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赴南苏丹医疗队员援外工作需求调查与分析

2021-10-21 03:59杜昌勇方硕文佘林夏子汤质如卢曼曼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援外归国苏丹

杜昌勇,方硕文,佘林夏子,汤质如,卢曼曼

安徽省卫生援外办公室,安徽 合肥 230001

对外医疗援助是维护并促进国家利益,执行国家对外政策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多年的实践证明了向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是一种投资小、收益快、影响力大的对外援助方式[1]。半个多世纪以来,众多援外医疗队队员始终铭记党和祖国的重托,全心全意为受援国的人民服务,得到了受援国政府以及当地人民的充分信任和赞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援外医疗队的精神,为增进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谊、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

中国与南苏丹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中南双方在经济、医疗、教育等诸多方面均有合作。南苏丹独立之前,我国曾于1971—1985年间,向苏丹南部派出了共计15批次、344名医护人员,在苏丹南部的朱巴、瓦乌和马拉卡勒等地开展医疗救治。自2005年以来,中国参加联合国在苏丹南部的维和行动,并且派出了一支军事医疗队,驻扎在瓦乌。2011年南苏丹建国后,根据中南双方协调,决定恢复医疗队,由安徽省卫生厅进行选派。第一批援南苏丹医疗队于2012年12月抵达南苏丹进行工作。截至到目前,安徽省已向南苏丹派遣了8批医疗队111人次,科室涉及内、外、妇、儿、骨科、麻醉、皮肤、中医和护理共9个专业。

因此,为了解援外医疗队员对人员选拔、培训、激励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以及在援外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本研究对安徽省所有援助南苏丹的医疗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的援外工作需求和援外工作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安徽省卫生医疗援助水平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12月—2020年12月参加南苏丹卫生援外的所有医疗队成员。通过工作联系群协调医疗队队长,向调查对象通过邮件发送电子问卷,经队员知情同意后填写并提交。安徽省援南苏丹医疗队第一批至第八批共计111名医疗队员接受了问卷调查,应发问卷111份,实收问卷96份,有效问卷93份。

1.2 调查内容

援助南苏丹医疗队员的基本信息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单位等;出国前的培训需求;在南苏丹面临的人身和健康风险及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归国后希望得到的激励。

1.3 质量控制

收集电子调查问卷后进行复核,使用EPIDATA数据库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双录入,核查数据避免数据错误。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援助南苏丹医疗队员的基本情况

接受调查的医疗队员分别来自儿科、风湿免疫科、妇产科、普外科等27个临床科室。队内职务涉及队长、支部书记以及一般医疗人员。医疗队员驻扎医疗点为朱巴教学医院。队员年龄45.98±6.73岁;工作年限19.66±2.24年。从表1可知,此次接受调查的队员中,共有64名男性队员,占比69%;有53人为本科学历,占比57%;有42人的职称为副高,占比45%;有83人来自三级甲等医院,占比89%;当前无管理职务的共57人,占比61%。见表1。

表1 援南苏丹医疗队员的基本信息

2.2 援助南苏丹医疗队员出国前的培训和归国后的需求

在回答“您认为出国前培训应该加强或增加哪方面的内容”问题时,选择最多的是“外语”,达到了79人(18%),此外选择比较多的有“应对国外生活压力的心理培训”“团队精神”“传染病防治”,分别有55人(12%)、54人(12%)和48人(11%);仅有18人(4%)选择了“专业技能”。在回答“您认为主管部门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归国队员的后续关怀和管理”这一问题时,最多的人选择了“落实优惠政策和承诺”,占比21%;此外被选率较高的选项包括“优先安排进修和培训”(18%)、“完善渠道和机制,促进和加强归国队员的感情联络”(17%)、“加强对援外队员先进典型予以表扬、宣传”(17%)、“为归国队员提供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15%)。见表 2。

表2 援助南苏丹医疗队员对出国前培训和归国后的需求

2.3 援助南苏丹医疗队员在南苏丹期间面临的人身和健康风险

在回答“您在执行援助南苏丹任务期间面临的主要人身和健康风险有哪些”问题时,最多的人选择了“疾病”和“战乱”,分别是89人(50%)和67人(38%),其中“疾病”选项中,“疟疾”是被选择最多的疾病,被选率达到了29%。除了“疾病”和“战乱”以外的其他风险因素还有,交通事故(7%)和工伤(4%)等。队员在援助南苏丹任务期间,感染过疾病的人之中,疟疾感染居首,有26人曾经先后感染,占感染疾病人数的72%。见表 3。

表3 援外医疗队南苏丹工作期间主要人身和健康风险

2.4 援助南苏丹期间面临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和障碍

在回答“您在援助南苏丹期间面临的工作困难和障碍主要有哪些”问题时,最多的人选择“缺乏必要的设备和药械,技术优势和业务特长无法施展”(31%)和“语言障碍,沟通不畅,影响专业水平的发挥”(22%)。回答“您在援助南苏丹期间面临生活困难和障碍主要有哪些”这一问题时,被选率最高的选项分别是“通讯条件差,网络不通或不稳定”(21%)、“语言障碍,沟通不畅”(17%)、“异国生活孤独寂寞”(16%)、“食材不良,物资短缺”(10%)。见表4。

表4 援助南苏丹期间面临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和障碍

2.5 队员希望得到的激励

在回答“从您个人的角度,您更希望主管部门从哪一方面对援助南苏丹人员进行激励”问题时,“职称评审”选择的人数最多,占比32%;其次是“岗位聘用及进修”(23%)和“薪资待遇”(18%)。此外,队员们希望得到的激励的方面还包括“对队员的关心作为对派出单位的考核内容”“晋升优惠政策没有年限限制”“子女义务教育就学予以照顾,及中高考加分”等。见表 5。

表5 队员希望得到的激励

3 讨论

3.1 援南苏丹医疗队队员专业和科室应匹配实际需要

从学历、职称和专业等领域的调查结果可发现,队员的总体专业水平较高。选派的队员虽然来自各医院的不同科室,但是并不能完全匹配南苏丹当地需求,尤其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感染科以及医学检验科医护人员的人数配备不足。因此建议后期援南苏丹队伍着重贴近当地需求,突出重点和优势学科,均衡配置队员的专业领域。除此之外,还可借鉴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援外队伍的人员配置,人员应包括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人员和非医疗人员。非医疗人员主要由后勤人员、水利卫生专家、财务统筹人员、人力资源及行政统筹人员组成[3]。

3.2 重视和丰富出国前的培训内容

本研究调查显示,队员们希望出国前应该加强对外语、团队精神、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培训。自2012年以来赴南苏丹医疗队的英语培训任务由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承担。经过培训之后,队员们普遍认为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但这种外包化的培训方式单纯的强调语言能力的培训,教学往往与实际工作情况脱节。比如南苏丹官方语言为英语,但是当地居民往往只会当地语言,例如丁卡语、努尔语等,这也导致队员们和患者之间很难进行沟通。因此,建议除了开展常规的英语培训外,还应该对当地常用语言开展培训,同时可以开展提高团队成员凝聚力的课程,以增进队员之间的感情,培养团队精神。

本研究调查发现,医疗队员认为传染病是援外期间面临的主要健康风险,出国前应该加强传染病防治的培训。这一培训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由于包括南苏丹在内的多数非洲国家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特别是埃博拉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度失控,暴露出许多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性[4]。国内一项援埃博拉医疗队疾病发生情况的研究[5]结果显示,援外人员在出发之前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学习对援外队员的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将加强外语以及当地常用语言的培训、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提高队员对传染病的防治能力作为出国前培训的重点课程。

3.3 援助南苏丹医疗队员面临的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尚需改善

目前援南苏丹医疗队对队员的人文关怀尚有所不足,如存在援外医疗队员异国生活孤独寂寞等问题[6]。如果派遣周期过长使得医疗队员们长期不能与家人团聚,可能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从1994年至2009年,我国先后出台并更新了一系列援外医疗队的管理制度、规定等[7]。各省市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出台更细致的规定[6],提出援外医疗队一般采取两年轮换一次的整队轮换方式[8],安徽省援南苏丹医疗队采取的是1年轮换一次的方式。建议今后援助工作可根据工作强度和压力,实行长短期派遣相结合的方式。

除此以外,队员在国外工作期间生理心理方面容易产生压力,且压力主要来自对个人安全的担忧[9]。调查显示,一方面医疗队员认为南苏丹局势不稳,个人安全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队员需要与患者密切接触,患传染性疾病的几率会大大提升。根据调查,援南苏丹医疗队员在援外工作期间,有30%的队员感染过疾病。此外,据报道[10],几内亚等三国有605名医护人员感染了埃博拉,并且病死率达到了56%。复杂且严重的疾病流行情况使医疗队人员在生命安全上的压力剧增。有研究显示,援外医疗队员对受援国的了解程度越高,对于缓解压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1]。因此,要格外注重出国前对受援国的情况介绍等内容的培训,以疏导医疗队员生理心理的压力。同时要完善对医疗队员的保障机制、做好风险管理。医疗队员也要提高警惕,做好自身的防护。

本研究调查发现,援南苏丹医疗队在当地开展工作时,常常会因缺乏必要的设备和药械,导致技术优势和业务特长无法施展。因此,建议负责援外医疗的主管部门充分调研受援国实际医疗服务需求,统筹各类医疗援助方式,做到药械援助和技术援助相配合,着力改善受援助国设备、药械和技术匮乏的问题。此外,还应改善医疗队驻地状况,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援外队员派出单位要经常关心其家庭状况,对队员家庭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协助。

3.4 加强队员归国后续关怀工作

队员们将落实优惠政策和承诺、优先安排进修和培训、完善渠道和机制,促进和加强归国队员的感情联络、加强对援外队员先进典型予以表扬、宣传等视为归国后的优先需求。在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参与援外工作可能会使队员的业务水平有所下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了援外期间手术可能无法实施和开展、内镜检查等使用较少、不能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及培训,从而影响新知识及新技术的学习。因此,对于结束援外任务归国后的医疗队员,应该优先安排新知识的学习。对那些处于事业发展期并且有进取心的青年队员,他们通过援助南苏丹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如果能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其提供到相关国家进行留学或进修的机会,将不仅有利于增加援南苏丹工作的吸引力,也有利于安徽省培养和储备一批专业技术强以及外语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还有部分队员提出了希望对其子女就学及中高考入学予以照顾。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援外医疗工作管理办法》,提出了医疗队员在援外期间,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可以在其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就近协调安排到小学、中学就读。其他省份,例如河南省则进一步规定了援外医疗队队员子女初中毕业报考当地普通高中的可以降10分录取。安徽省也可借鉴该省经验,逐步加强相关政策保障,为医疗队员解决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援外工作要充分考虑队员的合理需求,逐步完善队员出国前的培训内容,同时也要帮助队员处理在援外期间面临的各种困难,对任务期满归国的队员提供其所需的关怀和激励,以推进援助南苏丹工作的顺利进行。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援外归国苏丹
丹阳市“三个聚焦”精准服务归国留学人员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再见,苏丹
苏丹总统被推翻惊世界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中国援外医疗大事记
“苏丹”之死
2016年援外医疗队中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气象援外项目可行性考察及方案设计要点浅析
援外项目估算及概算编制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