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科学院院报》近十年来发展述评

2021-10-21 12:59姜小兰赖跃强刘运飞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稿源发文学术

姜小兰,赖跃强,刘运飞,黄 玲

(长江科学院 信息中心,武汉 430010)

《长江科学院院报》(以下简称《院报》)创刊于1984年,是经科技部批准、水利部主管、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科院”)主办的水利水电类专业齐全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原名为《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报》,历经了半年刊(1984—1986年)、季刊(1987—1997年)、双月刊(1998—2008年)、月刊(2009年至今)的发展过程。1987年“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名为“长江科学院”后,期刊随之更名为《长江科学院院报》[1]。创刊初期,期刊的作者主要为院内专业技术人员,随着刊物对外影响扩大,院外作者投稿日益增多。 2003年随着国家机构改革,长科院被确立为水利部四大公益性科研院后,工作重点从传统工程科研转为了以公益性科研为主,但刊物仍保持学术性应用型期刊性质不变,且报道内容作了进一步拓宽,涵盖了工程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科学研究。期刊创刊30多年来,在几代水利人的支持下,一直以“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发展水利科学、扩大科技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为办刊宗旨。经过不断地发展壮大,《院报》在水利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知名度也越来越大,并得到了水(利)科学领域、行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及认可。期刊设有健康长江、江湖泥沙与治理、水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防洪减灾、野外科学考察与观测、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农业水利、水力学、岩土工程、水工结构与材料、信息技术应用、仪器设备与测试技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科技简讯等栏目。

1 稿源与载文量大幅增长

近10 a来,《院报》不断加大向高层次专家约稿力度,向院士、教授、同行专家、承担的公益性项目负责人约稿,成效卓著。高层次的作者和综述性论文越来越多;尤其是来稿量逐年攀升。2011—2020年的来稿量和发文量统计[2]结果见图1。

图1 来稿量和发文量柱状图Fig.1 Received and published number of papers

从图1可知:来稿量和发文量均处于增加趋势。其中,来稿量从2011年的552篇增加到2017年的1 505篇,增加了172%,属于递增期;从2018—2020年度来稿量可看出来稿量有所波动,其中2019年度来稿量最大,高达1 607篇,较2011年增加了191%,属于稳定期。发文量从2011年的245篇增加到2017年的346篇,增加了41%;2018—2020年度发文量变化不大,趋于平衡。总而言之,《院报》近10 a来的稿源充足,发文量大,信息传播量增强。近10 a来《院报》退稿率呈增加趋势,最高退稿率约为80%。

来稿量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来稿量的统计可以了解期刊的现状、稿源特征,以及来稿常见问题,了解来稿量变化,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与对策应对。稿源太少限制了论文的优选范围,稿源太多增加了论文的优选工作量,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应增加。期刊的载文量是期刊输出信息能力的标志,一旦载文量有所增加,刊物信息量会随之增大,对信息传播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载文量增加对期刊的影响因子的提升也将带来一定的影响[3]。

《院报》近10 a来的发文量在水利同行中名列前茅,为了全面衡量、科学评估《院报》发文量,使其达到一个较合理的水平,《院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在充足的稿源中优中选优,从源头上把好论文质量关;其次,增加了同行评审力度(每篇文章增加了1名外审专家审理),且增加了对每篇论文进行评审赋分流程;最后,主编对论文整体学术水平终审把关,确保每篇论文都能较好地体现出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2 期刊学术影响力逐年攀升

期刊影响因子是判断期刊学术质量和长期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期刊整体学术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4]。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5]中收录的《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论文及期刊影响因子,其年度指标统计如表1所示,影响因子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变化曲线Fig.2 Curves of total cited frequency and impact factor

由表1、图2可知:《院报》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均呈上升态势。期刊复合被引频次和期刊影响因子分别提高了146%和74%。在发文量逐年增加的同时,期刊影响因子不但不降,还呈上升趋势,即“双升”;期刊影响力指数CI学科排序在水利工程学科中一直维稳在第10名左右;处于水利工程学科的Q1区[6]。这表明《院报》的影响力是在不断增加的,《院报》不仅稿源充足、发文量逐年增大,而且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逐年提高,学术影响力也逐年增强,已发展为量效齐升的品牌期刊。

表1 《长江科学院院报》年度指标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annual indicators of Journal of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3 作者及机构分布广泛

3.1 作者与地区

根据中国知网提供的《院报》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2011—2020年间总投稿作者超过7 000名[6],地区分布遍及全国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台),投稿作者人数与地区的分布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投稿作者主要集中在湖北省,达2 333人,是第2名江苏省的3倍以上。图3为2010—2019年发文地区分布。由图3可见,湖北地区发文量占比为43%。由此可见,无论是投稿作者还是发文地区分布都集中在湖北、江苏、四川、北京等地区。《院报》近10 a来作者分布的地区与分布机构也逐年增加,总的单位机构超过1 000个[6](表3)。

表2 投稿作者地区分布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f regions where authors come from

图3 2010—2019年发文地区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authors of published papers indifferent regions from 2010 to 2019

表3 各年作者来源地区及来源机构总量统计Table 3 Statistics of region and affiliation of authors

3.2 论文与机构分布

论文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吸纳优质稿源的能力,一般来说,机构水平越高,学术质量相对越好。本刊的发文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表4),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是长科院、河海大学、武汉大学[7],如表5所示。

表4 发文机构类型统计Table 4 Number of different types of author’saffiliation and their published papers

表5 发文机构与发文量前20名统计Table 5 Top 20 affiliations of authors and the numberof their published papers

由表5可知,长江科学院在《院报》的发文在近10 a间发文达到1191篇,是第2名河海大学的6倍以上,院内作者发文占比较高,影响力较强。表6为《院报》发文机构与影响力排名前20统计。由表6可知,长江水利委员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在本刊发文数量虽然较少,但是篇均被引频次较高。

表6 发文机构、发文量及影响力前20名统计Table 6 Top 20 affiliations of authors, the numberof their published papers, and their impact indicators

4 基金论文比逐年增加

基金论文比是指某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可被引文献的比例。一般来说,基金的级别越高,论文的质量相对的也会越好。表7为《院报》 2010—2019年的基金论文比,其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各级别基金论文量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院报》近10 a来基金论文比逐年增加,国家级基金项目由2010年的87篇增加到2019年的154篇,2019年达到北大核心和CSCD核心学科均值水平,大幅高出本学科均值。

表7 基金论文比

图4 基金论文比变化趋势Fig.4 Change trend of fund ratio of paper

图5 各级别基金论文量变化趋势Fig.5 Change trend in the number of papers withdifferent levels of funds

5 坚守办刊宗旨使命

5.1 一级学科分析

根据知网《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统计[6],本刊在2010—2019年间共计发表67个学科的论文,年均发表论文学科数为35个,年均累计发文80%的学科为7个,年均累计被引80%的学科为8个,年均累计下载80%的学科为8个,各年学科分布如表8所示。表9为《院报》发文量前10名的一级学科稿件质量分析统计。

表8 年度一级学科分布Table 8 Annual distribution of first-level disciplines

由表9可知:在2011—2019年间,本刊发文量、被引频次、下载频次最多的学科均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科学与工程和地质学,表明以上学科为本刊的发文重点学科,反映出本刊办刊宗旨与特色始终没变。

5.2 二级学科分析

将学科细分到二级,本刊在2010—2019年间共计发表195个二级学科的论文,累计发文达到80%的学科有22个[7]。如表10所示。表11为本刊在2010—2019年间发文最多的前10个二级学科,累计发文占期刊总发文的61.27%。表12为二级学科篇均被引频次和篇均下载频次排名。由表12可知篇均被引频次和篇均下载频次前3名的学科是一致的,即地质灾害及灾害地质学、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和建筑工程。纵观表11、表12可知,地质灾害及灾害地质学、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基础学等前10名学科即为《院报》的重点二级学科。

表10 年度二级学科分布

表11 二级学科稿件影响力分析Table 11 Analysis of second-level disciplines and qualityindicators of published papers

表12 二级学科篇均被引频次和篇均下载排名Table 12 Ranking of cited frequency and downloadedfrequency per paper of second-level disciplines

6 优质稿源越来越多

《院报》特别注重稿源的质量[8],从多渠道采取吸引优质稿源的措施,如:设定“专家特约稿”栏目;派员参加学术会议组稿;向基金项目负责人约稿;培养、维持忠实优秀的年轻作者等。图6为《院报》2010—2019年度高被引论文数和学科均值的比较[7],本刊高被引论文数高于学科均值,除2010年外,高于北大核心学科均值及CSCD核心学科均值。年度发表高被引论文数是指根据文章所属学科,统计期刊各年发表的各学科前10%的可被引文献量。期刊在某一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越多,从侧面反映期刊该年发表的文章学术水平高。经知网统计,本刊复合总被引年度平均值为2 617.9次,期刊综合总被引年度均值为1 366.1次,图7为本刊总被引频次年度趋势。总被引频次指刊物所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年被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总被引频次与期刊的办刊历史、发表论文规模、所在学科、论文类型和质量等直接相关。总被引频次越大,说明优质稿源多,学术影响力也就越大。

图6 年度发表高被引论文分析Fig.6 Analysis of papers with annual highly citedfrequency

图7 总被引频次年度趋势Fig.7 Trend of composite total cited frequency

由图7(a)可知,《院报》复合总被引年度值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 567被引频次上升到2019年的3 863被引频次,由落后于北大核心学科均值及CSCD核心学科均值上升到与之齐平;由图7(b)可知,期刊综合总被引年度值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710上升到2019年的2 315,由落后于北大核心学科均值及CSCD核心学科均值上升到超过该值。

7 期刊出版工作不断改进

7.1 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

《院报》编委会主任由长科院院长亲自担任,编委会成员主要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科院及国外专家组成,负责审理部分稿件,重大报道内容也须经编委会讨论,编委会不定期地组织召开编委研讨会及年会。多年来长科院院领导都将《院报》作为院重要工作的一部分来抓。无论是在办刊经费、编辑人员配备还是在办公设备配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尤其是多名前辈领导对《院报》的鼓励,激发了《院报》前行的动力。

编辑部在编委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编委会委员担负着期刊审稿、约稿、撰稿以及推荐优秀稿件的重任,因此《院报》办得好坏与否,质量水平高低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委们在办刊过程中作用的发挥。长科院院长亲自担任编委会主任,不定期特邀长江水利委员会的院士作为《院报》编委会顾问并指导工作,适时对编委进行调整,不断吸纳中青年专业学科带头人进入编委会,以加强编委会力量,增强编委会的活力,努力发挥编委会在办刊中的作用。并注意吸纳长科院院外专家加入编委会,特别是外籍华人专家,如第5届增加了以美籍华人石根华博士为代表的4位外籍专家充实编委会,第6届又增加了以杨启贵(勘察大师)为代表的长江委各专业局专家,第7届又增加了邓铭江院士作为《院报》的特邀顾问,院外专家的加盟使《院报》编委会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7.2 重视论文学术不端行为

《院报》一贯高度重视论文学术不端行为[9],为杜绝学术不端行为,《院报》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即在论文投稿初筛和发表前分别查重检测,并在论文编辑修改过程中,适时提醒作者注意重复率的问题。如果刊发的论文被CNKI数字出版平台通告为严重疑似学术不端论文,该文将从CNKI数字出版平台撤稿。通过各阶段的检查避免了论文周期长带来的一稿多投的漏洞,真正做到将学术不端现象减少到0。

7.3 推进期刊数字网络化建设

2011年完成了《院报》网站开发、采编系统改版升级工作,解决了老系统中的一序列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每月在院内网站发布目次信息。为更进一步地充实网站内容,2012年填充了自1996年以来的过刊浏览有关内容(目次、摘要、栏目等)。2013年进行采编系统软件二次开发,实现所有的论文呈现在网站上,为科技人员提供整期电子期刊和各种论文检索功能的下载、阅读;实现了电子期刊的发行,当年6月起定期向部分专家和当期作者邮件推送电子期刊,为逐步实现期刊数字化出版转型打下了基础[10],同年增加了加入国内知名传媒集团——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数字平台,加大了推出、宣传、提升《院报》知名度。

2014年网站建设方面又更进一步,完善了网站过刊浏览内容,实现创刊(1984年)以来的所有论文呈现在网站上,为科技人员提供各种检索功能,包括: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作者及单位、基金资助、DOI、参考文献、论文全文,期刊整期下载等内容[10]。2015年在采编系统的维护、网站的运行、各数据库的数据上传、电子邮箱推送正常完成后,又启动了网上单篇优先发表和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工作,加入了中国科学院院出版集团开发获取平台,进入了超星集团期刊域出版手机平台。

2016年单篇电子优先发表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全面实施[11]。单篇优先发表论文每月4~5篇,微信公众号每月发布3~4条信息。2017年数字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实现了单篇电子版优先发表,完成了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加入了超星集团期刊域出版手机平台之后又与知网签约了网络首发协议。

2018年全面实现中国知网(CNKI)网络优先首发,全面加入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起的开放科学OSID计划,初步实现了将论文电子出版周期提前纸质出版周期1年多。2019年在继续上年的一系列期刊融媒体工作的同时,建立编委微信群等新媒体工作的实施。

2020年起,中国知网网络首发平台上共发布了录用定稿论文若干篇,实施OSID论文多篇;《院报》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2000人;OSID论文的作者语音录入也不断增多;每月向13个数据库(包含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北京超星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重点数据库)发送《院报》正式出版论文的数据资料,完成《院报》服务器托管及《院报》网站改版升级工作,保证了《院报》网站及采编系统的网络安全和正常运维。

7.4 严格控制编辑出版流程

《院报》严格按照学术期刊的出版流程和编辑规范要求[12-16],制定了责任编辑工作职责、业务编辑工作职责、系统编辑工作职责、出版前的审读会制度、印前样刊质量检查和出版后印刷品质量检查职责及编校情况登记等制度。

在审稿流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在原有的“三校三审”出版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初筛、主编审核、同行评审打分、增加外审人员(由一人增至两人)、编辑审核意见等流程,从源头上把好论文质量关,为学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牢固基础。通过以上审稿的严格控制,增强了文章质量把关,加大了退稿力度和深度,不放过一篇好文章,不滥发一篇差文章,确保每篇文章都能体现出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在编校流程中,在严格执行编辑、一、二、三校和质检及看PDF过程中增加了拼版后的审读、印制前样版审读和印制后审读的多个保障出版质量的环节[17]。《院报》全体编辑人员对每期拼版后的PDF文件进行审读,然后召开审读会,对期刊论文进行逐页审读,对其中存在的学术逻辑性问题、语言文字规范化、图表清晰度和编辑格式统一化等问题一一指出并集体讨论后再进行修改过关。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二以下,并顺利通过期刊出版年度审查。同时论文内容的品质和编辑工作的热情氛围吸引了一批稳定的读者和作者。《院报》绝大部分作者也是我们的读者,读者和作者均反映稿件审理严格,编辑认真谨慎,办刊标准规范,论文可读性较强。

7.5 提高编辑队伍职业素养

编辑队伍建设是保证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培养一支思想品德好、 专业水平高、 工作能力强, 团结协作、 奋发向上的编辑队伍, 是《院报》做大做强的根本保障。 多年来, 编辑部注重队伍建设: ①在论文流程处理的各个阶段, 编辑热情地与作者沟通, 力求解决论文中存在的所有问题, 做到精益求精。 为了满足科研人员对期刊的需求, 始终坚持“服务第一、 读者第一、 信誉第一”的服务宗旨, 想作者之所想, 急读者之所急, 为审者之所为, 提供“热情、 周到、 优质、 高效”的服务, 树立了长科院一线服务窗口的好形象。 ②严格按照要求参加省编辑学会和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出版职业资格培训, 均能达到责任编辑续展的学时要求。 ③鼓励编辑积极参加出版专业和水利行业的会议, 主动分享学习资料。 ④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 博采众长, 共同进步[18], 编辑也获得了不少的个人荣誉。 ⑤参加培训学习后, 鼓励编辑制作PPT, 并在公开场合演讲经验总结, 锻炼编辑演讲能力。 ⑥鼓励编辑多写学术论文, 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每年的征文中都有《院报》编辑的论文, 2018年《院报》共发表了5篇论文。 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院报》编辑部是一派春色满园的景象, 个个是编辑能手, 学术氛围浓郁。

8 成绩与荣誉收获

经过多年一届又一届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院报》在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赢得了期刊界及水利界学者、读者和作者的认可,《院报》已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湖北省精品期刊、湖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湖北省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多次被《世界期刊影响指数(WJCI)报告》收录,多次得到了业界主管部门的表扬,收获了一系列荣誉,如“湖北省优秀期刊奖”“湖北省期刊‘特色栏目’奖”“湖北省‘科技创新源泉工程’优秀科技期刊奖”“学术研究先进集体”“全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科普宣传先进单位”等。

9 结 语

《院报》已发展成为水利科技工作者和水利行业大专院校师生青睐的学术园地,发展成为全国水利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过去的办刊之路,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未来还有更广阔的蓝天等着我们去翱翔,有更奇妙的世界等我们去探索,我们将更加充分地发挥读者、作者和专家的桥梁作用,传播水利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水利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稿源发文学术
声 明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浅议科技期刊稿源的可持续经营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