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豆
真题回放
墙,是大家熟知的事物。生活中有物质的墙,如土墙、砖墙、篱笆墙、玻璃幕墙,还有花墙、城墙、防火墙、影壁墙等,也有精神的墙,如沟通的障碍、法规的限制、做人的原则、道德的底线等。筑一堵墙,可以多一分约束与安全;拆一堵墙,可以少一分封闭与隔阂。
请以《说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②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名师金手指
一、因势利导,确定文体
杜甫诗曰:“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运用到攻破作文“关隘”中来说,就必须审题破题,确立文体,一击中的,方可收获先声夺人的效果。一般来说,议论文与记叙文文体之间并无高下之分,但面对不同的题目,落笔却有难易之别。就好像两军对垒之时,将军排兵布阵,选对了阵势,才能成功御敌。
本次命题作文为《说墙》,这两字便是文章选材立意的关键,不可忽视。“说”者,释也,我们所学的《马说》《爱莲说》,皆是以“说”为文体,从马或莲花引出自己的观点,所以本文最好以议论文为文体去进行创作。
二、化实为虚,精准立意
题目中已经限定了作文的范围,即为“墙”。这里的“墙”可以写它的原意,实实在在的墙,也可以写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一些束缚或者保护人的东西。如果以记叙文的方式来写,实实在在的“墙”或为线索,或为事件的见证,自然以墙的原意最佳;如果选择议论文文体,直接写墙的原意,就会产生白水煮鸡蛋的效果——有营养但是没味道。所以如果选择议论文文体,就要選择“墙”的引申义进行创作。
接下来选择作文观点,是写墙的“守护”,还是写墙的“束缚”,这便见仁见智了。如果从“守护”的角度去写,则可以写“亲情像一堵墙”;而若从“束缚”的立意去写,则简单很多,可以从反面入手,在战胜“束缚”之后,输出的则是正面能量,更符合阅卷老师的评判标准。
三、正反相佐,以人为鉴
一方面,若选择以“墙”为“束缚”这个角度立意,从“墙”写到“冲破束缚”,那么在文章中自然就要有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冲破束缚者,天高任飞;拘泥于束缚者,沦丧于泽,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另一方面,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论据要经得住考证和推敲。若在写作时先以“实墙”为引,而后引出墙的引申义,定会令人眼前一亮。这就需要大家平时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能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典故,勤学多用,才能在写作时信手拈来。
佳作示例
那么,该怎样选择事例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一、不积跬步,难至千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是写文章的至理。想要以事例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时,首先头脑中得有大量的事例可供选择,然后优中选优,挑选对论点最有力的支撑。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很多人在选择素材时,容易被惯性思维所左右,偏爱教材中的古诗文,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开篇连用的六个典故。其实课文中也有大量近现代发生的生动事例可用,如邓稼先、陶行知、白求恩等人的事例,每一名学生都能如数家珍,但能应用在作文中的人却寥寥无几。
二、落笔要稳,出手要准
如何在已有的论据中优中选优呢?切题是第一关键点,比如,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只有经过努力才能看见彩虹”,那么就要抓住 “努力”“彩虹”这样的关键点,并将其具象化,“努力”代表奋斗的过程,“彩虹”代表美好的结局。有些学生喜欢剑走偏锋、另辟蹊径,反而使立意明确的议论文写得偏了题,这是十分可惜的。
同一个事例,或是同一个主角身上,可能折射出多种优秀的精神品质。譬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从勾践身上至少可以提炼出“忍辱负重”“等待时机”“百折不挠”“知耻后勇”“以弱胜强”“虚心纳谏”等精神,而针对不同的中心论点,只需放大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就可以了。
三、选熟拒俗,选名拒僻
中考的阅卷老师中曾经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爱迪生搞灯泡,诺贝尔玩炸药。”这是因为这两个人的故事体现了“逆境奋斗”“百折不挠”“坚定不移”的优秀品质,十分适合作为应试作文的论据。但当爱迪生等人的事例出现频率过高时,就很难得到阅卷老师的慧眼垂青了。再从另一方面讲,我们鼓励追求新意,但如果考生一味追求“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效果,而写出一些知名度特别低的事例,相信绝大多数情况下,阅卷老师没有合适的条件去求证该事例的真伪,难免会对事例产生怀疑,反而达不到论证的目的。因此,作文中选典须选熟典,但不能选俗典;须选名典,而不能选僻典。
用典、化典这项本领非一日之功,要平日善于积累、勤于思考,才能将事例运用得如臂使指,考场上用时信手拈来。
说 墙
徐艺琼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驱车而行,不经意间来到高墙阻隔的穷途,他不禁放声大哭。他的眼前有墙,心中更有墙,是无形的墙壁阻隔了他向往的目光。人生中,谁不曾像他一样,也有被高高的“围墙”阻碍的经历呢?但,我们应该挥舞手中的重锤,施展心灵的力量,推倒面前的“围墙”。我们相信,墙后,必有万丈阳光。
他也曾想过死亡。在千夫所指之时,在众人唾弃之中,他已经受够了异样的目光和众人的嗤笑。仗义执言换来的是屈辱的宫刑。无穷无尽的羞辱像一面面高墙,将他重重包围,令他无法呼吸。可他最终坚持了下来,直面痛苦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他以勇气为锤,凿穿了非议的墙,当《史记》横空出世,破败的围墙后,照进了一缕阳光。他明白,要想洗刷污名,就要以勇气的锤,击溃流言蜚语的墙。
他也曾向往如普通人一样,无忧无虑地度过平凡的一生,他想要不付出努力,就收获这世间美好的一切。所以他曾经将自己封锁在“懒惰”的围墙后,过着得过且过、放浪形骸的日子。世人都对他不屑一顾,他只能像乞丐一般流浪归家。然而,最终他举起了勤奋的铁锤,狠狠地砸向懒惰的高墙。“悬梁刺股”的铁锥上满是斑斑血迹,大腿上的累累伤痕就是见证。当他身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时,世人明白了,要想获得成功,只有以勤奋的铁锤,击溃懒惰懈怠的围墙。
当挥剑自尽的那一刻,他后悔了。当年叔叔项梁教授他诗书时,他学了三天,就自信满满地放弃;叔叔再传授他剑术时,他学了一阵,就扔掉了长剑;后来叔叔教他兵法时,他也仅仅学习了半个月而已。他那半途而废的做事风格,像一面面高墙将他死死地围住,恍如此时四处埋伏的汉军,断绝他的一切生机。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要想成为最后的赢家,早该以坚持的铁锤,击碎半途而废的围墙。
以勇气为锤,可以破开流言蜚语的高墙;以勤奋为锤,可以破开懒惰懈怠的高墙;以坚持为锤,可以击碎半途而废的高墙。理想远大,岂能被墙所限制?让我们一起挥舞重锤,拿出力量,击碎围墙,步向阳光。
名师点评
本文从“墙”出发立意,将墙视为“阻碍”,作者再进一步引申出“破墙”即“战胜阻碍”。结构上,作者以阮籍为引,增强文章的文化色彩并带出中心论点。随后以司马迁、苏秦、项羽这两正一反的三个例子,分别证明文章的三个分论点,最后合而为一,收束全文,语句精炼,含义隽永,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