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传武,张跃平(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武汉 430074)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区域内经济发展更需要注重民生建设的提升,而不是单纯的GDP指标,特别是精准扶贫政策推动了区域内深度贫困地区民生项目建设,使广大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红利.选取陕西、甘肃和宁夏三省区作为研究对象,在于三省区自然和生态环境脆弱,是多民族长期共同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承接东西部协调发展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厘清三省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否带来民生建设的水平的提升,新发展理念能否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协调发展模式,有助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推进民族融合与共同发展,实现2035远景目标.
近几年,开展的针对民生和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侧重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理论方面强调以经济发展促进民生建设,以民生建设水平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民生工程建设不仅能够增加居民消费支出[1], 还与稳就业之间存在良性循环[2],促进人的更全面发展,形成经济建设的内生动力[3],营造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稳定社会氛围[4].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印证了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的关键因素[5],新时期,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既需要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6].
实证研究方面:大多通过构建经济与民生发展指标,采用计量模型反映经济与民生之间的关系.具体方法上主要有利用个体时间双固定的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测度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7],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测度民生类社会支出促进经济长期增长水平[8],使用格兰特检验发现民生支出中的教育投入对印度经济增长贡献尤其突出[9],采用VAR模型对预算内民生支出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10],借助因子分析法建立民生水平统计指标体系[11],构建民生指数反映的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12],通过基准模型的总体回归分析经济发展质量对人民的幸福相关性[13],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构建城市民生发展指数[14].
上述文献为本文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研究方法上缺乏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动态协调性的长期演变研究;研究视角上大多关注宏观地域,会掩盖地区间的差异,缺乏更为严密的方法深入分析.基于此,本文采用动态系统耦合模型分析对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三省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除去“八五”时期,其余各阶段区域GDP增速均达到或超过了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如表1所示).一方面表明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明显,另一方面也反映三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历史欠账较多.
表1 不同时期陕西、甘肃、宁夏与全国GDP年均增长率(%)Tab.1 The annual average growth rate of Shaanxi, Gansu, Ningxia and the country in different periods(%)
区域居民生活状况可由多种指标进行揭示,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情况对区域居民生活状况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2008-2018年区域内指标各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依然存在着差距且有逐步拉大的迹象.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甘肃省2010年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5921元,至2016年,差距增至到7923元.“十三五”时期,国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各项政策,但2020年甘肃人均可支配收入20335.1元,是全国同期水平的63.2%,差距扩大至11853.9元,逐步缩小西部地区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差异的任务仍较为艰巨.
陕甘宁地区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虽有所增长但增速不足,整体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养老保险覆盖率最低的宁夏2016年仅为27.6%,相较于2008年的15.4%,增幅明显,但仍不足全国平均的一半.“十三五”时期,随着扶贫攻坚的深入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有所提升,但截至2018年末,三省区居民收入及社会保障数据均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三省区人均可支配基数低、社会保障事业相对滞后的问题依旧严峻,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有加大趋势.
表2 2010年至2018年区域经济民生发展指标与全国对比 (元/%)Tab.2 Regional economic and livelihoo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and national comparison from 2010 to 2018 (¥/%)
总体上看陕甘宁三省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大开发和精准扶贫规划的扶持下,区域整体公共服务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和地理因素,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仍是区域民生建设的巨大障碍.精准扶贫政策使得贫困地区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基本清零,因病致贫返贫得到有效遏制.除甘肃外,陕西和宁夏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三省区大部分地区属于黄土高原,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荒漠化以及重工业污染等环境问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全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甘肃省低于全国平均的5 %.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登记失业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两省份较低.
陕西和甘肃的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甘肃该指标仅为全国平均的64.3%,显示居民的消费支出严重不足,同期甘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39.02元,是全国水平的62.2%.甘肃省上述两指标与全国平均的比例大致接近,反映了甘肃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如表3所示).两省份的居民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宁夏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3 2019年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全国对比Tab.3 Regional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2019 and national comparison
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和滞后阻碍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地区经济发展与民生状况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稳步发展亟待关注的重要方面.
从国内需求端来看,根据记者调查,东北地区生产企业的采购在持续进行,大型复合肥企业的生产也未间断,大型流通企业也在有节奏地进行储备。短时间来看,尿素市场供需平稳。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15].本文借助这一物理学概念,利用耦合协调度反映两部分发展之间存在的依存关系,具体来说,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耦合程度在达到一定水平时两者呈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状态.本章利用一般系统理论中演化思路,构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动态系统耦合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其动态演化程方为:
(1)
f为xi的非线性函数.
根据李雅普诺夫的第一法则,得到近似线性系统:
建立经济发展(RE)与民生建设(EI)系统的相关函数:
(2)
(3)
其中,x、y分别为经济发展(RE)与民生建设(EI)系统的变量函数;a,b为函数的权重,则系统耦合方程为:
(4)
A、B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子系统的演化,其中,系统A、系统B与整个系统相互影响变化,两子系统演化速度为:
(5)
表4 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系统演化关系状态及经济学解释Tab.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elihood system evolution and economic explanation
考虑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实际情况,参考王青[11]和宋美喆[7]的方法,选择人均GDP与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选择社会保障及安全类(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镇医疗保障覆盖率、城镇低保覆盖率)、就业类(城镇登记就业率)、收入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居民个人存款)、财政支出类(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消费类(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恩格尔系数、乡村恩格尔系数)指标反映民生建设状况,由此构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评价体系(如表5所示).
表5 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Tab.5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通过选择极差标准化公式,对不同量级和类型数据进行处理:
(6)
整理三省区2010年至2019年间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其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变化指标数据进行一元线性方程和二次函数拟合分析[16].
根据上述计量结果作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6所示.
从表6中可知,宁夏、甘肃和陕西三省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体系处于胁迫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民生建设相对滞后,滞后的民生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矛盾逐渐凸显.三省区的耦合关系值在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增长速度呈现逐步加快趋势,尤其是在2014年至2019年期间增速有所上升.从胁迫程度上看,陕西略高于宁夏,甘肃程度最低.
表6 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Tab.6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1)从整体看,2010年至2019年间,三省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体系的耦合度都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至2013年间耦合度的增速较慢,2014年至2019年间增速明显加快.“十二五”中期之前,区域以显性经济增长为主的地方政策导向,依靠投资拉动型经济的发展直观地反映在经济数据上,却忽略了隐性的民生建设.在党的“十八大”后,中央进一步加大了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特别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扶贫原则,随着国家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矛盾向高层次协调发展区间进一步迈进,区内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2)分省区看,陕西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体系的耦合度最高,陕西作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与教育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西安作为西北地区最核心的工业城市依托新型工业化发展为经济转型和民生建设赋能,利用高技术优势积极参与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带动全省民生建设的持续深入.宁夏的耦合度与陕西十分接近,作为三省区中唯一的民族自治区,经济发展上,中央政府给予更多财政转移支付和政策扶持,2020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984.72亿元,人均13676.67元,在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坚定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大规模民生建设的持续投入,迅速提高了当地的耦合程度.甘肃的耦合度最低,相对复杂的地理条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民生建设投入产出比,导致基层民众不能更好的享受经济建设带来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红利.
(3)从长远看,宁夏、甘肃和陕西三省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体系耦合协调度开始稳定并向高级协调区间发展.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协调机制初步取得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协调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之间的关系.随着国家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特别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受教育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与社会和谐,全民共享发展和改革成果成为当下社会的共识,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的矛盾向高层次协调发展区间进一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