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的logistics回归分析及护理策略

2021-10-22 01:53刘玲玲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输液病原菌菌株

刘玲玲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普通静脉输液治疗由于容易发生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等并发症,且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穿刺,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儿开始接受留置针静脉输液治疗,避免了多次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降低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1]。研究发现,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留置针输液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儿童由于年龄小、免疫力较差,若不及时处理则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脓毒症,增加了患儿不良事件发生风险[2]。本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降低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发生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共收治留置针静脉输液儿童500例,其中男264例,女236例,患儿年龄5个月~6岁,平均(5.12±1.36)。儿童家属知晓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收集患儿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初发疾病、置管部位、首次穿刺成功率等;患儿选择手背静脉或者上下肢静脉予以静脉留置穿刺。患儿病原菌标本采集:将静脉留置针的导管于近心段剪下2~3 cm作为标本进行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检测。检测方法: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分离、培养及检测病原菌菌株,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仪对留置针静脉输液感染患儿的病原菌菌株进行鉴定及菌株敏感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

2.2 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500例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患儿发生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6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留置时间≥4 d是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的潜在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3 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协变量年龄、置管部位、首次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结果显示,留置时间≥4 d是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3.062,95%CI=1.619~3.851;P=0.031)。见表3。

表3 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仪对留置针静脉输液感染患儿的病原菌菌株进行鉴定及菌株敏感性分析发现,儿童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感染病菌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根据病原菌比例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因此,结合临床实际研究认为,针对儿童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在进行经验性用药同时,可结合患儿感染病菌特点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3]。本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患儿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的潜在因素,然后调整协变量后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留置时间≥4 d是小儿童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若患儿留置针静脉输液时间超过96 h应该高度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患儿,加强巡护工作,注意患儿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等情况[4]。

临床应结合实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首先,加强护理人员医护技能培训,包括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防治知识、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定期举行护理技能操作比赛,提高护理人员穿刺熟练度和无菌操作意识,并定期进行考核。第二,加强留置针静脉输液护理管理。结合患儿病情和治疗情况尽量控制置管时间,同时,应该尽量避免反复穿刺,若穿刺未一次成功应该更换留置针和受污染的敷贴。第三,严格监测患儿体温,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无感染红肿情况。

综上所述,缩短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时间,严格做好患儿留置针穿刺部位消毒、重点观察留置部位皮肤情况有助于降低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猜你喜欢
输液病原菌菌株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植物根际促生菌Bacillus mycoides Gnyt1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毛木耳优良杂交菌株的选育*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香菇耐高温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