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在乳腺癌中的研究

2021-10-24 07:02钟耿芳
智慧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浸润性类药物实验组

钟耿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心药房,广东 广州 510260)

0 引言

乳腺癌最近几年发病率相对比较高,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相关研究表明,不良预后的独立指标是胆固醇合成基因比较高[1]。同时,在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当中,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被认为是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一种药物[2]。他汀类药物作为临床中一种3-羟基-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将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实际治疗中,可以对人体细胞代谢甲羟戊酸起到抑制作用,显著升高人体内的血清胆固醇清除率,水平逐渐降低[3]。研究显示,机体内的甲羟戊酸通路出现异常情况,当其发生失调现象的时候,极易诱发人体出现恶性肿瘤,更是主要的诱发机制之一,也是他汀类药物可以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属于一种还原抑制酶药物,是临床中常用的降脂药物之一。通过对他汀类药物的不断深入了解,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在乳腺癌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式。本文以56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5 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56 例,并选用统计学中的1∶1 方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 例。实验组年龄35~75 岁,平均(43.36±3.54)岁。对照组年龄35~75 岁,平均(42.65±2.69)岁。对两组信息资料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经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过组织学或者细胞学临床检查结果为乳腺癌;②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3 个月;③参与实验患者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者的临床检查指标并不符合晚期乳腺癌的患者;②患者存在严重的其他器官合并症;③患者存在神经疾病历史。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化疗疾病治疗措施,其主要的疾病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点内容:患者根据医生为其指定的临床方案展开疾病的治疗,患者接受第一天的治疗措施时,需要对患者静脉滴注表阿霉注射剂(50mg/m2),第二天对患者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射剂(75mg/m2)以及生理盐水,在患者输液治疗3h的时候,在给予患者多西他赛治疗药物之前的12h 以及6h,需要让患者经口服用地塞米松药物20mg。患者连续治疗三周为一个疗程。医护人员在患者疾病治疗间歇期的时候,需要对患者的血常规进行检测,并根据患者的血常规变化合理使用G-CSF 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则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在患者完成所有化疗后开始曲妥珠单抗治疗。曲妥珠单抗的给药方案为:8mg/kg 初始负荷量后接着每3 周6mg/kg 维持量,静脉滴注约90min。共使用17 剂(疗程52 周)。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后的细胞免疫数值,主要检测指标包括:CD3+、CD3+/CD4+、CD3+/CD8+、NK 细胞的临床检测实际数值,并采用荧光抗体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测。

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其主要包括症状基本缓解、缓解部分症状、病情稳定以及疾病进展。症状基本缓解:乳腺癌患者的病灶基本消失,且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维持在1 个月以上。缓解部分症状:乳腺癌患者的最大肿瘤直径以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程度>50%,且患者的AFP 呈现下降的趋势。病情稳定: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以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程度在25%~50%。疾病进展:患者存在多个病灶的肿瘤最大直径以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25%。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症状基本缓解+缓解部分症状+病情稳定)/总人数×100%。

1.4 统计和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分析,计算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χ2值对检验,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同时采用t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实验有意义。

2 结果

2.1 细胞免疫检测结果

本次临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接受临床实验干预之后的细胞免疫数值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 细胞免疫检测结果()

表1 细胞免疫检测结果()

2.2 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表2 临床治疗效果[n(%)]

3 讨论

3.1 乳腺癌相关概述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患病人群中约有99%是女性,仅有1%的患者为男性。随着近几年我国患有乳腺癌疾病的患者群体逐渐庞大,甚至比高发国家的患病概率还要高出1%~2%。

乳腺癌常分为四种类型:

(1)非浸润性癌;此种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包括导管内癌症(癌细胞尚未突破乳腺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症以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症。也就是非浸润性癌类型的患者属于疾病发作早期,及时接受治疗、患者的预后比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的乳腺癌患者主要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症(癌细胞已经突破患者的乳腺管基底膜,并逐渐向患者的间质细胞进行侵袭),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症(此时癌细胞已经突破患者的末梢乳管或者腺泡基底膜,并逐渐向间质细胞浸润,但疾病依旧局限在患者的小叶组织内)。其中,早期浸润性癌类型属于疾病发展早期,患者的预后也比较好。早期浸润性癌主要是指癌细胞浸润成分小于10%。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智能、髓样癌(常伴随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癌)、高分化腺癌、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以及黏液腺癌等。

(4)浸润性非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类型的乳腺癌疾病包括浸润性小叶癌、髓样癌(并不伴随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硬癌、单纯癌、浸润性导管癌以及腺癌等。浸润性非特殊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通常疾病分化程度比较低,患者的预后要比其他几种类型差一些。并且,浸润性非特殊癌类型是乳腺癌疾病比较常见的类型,大约占总患病人数的80%左右。但是,医生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需要结合患者的疾病分期等多种因素共同分析[4]。

3.2 他汀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他汀类药物作为有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抑制剂,其是当前临床经常应用的降脂药物,对于心血管所具有的作用较高[5-6]。随着我国多项研究,他汀药物用于癌症治疗中,其具有较高的意义,且实际工作机制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增殖效果、分化以及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降低肿瘤发生转移的价值。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还原酶抑制药物,其在临床中主要用于调血脂、降血脂药物,且临床治疗心血管病变中具有较高的意义。同时,对于他汀类药物是否可以增加肿瘤的发生概率的问题,相关研究以及争议,从未停止。上世纪末期,相关学者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人体的低密度脂蛋白,进而增加人体发生癌症的概率。随着研究逐渐增多,相关人员对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概率以及死亡概率也得出相关的结论。当前,诸多研究均证实,他汀类药物对于肿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人体正常的细胞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属于一种具有较大潜力的药物。虽然几个流行病学数据支持他汀类药物对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一定影响,但还需要很多调查来确定他汀类药物如何使用合适的给药方案,哪些患者亚型从他汀类药物能获益[7-8]。

近几年,关于他汀类药物的细胞模型以及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多肿瘤疾病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于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等肿瘤疾病中,均码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他汀类药物与细胞毒性药物之间属于一种协同的关系,在不同种类癌细胞的体外实验中,他汀类药物可以与顺铂、紫杉醇、多柔比星等一些常用的化疗药物协同[9]。并且在动物肿瘤模型试验中,他汀类药物可不但可以加强多柔比星的抗肿瘤作用,还可以有效降低此类药物对心脏产生的毒性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寻找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已经成为了乳腺癌的主要研究内容。

郑刚[10]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对乳腺癌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细胞免疫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75%,其研究结果与本文一致。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检测结果以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其具有较高抗肿瘤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浸润性类药物实验组
特殊浸润性表面构建及其抑制酸奶黏附的研究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他汀那些事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