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要素的编写规律

2021-10-21 15:48冯文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0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要素语文

冯文正

语文统编版教材提出了语文要素,出现在三年级之后的每单元的单元导读页,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制定的。统编教材编写组成员徐轶说:“语文要素是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分解和细化,指向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达成。”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语文要素则将培养核心素养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有更加清晰、明确的目标。

语文要素,换句话说,就是将语文核心素养拆分开的一个个能力点。打个比方,假如我们是一位跨栏运动员的教练,我们需要将整个跨栏比赛中每个技术环节进行拆解训练,从而实现最终成绩的提高:枪响的一瞬间需要练反应力;起跑的一瞬间需要练爆发力;加速时要训练步频速度;跨栏需要练习柔韧性和熟练度;摆臂需要练习速度和力量;整个比赛过程需要保持强度,需提高体力……教练员通过一系列的分解,将运动员的成绩提高通过反应力量,负重力量训练,柔韧度训练等,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跨栏需要强化一个个环节,身上一块块肌肉,学语文也要强化一个个语文要素,最终强化语文核心素养。但在教学实际中,有的教师常教某一个学段,对语文要素的编排不熟悉,没能纵向地,从整个小学、甚至中学的教材中了解所有语文要素,以至于在教学上出现了“教过了还当新课教”“超纲教”“易点难教”等问题。下面,笔者梳理了四年级到六年级有关“人物描写”的语文要素,并以此为例,解读如何根据不同学段,合理地设计教学,落实语文要素。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读小说,关注主要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经梳理可以发现人物描写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语文要素,涵盖四至六年级,出现了六次。整体由易到难,每一次出现的内容都不一样,有指向心情、品质、内心、形象的,要求也不同;有“感受”“体会”还有“学习人物的基本方法”的,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的教学上不超纲,做扎实。因此,四年级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有哪些,學生需要熟悉区别每一种人物描写方式,并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人物心情。例如,《牛和鹅》中的这一段的语言描写:

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又哭又叫”是属于动作描写,“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是人物说话,属于人的语言描写。认识过后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假如你边哭边叫这一句话,你的心情应该是怎么样的?学生在回答出“紧张”“害怕”之后,再用朗读的方式读出作者所表达的紧张与害怕,同时体会出动作、语言描写能表达人物的心情。如此一来,教师就完成并落实了一次语文要素的学习。同时也要注意,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只需要完成当前的语文要素,体会人物心情即可,不需要上升到人物品质。因为人物品质的体会是之后要学习的,现在只需要好好地读懂人物心情即可。就像练习跨栏一样,柔韧性的练习时间就注重练习柔韧性,不需要分出一些时间练习摆臂或者冲刺。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需感受人物的品质,注意这里的词是“感受”,而不是体会。我们在生活中通常会这么用“感受”这个词:你来我家感受一下我的新沙发,看看舒不舒服;感受一下你新买的车开起来舒不舒服,加速快不快。“感受”更加强调一种接触和感觉。例如,《“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课中,威尔船长面对险境说的第一句话便是: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聚焦这一段的描写,通过组织学生交流,从而感受到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精神。设计的教学流程应该是“找船长的表现→读相关语句→交流感受,教师点拨→有感情地朗读”。其关键在于简单地说出人物的品质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人物品质。切勿在语句中过多地分析、深挖,只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到“原来人物描写是可以表现人物形象”即可,并且在阅读中多关注“人物描写”即可。

随着学生的阅读积累与成长,我们到了五年级下册则要求从人物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其中,“体会”强调体悟、领会,这比“感受”更深入;“内心”则比较宽泛,可以是心情、想法、疑惑、情绪、信念等。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指出“抓住人物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本阶段的学习重点在情节的变化中,通过关注人物描写,可以体会人物的情绪、想法等,加深对人物及课文的理解。就好比在电视上观看优秀运动员赛跑,我们关注到他比赛前、比赛后的不同表现,可以体会到他自信、激动等不同的内心世界。此处的体会应该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多问“联系实际,他可能想什么?他觉得怎么样?”少问“他是个怎样的人?”

六年级则又加深一些,上册要求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从“情节和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例如,《穷人》这篇课文则重点讲桑娜一家所处的环境,以及桑娜告知丈夫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桑娜善良、聪明的形象。并以此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情节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最终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关注情节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对人物的影响。直到六年级的下册,才真正把“体会人物的品质”作为重点,课堂的重点问题才变成“你体会到主人公有什么品质?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这时候,学生才需要学习细读文本,理性地从人物描写中找到关键的语句,并提炼总结出人物的品质。

所以,六年级之前,如果教师将课堂的重点落在“人物品质”方面,并把课文中所有的人物品质做一番分析和体会,则会忽略了统编教材的精心编排,违背了课程分段目标,还把课文教难。议论文、小说有恰当出现的时刻,对人物形象的体会有设计好的梯度。教师需要对语文要素有整体的、纵向的认识,才能在课堂上教得简单、教得扎实。

责任编辑  林百达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要素语文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