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巧良
摘要: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让生活更有意义;同样班集体建设也需要仪式感,仪式感很重要,它可以体现班集体的文化,展示学生的面貌,凝聚集体精神,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它可以让班集体更有秩序感,更有意义感,同时也一定会反过来促进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小学班集体仪式课程的构建,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同时还可以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关键词:仪式感;课程构建;实践探索
在班集体中构建仪式感课程,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班主任在构建仪式感课程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学生在进行仪式感的课程的时候同样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那么什么是仪式感课程呢?怎样构建仪式感课程呢?仪式感课程够构建的意义是什么呢?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仪式感课程的内涵
仪式感课程是以班级授课制主体,以学生生活为起点,通过班级内各种仪式活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孩子们传播正能量,丰富学生们的道德体验。
二、如何构建仪式感课程
1、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的参加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具有一定的难度剃度的任务,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努力完成任务,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与赞扬,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不断强化行为规范,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仪式感的课堂建设也是这样,需要建立一个好的规矩,帮助学的形成好的行为规范,以此来督促学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比如老师在上课前要去学生喊起立进行师生问好,这样可以给学生传递接下来要进行上课的信号,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3、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仪式感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牢记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的时刻与节日。课堂的仪式感可以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的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学生深入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经典故事的讲解活动,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与魅力,并学习他们的优点。
4、与时俱进创建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时代感
教师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教师要想做到与时俱进,就要时刻具有一颗学习的精神,学习当今时代的新思想,新技术,教师的教学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增强学生的时代精神。比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教师可以多多的了解一些关于四史的故事、英雄人物的事迹,在讲课的时候将四史教育融入课堂;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前讲四史的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四史,讲解四史中英雄人物的故事,在讲四史的过程中致敬英雄,学会担当,领悟四史的精神内涵,增强对四史教育的正确理解。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可以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种学习,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展现先进的教学工具,让学生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
三、构建仪式感课程的意义与作用
1、充满仪式感的课堂可以提升文化效果,彰显文化内涵。
说课堂充满仪式感,并不是说课堂就是严肃的、紧张的,而是说在没有丢失尊师重道,没有丢失教师庄重严谨的教学态度的基础上,课堂的外在形式可以是多样的,课堂的氛围可以是轻松愉快的,也可以是沉稳静默的,这取决于教师所教课程的特点,比如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学生们都期待这一天到来,在这一天上课的老师的课堂氛围可以是轻松活泼的,以此来为学生庆祝他们心心念念的节日;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教师的课堂氛围应该是沉默、严肃、庄重的,在这样的节日上课的老师可以给学生们科普一下节日的由来,让孩子对中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仪式感课堂彰显了文化内涵。
2、增进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村上春树曾说过: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仪式感就是要记录生活在点点滴滴的美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因此仪式感的课堂可以很好的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已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如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老师在上课的那天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准备了惊喜来祝福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乐,同学们便会记住这份美好的回忆,等到教师节的时候,学生们也会给老师准备惊喜,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谢与祝福,而老师也会将这份美好的感动留在心里,这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祝福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构建了一个仪式感的课堂。同学之间更是可以通过构建一个仪式感的课堂来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的努力,解决问题,增进学生直接的交流。
综上所述,构建仪式感的课堂有很多的发法与好处。由此不仅仅在日常生活中有影响,在教师的教学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仪式感课堂是大勢所趋,他不仅仅只是注重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乎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理解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丁.少先队仪式感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1(04):5-7.
[2]宋东方.浅谈高中生仪式感教育的实施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0(01):114.
[3]孙婷.仪式感教育在思政课中的价值表达[J].青年与社会,2018(2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