改造设计项目,我无数次进入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镇调研、考察。在项目改造设计过程中,需将古镇的建筑艺术融入新的建筑以及环境空间中。义乌佛堂古镇保存着完好的村落结构以及古建单体,特别是梁柱上精雕细刻的木构件“牛腿”,更是展现了传统工匠的精巧手艺。也是这个项目,让我对“牛腿”的喜爱,不知不觉在内心深种。
2013年,我用钢笔画了第一张“牛腿”速写。那时候的我和朋友说:“这么美好的东西,既然不能拥有,那我就用笔把它记录下来。”一年中,我画了70余张“牛腿”画。每每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声,我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当时工匠在雕刻过程中的每一句心语。
2014年,70张“牛腿”画,配合一些我日常记录的文字内容,《匠心随笔——牛腿》一书正式出版了。书中我留有大量的空白页,可与画和文字巧妙组合,阅读者也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自我创作。
“牛腿”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装饰木雕的精华所在,其背后包含着古人祈福吉祥的心愿,更是记录岁月更迭的印记。那时候的我,每天只要一有空,就画一幅“牛腿”画,拍照发朋友圈,这个习惯在此后也成为了我的生活日常。如若能如此静下心来,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无比享受的。因为笔尖划过的每一个符号,往往是创作者当下的心境。
激活传统,融入现代,我好像找到了一把启动“牛腿”复活的钥匙。过去,源自义乌佛堂古镇的“牛腿”正逐渐褪色,而它的文化内里经过不断改造加工,以更完美的方式得以呈现。
八年来,从画作到产品,从纸面到墙面,从画廊到餐厅、书屋,从国内到国外,我用形态各异的方式,对“牛腿”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尝试。当“牛腿”被画在衣服、鞋子、帽子、背包、灯具、紫砂器、自行车上的时候,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都以满足脑海想象力的方式与“牛腿”相遇,产生共鸣、增加互动,“牛腿”在现代生活真正地复活了。
事实上,我画的“牛腿”只是众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还有很多或存在、或被遗忘、或即将逝去的中国传统艺术,值得我们一探究竟。我希望人们通过关注我的“牛腿”系列,更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也深谙,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尽己之力,用自己的方式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建立新的联系。激活传统,融入当下生活。
网约导游,向世界传递杭州之美
口述| 胡娜娜
我叫胡娜娜,是一个生活在杭州的东北姑娘。2009年是我职业生涯的开始,我成为了一名职业导游。那时候我在黑龙江,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介绍北国风光,也时常接待一些来自南方的游客,他们常与我说:“江南,是个很美好的地方。”年纪尚小的我,已然心生去往江南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