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久彬
(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3)
建平县太平庄乡温室大棚工程位于要道吐村,在老哈河东岸,与内蒙古著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赛飞亚集团隔河相望。项目区位于低山丘陵地区,行政区域总面积约853 hm2,其中平原地区约513 hm2,低山丘陵地区约340 hm2。温室大棚面积约47 hm2。要道吐村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交通方便,地下水资源丰富。耕地全部实现了农田林网化,灌溉水利化,作物良种化,科学种田水平和种植业经济效益居全乡首位。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全村高效农业取得长足发展,蔬菜大棚生产已成为该村主导产业之一,且对于有效控制水土资源的流失、粮食增产具有积极的作用[1]。
(1)因地制宜,统一规划。要道吐村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地形地貌,在老哈河附近发展。该位置水源条件相对较好,交通便利,而且位于村子南缘,便于管理。为使农产品便于销售,在村党委的统一协调下,土地通过置换等方式,使得土地集约化,更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另外,通过外请专家,对日光温室大棚统一规划设计。对后续的统一管理、销售带来方便。
(2)重视水利,发展节水产业。辽西地区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并且连年干旱时有发生。水资源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日光温室大棚区的地下水埋深逐年下降,所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也是保护当地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要道吐村日光温室大棚吸收其他地区的经验教训,采用微润灌等节水灌溉设备进行灌溉,不仅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比普通灌溉方式节水达到50%,同时,还减少了劳动力输出和其他资源的浪费,经济效益增加明显。
(1)日光温室的选择。采光、保温性在日光温室的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最寒冷的冬天,日出前保证温室内外温差在20 ℃以上。可选择在房屋前后或田园、地形开阔、向阳、周围无高大树木及其他遮光体地方;水源条件好,排水通畅的地方;土质肥沃,无盐碱、无污染、无烟尘的地方和交通方便、电源条件较好的地方[2-3]。
(2)日光温室修造主要参数。日光温室规格为60 m×7 m或80 m×7 m,即日光温室长度为60 m或80 m,宽度为7 m,高度以2.8 m为宜;温室修建地点的纬度确定了温室屋面的采光角度,以北纬40°为界限,南侧以25°为宜,北侧应大于25°;后墙采用承重材料,且具有保温效果,白天贮热于地中,夜间向室内放热,后墙高1.8 m,后坡长1.5~1.7 m,仰角30°以上。
(3)日光温室结构。常用日光温室结构见图1。
1.一柱;2.一梁;3.二柱;4.拱架;5.二梁;6.三柱;7.草垫;8.柁木;9.羊脚泥;10.秸箔;11.檀木;12.覆土;13.苯板;14.北墙图1 优型日光温室结构图
日光温室的骨架材料可选择竹骨架、钢骨架及竹钢混合骨架。日光温室东西长度为60~80 m,南北宽度为6.0~7.5 m,总高度为2.8 m,北墙高度为1.8 m,屋顶北坡长度为1.5~1.7 m,水平投影长度为1.2~1.5 m。后墙墙体通常可采用草泥墙或砖墙两种形式。为起到保温效果,草泥墙培土厚度为1.00 m;砖墙采用中空形式,内侧墙体厚度为0.24 m,外侧墙体厚度为0.12 m,中间可填塞0.08~0.12 m的苯板等隔热材料,形成复合保温墙体[4]。
日光温室大规模连片开发建设前,应当收集当地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土壤情况、种植结构、管理方式等信息,在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日光温室的建设密度、空间布置、建筑结构及材料、灌溉排水设施、道路等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提供简明清晰的规划设计布置图、材料、投资汇总表、工程招标议案等。
日光温室田间布置示意图见图2。温室、道路、排水沟完整、相邻两温室间间距,因纬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满足采光要求,可参考表1设计。一般纬度40°左右,表中h为日光温室总高度,相邻两栋间距在6.5 m左右。
表1 日光温室布设间距推荐表
图2 日光温室田间布置示意图
要完善排水和交通道路配套体系。日光温室规模开发,整个大地被温室覆盖,一遇降雨全部雨水汇集到局部地面形成集水,降雨汇集水量很大,如果排水体系不健全,排水不畅或不通,不能即时排除,形成洪涝灾害,将造成巨大损失。规模连片建设地段,排水问题要倍加注意,切不可掉以轻心。
日光温室传统的种植作物以蔬菜为主,其中果菜主要有黄瓜、西红柿、豇豆等,叶菜主要有芹菜、小白菜等。近年来花卉、食用菌、药材等也被广泛种植。种植模式采用一年三种三收,作物种植轮换,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种植品种。
(1)灌溉水源。日光温室水源采用地下水,取水建筑物为水源井,井深通常为10~30 m,井壁管采用两种形式,井深15 m以下采用混凝土管,井径50 cm;井深15 m以上采用钢管井,井径2~3寸。日光温室配套机泵,一般为1.0~1.5寸的小机泵,二相电压220 V,可直接与民用线连接,水泵出水量每小时1~3 m3,通常是一室(棚)或两室一井。
(2)灌溉技术。日光温室室内温度、湿度要求很严,温控标准最寒冷期间保证10 ℃左右,正常期间控制到20~25 ℃之间,湿度控制适中,不能过干,过干影响作物正常生长,过湿作物易产病虫危害,土壤墒情保持在17~18。因此,温室蔬菜灌溉切忌大水漫灌,以小水滴灌为主。宜采微灌技术。地面滴灌带滴灌或膜下滴灌。
滴灌系统布设:温室滴灌系统由首部系统和管网系统组成,首部系统包含水源井、闸阀、过滤罐、压力表、水表等;管网系统通常分为三级,干管管径通常采用50 mm,支管及毛管管径分别采用32 mm及16 mm,管材采用聚乙烯(PE)材质。日光温室滴灌工程布置见图3。
图3 日光温室微灌平面布置示意图
干管从水源井沿后墙引至温室中间位置,通过弯头及三通连接支管,支管以连接处为中心平行后墙向两侧布置,支管首段设置闸阀。毛管垂直支管布设,长度约6.5 m,毛管间距可由作物垄距确定。
(3)灌溉制度。根据温室种植作物不同,灌溉制度有所不同,通常温室作物一个生育期灌水5~7次,单个温室每次灌水约16 m3,一个生育期灌水量约90~140 m3。按照全年三种三收计算,一年灌水次数约15~21次,单个温室灌水量约270~420 m3。
日光温室经济效益显著。以种蔬菜为例:一栋7 m×80 m的温室,种西红柿或黄瓜一茬产量可达2000~3000 kg,芹菜一茬产量1500~2000 kg,总产量可达5000~7000 kg,以平均价格4.0元/kg,年产值达2.0~2.8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和温室建筑造价按3~4 a平摊。一栋温室纯收入万元以上。
辽西地区属于严重缺水地区,连年干旱情况时有发生,水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日光温室大棚区的地下水埋深已达到50 m,所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也是保护当地水资源的重要措施。采用微润灌等节水灌溉设备进行灌溉,不仅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比普通灌溉方式节水达到50%,同时,还减少了劳动力输出和其他资源的浪费,经济效益增加明显。
(1)发展设施农业,可有效延长北方地区农产品种植时间、促进农 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
(2)设施农业建设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通畅的地区。辽西地区建设农业规格以长60.0~80.0 m、宽7.0 m、高2.8 m为宜,采光角度以不小于25°为宜,后墙需采用保温隔热材料,两座设施农业之间间距以6.5 m左右为宜。
(3)辽西地区设施农业种植模式可采用一年三种三收,水源采用小机电井,管网系统采用聚乙烯管三级布设,干管、支管、毛管管径分别采用50 mm、32 mm和16 mm。全年灌水次数约15~21次,单个温室灌水量约270~420 m3。
(4)设施农业生产模式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农资投入,提高了灌水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增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