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洞箫
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变革,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提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不仅是对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也是保护公共财产安全,保证事业单位的科教文卫社会服务有效进行的必然要求。要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就要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与时俱进,从法规、内部监察和专业人员素质方面进行整体改革。
会计是经济领域内的通用语言,任何性质的企业都需要会计数据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运营情况。不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也同样需要会计,各种行政事业单位也都存在对应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通俗来说指的就是科教文卫事业的机构,是国资成立的带有公益性質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对于公共财产的应用得当,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保证都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制度随着经济核算需求的变化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2013年开始全面实行到现在已经有将近十年的时间,在各事业单位中的地位都已经稳定确立。相比过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呈现出很多特点。首先,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加强和完善,新会计制度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账目及单位财报都有合并处理的规定,可以更整体直观地反映单位的基本情况,更大程度地避免错账、假账的现象。同时,各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决定某些具体科目,保证了各单位的使用灵活性。其次,过去的会计制度覆盖范围不广,各个地区行业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在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自然难以进行比较,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进行了统一规定,更好地消除了不同地区行业间的差异性,实现了宏观范围上的统一管理和汇总。最后,很多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特点的核算方法都进行了改革,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核算水平及工作效率,更好地进行单位财务管理,发挥自身作用。
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任何一个单位的影响都是比较重大的。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运转效率、资金效益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也不仅限于管理好自身的收支平衡,保证公共财产的应用符合公共利益,而是要更多地追求公益性,思考如何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科学管理水平,在会计核算上引入新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方式,具体分析各个事业单位内部的运行特点,科学规划和进行资金定额,更好地使用事业单位可以调用的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和运转效率。虽然事业单位不似普通的民间注册公司,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是财务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仍然很重要。这不仅是为了保证国家公共利益不受损害,打击事业单位的财物犯罪,也是守护政府资产安全,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更好地辅助国家整体战略规划的必然要求。
健全相关法规让法制建设进程适应事业单位发展要求
事业单位属于政府机关,其运行和管理不仅要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法律,更要符合专门的行政法规。作为社会服务的组织,相关法规的健全和落实是事业单位得以健康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在过去,事业单位的管理存在一些乱象,比如相关部门人员的权责不明,监督部门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一人兼任多个岗位等,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甚至会出现徇私舞弊等现象,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首先要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有法可依,让财务人员工作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都能有规范化处理标准,明确各岗位的权责范围,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各部门职责,提高内部各方面的管理水平,同时从根本上防止财务工作中的乱象。同时,除了完善立法外,普法工作也非常重要,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明确法律规定和背后的立法道理,否则就会出现法规形同虚设的现象。要让事业单位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对相关规定有明确了解,让相关人员提高自身工作的规范性。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上文提到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乱象,其实可以主要归结于事业单位内部制度有待完善,要让人员各司其职,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只靠外在的法律法规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从决策方面来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决策存在问题,虽然表面上是根据由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走合理决策流程,但是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仍然是领导者根据自身判断或者直觉进行的拍脑门决策,没有准确的依据支持决策的合理性,自然容易出现失误。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信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是被弱化,而且通常情况下会被隐蔽,这也就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从而无法明确相关人员的权责范围,打击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整体体现,不仅需要财务部门相关人员的努力,还需要从内部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事业单位内部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的奖赏和惩戒,让所有人员承担自身责任,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系统。
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及各方面管理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自然也需要不断提高。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会计核算方式的变革,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难度在不断加大。在过去,会计人员只需要保证账务的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准确记录各类单位或企业的每一笔收支。但是现代会计不仅要对经济数据进行记录,还要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来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而财务管理本身正是数据分析的学科,在现在的会计培养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财务管理内的时间价值理念,内含报酬率、投资回报率等都是评价资金使用的关键指标。同时,会计的核算工具和形式也在改进的过程中。过去的会计单纯在账本上进行各项列支,且主要以珠算为计算工具。现在的会计需要更好地适应电算化的发展趋势,熟练运用各类财务软件进行账务的核算和汇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财务管理思想与相关知识,在对事业单位账务的核算中更多地发挥自身专业素质,为单位内的管理人员和领导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计划水平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遵循的都是双基础、双报告的原则,会计工作分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部分,这说明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以及计划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在实际情况中,一个企业的发展情况和收入支出状况需要根据当年的具体业务情况来判断,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根本没有会计可以进行规划和预算。但是事业单位情况不同,在未来一年内单位的收入和支出的大概情况都是需要提前估算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预算报告也是在年初的时间点就编制完成的。事业单位要在年初通过两上两下的方式确定数额,并以此作为定额来对一年内单位的各项事务进行资金分配。因此,要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计划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政府会计中,我国采用的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事业单位要提前对工作范围内各个方面的需求进行研究,深入基层了解具体情况。在对原有的经验数据进行参照的基础上,根据本年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测算。而且要知道,想要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就不能对某些大项目含糊处理,而要层层细化,更加具体地分析实际需求,而且要注意不同项目间的差异性,不能一概而论。
综合来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稳定实施和全面落实,各事业单位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单位当下的主要责任。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制度体系和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等各方面入手,从整体上全方位地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改善。
(国资委机关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姜宗锡. 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探讨[J]. 财会学习, 2017(16):33-33.
[2]张璐莹. 新会计制度下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分析[J]. 经济, 20160(0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