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翠平 段国祥
摘要: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树人的路径之一就是“以文化人”,而培养“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则是外国语言文化教育首要的教学目标。我国当下一些学校结合校本特色和区域特色,在外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相关课程的混合式教育模式的探索。该文立足广府文化的岭南文化课程采用“平台在线学习+线下面授”的混合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实验,通过线下教育为主、线上教育为辅的混合式教育,多门课程交叉进行岭南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较快掌握了岭南文化知识,深入了解了岭南文化的核心价值,不仅“坐而论道”,并且“起身行道”,从而坚定了文化自信。实践证明,这种跨课程的中国文化混合式教育模式,对达成文化教育的历史使命无疑是有益的。
关键词:混合式教育模式;中国文化;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网络生态环境下英语经典文学阅读”(项目编号:KA200190141)研究成果。
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可以在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是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重要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提出“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之一就是“讲好中国故事”[2]。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就明确要求“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3]。
新时代高校教育的内涵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在十九大吹响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后,我国的外语教育就把立德树人作为外语教育的根本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新的教学指南[4],在素质培养方面强调了“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并且将《中国文化概要》纳入到核心课程,说明“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语言学习者的终极使命。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地域文化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机部分,岭南文化主要包括发源于珠江流域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文化。深入了解岭南文化将有益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借区域发展的优势对外弘扬中华文化。
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显著。信息技术为文化的学习提供了立体化、交互式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其自由、开放、共享的特点使区域文化的国际传播更加便捷。
如何基于信息技术促进我国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的认同度及如何将文化教育融入到语言的教学中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树人的路径之一就是“以文化人”,即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来感染、感召和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5]。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是文化认同。蔡华健通过对南京地区800多名青年学生的调查,发现南京地区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情感认同,并通过多重途径进行认知,但认知程度尚不理想,认识深度和理性还显不足,践行度偏低[6]。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提出“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7]。
(一)研究对象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对岭南地域文化的传承和认同情况,课题组成员向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校生发放了1093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58份,回收率为96.80%,通过整理、分析问卷来综合掌握地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程度和认同情况,认真审视其在被接纳过程中遇到的阻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何香凝女士为纪念革命烈士廖仲恺先生所创建的一所农业院校。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注重实践,扶助农工”,以培养专业素质优良、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广府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新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岭南文化的奠基[8]。学校生源主要是广东省各地,所以样本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工具
身为“岭南人”,大学生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岭南文化的相关文化元素,从哪些渠道了解这些文化元素?是否真正理解嶺南文化的核心精神?为此,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涉及三个问题,分别为“您了解哪些岭南文化现象”(填空题),“您对各类文化现象的了解程度如何 ”(单选题)及“您是通过何种渠道了解上述文化现象?”(多选题)。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本次调查的结果和数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三)研究结果
首先,调查显示学生对岭南文化知之甚少,对岭南文化中典型的文化现象如潮汕功夫茶文化、客家围龙屋文化、雷州换鼓文化、高凉冼夫人文化等缺乏了解。他们对岭南文化的了解更多地是来自自己生长的地方,来自日常生活,如日常食用的广式糖水(61%的学生“很了解”)、小时候吟唱的童谣(32%的学生表示很“了解”)、节日时常见的醒狮等。
其次,即便是常见的文化现象,大部分都停留在“有所了解”的阶段。跟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化元素了解程度较高,如对广式糖水和粤语童谣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对香云纱和广州织金彩瓷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都不了解织金彩瓷和陶瓷;较为了解醒狮文化的原因可能是日常庆典活动中经常可以见到舞狮活动(调查显示,88%的同学是通过现场表演了解醒狮文化的)。
学生了解这些岭南文化元素的渠道多样。54.67%的学生表示电视或网络等是主要渠道;29.33%的学生是通过阅读报刊书籍来了解区域文化,26.67%的学生则是从学校宣传的渠道来了解当地文化,36%的同学是通过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来了解本土文化,也有24%的学生表示他们对文化的了解是通过他人介绍的。由此可见,在获取岭南文化的渠道上,媒体、学校教育、现场体验共同作用。
从上面的调查来看,学生对岭南文化的了解程度不足以实现文化上的认同。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对岭南文化不仅仅做到“坐而论道”,更做到“起身行道”,才能实现文化的认知和践行,才能最终完成文化教育的历史使命,坚定文化自信。
(一)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育”进入国人视野是在2012年。此时,美国一些顶尖大学已经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开发了系列开放式的在线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然后又推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种“互联网+教育”的MOOC或SPOC迅速成为新的在线学习模式。我国教育部门也及时意识到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可能成为未来教学的“新常态”[9]。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10];2018年4月,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教育部又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再次强调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11]。
关于什么是混合式教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国外研究者将其定义为“采用多种传递模式来优化学习产出和降低学习成本的一种学习模式”[12]。国内学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本质上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其教学理念是“利用线上学习资源补充、拓展、深化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和短板”[13];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方式的优势相互结合,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学习资源得到最大融合[14-16]。
(二)地域文化课程体系
为满足国家和岭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合格的国际人才,落实“以文化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仲恺农学院”)外国语学院从2016年起就给本科生开设了关于岭南文化的系列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关于岭南文化的学习资源,线下及时互动,通过网络学习手段,使“‘互联网+课堂成为铸魂育人的重要渠道”[17]。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英语专业岭南文化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综合英语》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翻译和文化,充分体现“综合”特色。课程的每一个单元都会涉及到一些文化现象或跨文化现象,所以我们以《综合英语》的一些特定单元为切入点,设计有关岭南文化的学习任务,并提供线上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岭南文化学习的“热身”(Warm-up)活动,为后期的文化课程和实践课程提供知识的铺垫。
《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化概论》和《岭南文化导读》作为专业选修课或公选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交流意识,实现有效沟通。根据校本特色,我们的文化课程体系将区域文化——岭南文化作为教学重点内容,系统整合线上关于岭南文化的学习资源,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进行选择性学习。线下解决线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师生之间进行深层次的互动,将知识进行系统化并延伸。
《岭南文化社会实践》是仲恺农学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门实践课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调研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等形式形成调研报告或制作能反映岭南文化特色的小视频,践行“知行互动”,实现岭南文化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
(三)理论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仲恺农学院英语专业岭南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综合英语》《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化概论》及《岭南文化导读》等课程。在该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试图解决混合式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混合?混合什么?怎样混合?
依据文秋芳教师提出的“产出导向”(POA)理论[18][19],仲恺农学院在理论阶段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综合英语》课程中完成岭南文化课程体系的驱动环节,在《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中国文化概论》及《岭南文化导读》等课程中完成促成环节,在岭南文化实践课程中呈现学习成果。具体教学模式如下页图1所示。
岭南文化系列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实现从“基础知识”向“高阶知识”的提升,提升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学生在《综合英语》课程中初步接触跨文化知识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立足本土文化,发布关于了解本土文化尤其是嶺南文化的精髓的任务,实现岭南文化知识体系构建中驱动环节的完成。
同样来自这个组的另外一名郑姓同学谈到:“香云纱裙子很贵,但我们在永庆坊发现香云纱被巧妙地用到钱包和手袋上,感觉我也可以用得起香云纱了”。
因为学校有岭南中草药专业,我们特意安排一个小组进行这方面的调研。学生在调研报告中这样写道:“我们广东人喜欢煲汤饮凉茶,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种生活习惯,从未把它与文化联系在一起。调研后我才真正明白我们的凉茶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经验,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和伟大创造。”
为切实了解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情况,我们将2018级93名学生的调研报告的最后反思部分(共计13658字)特别拿出来进行词频分析,如图3所示。
结合学生的调研报告和上面的词频图,可以看出学生在不断尝试去理解岭南文化中所宣扬的“创新精神”(Innovation),“开放精神”、“务实精神”等核心精神,并对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自己的思考,表示了践行岭南文化核心价值的决心。
仲恺农学院关于岭南文化的教育模式本质上是一次混合式教育的尝试,对如何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融入英语专业教学之中提出了新的思考模式与探索路径:即文化的教育不取决于一门课程,而是通过构建跨课程的文化课程体系,线下教育为主,线上教育为辅,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将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秀的文学贯穿在多门语言课程中,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有序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以文化人”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下教育为主、线上教育为辅的混合式教育,充分利用线上学习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促使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学院拟创建岭南文化研究中心,进行岭南文化的专项课题研究,组织老师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翻译,出版相关的教材,定期举办岭南文化教育方面的研讨会。鼓励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岭南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将其作为部分教学资源,设计“讲述岭南文化”的产出任务,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精细化文化课程体系。根据学校的特色,外国语学院与农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已达成合作意向,共同研究岭南地区的农耕文化,定期召开研讨会;同时开设岭南农耕文化网络英语课程,并编写英文版教材,旨在将岭南文化的研究更加精细化,将岭南文化中“懂农爱农”的情怀融入到语言教学中,更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创新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地域文化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自主学习,线下借用微助教、云课堂、雨课堂等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有效评价,将地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大学生“五育”教育中。
参考文献:
[1][5][7] 新华网.坚定“文化自信”,须读懂习近平这6篇重要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9-06/19/ c_1124642114.htm,2019-06-19.
[2] 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重要论述摘编[J].党的文献,2020,(1):3-11.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 content_5556991.htm,2020-11-03.
[4]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
[6] 蔡华健.青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56-58.
[8] 王杰.“广府文化”的要义说略[J].湖南社会科学,2018,(3):176-179.
[9] 冯晓英,吴怡君等.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师准备好了吗 ——教师混合式教学改革发展框架及准备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1):110-117.
[10]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2016-06-07.
[11]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 html.2018-04-18.
[12] 朱雯.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研究[EB/OL].http://www.fx361. com/page/2017/0629/1970038.shtml,2017-06-29.
[13][20][21] 刘涛.”翻转+直播+实训”:新闻传播学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闻与写作,2020,(9):78-84.
[14]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5-10.
[15]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4,(4):10-15.
[16] Garrison,D.R.& H.Kanuka.Blended learning:Uncovering its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in higher education [J].Internet & Higher Education,2004,(7):95-105.
[17] 张凤红,宋广强.高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功能的三重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 1 ):119-123
[18] 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双月刊),2017,(3):348-358.
[19]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7.
[22]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 t20181017_351887.html,2018-10-08.
作者简介:
梅翠平: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生态语言学。
段国祥: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语言测试。
New Method of Local Culture Teaching Based on the Blended Teaching
—Take the Teaching of Lingnan Culture as a Case
Mei Cuiping, Duan Guoxiang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zhou 510225, Guangdong)
Abstract: The initial goal of Chinese English Teaching is to develop students Chinese sentiments and international vision, which conforms to the essential goal of Chinese high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o enhance students morality. To realize the goal, blended teaching mode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integrate the local culture into their English teaching.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Lingnan culture into various English courses in Guangzhou Specifically, the mode of “online learning facilitated by learning on platform + In-class teaching” is adopted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of Lingnan culture, during which offline teaching plays the main role, while online teaching facilitates. Through cross-courses teaching, the students grasp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Lingnan culture, understand the key values of the culture,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y consciously cultivate the culture confidence by talking about the Lingnan culture and following the moral principles carried in the cultur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is blended learning mode for teaching Chinese culture in various courses is beneficial for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historical mission.
Keywords: blended-learning; Chinese culture; local culture
收稿日期:2021年5月20日
責任编辑:邢西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