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梦杰 贾伟强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效益优先、质量导向的农产品高质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分散化小规模经营是农产品提质的制约制度因素,而以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提高了农户组组织化程度[1],日益成为管控农户生产行为、提升农产品质量的主导力量[2]。农民合作社通过多环节专业化生产服务[3]、全范围社员生产行为治理[4],采取前端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5]介入社员生产过程,直接或间接限制农产品质量的变异空间。但农民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1],存在社员异质性显著、集体行动困境、收益分配困难、治理结构不完善等诸多缺陷,致使现实情景下的部分农民合作社表现出农产品提质功能的丧失。
通过多种方法和角度,学者们剖析农民合作社提质功能失灵深层原因从而探究其解决方案。基于调研数据统计分析,相关研究分别结合扩展的集体行动分析框架[3]、合作社组织行为逻辑理论[6]分析得出合作社内部群体监督对改善社员生产行为的有效性。基于多案例研究,学者们分别从合作社内信任机制[7]、合作社内外道德约束[8]得出信任制度建设、道德资本及组织模式创新等对合作社提质功能发挥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另有学者利用动态博弈对合作社农产品提质进行研究。费威[9]在考虑社员努力程度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博弈构建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博弈模型,探究合作社提升农产品质量相关举措。蒲徐进等[10]考虑公平偏好及强互惠倾向下构建社员间生产行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合作社提质行为演化逻辑。此外,陈莫凡等[11]、王建华等[12]多数学者基于农产品供应链视角,利用演化博弈分析各参与主体提质行为的激发。可见,以往关于农民合作社提升农产品质量的研究多运用实证及统计分析,而少量运用演化博弈进行的研究也多将视野集中于农民合作社外部环境。实际上,社员生产行为决定农产品提质与否,而农民合作社作为人合性经济组织[13],其本质是一个多类型社员参与的博弈过程,与演化博弈分析方式具适配性。
农民合作社内社员具明显异质性,同时由于乡村亲地缘和“熟人社会”特征,导致社员内羊群效应的显著存在。羊群效应也称从众效应,该理论由凯恩斯提出后备受学术界关注。现有关于羊群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金融投资、网络舆论传播及消费促销领域。卞曰瑭等[14]、许露等[15]以投资及邻居主体自我偏好、投资者间的关联网络为角度构建股市羊群效应协同演化模型,解构金融市场中羊群行为的演变特征。韩少春等[16]、陈福集等[17]、赵玲等[18]结合动态博弈和羊群效应理论探究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规则。邵晓双等[19]、郝晓玲等[20]就消费市场中羊群效应的调节作用进行刻画。在农业领域,少数学者基于羊群效应进行研究。罗琦等[21]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农户创业过程中羊群行为的产生机理;李博[22]曾建立序贯决策数理统计模型,分析农村土地交易过程中羊群效应的传播机理;张雪[23]采用Bootstrap中介检验和工具变量法验证了种植结构调整中正式农户较非正式农户更易出现羊群效应。
本文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考虑羊群效应影响,引入心理效用、从众效用等相关变量,构建核心社员、普通社员及合作社的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演化博弈模型,并结合系统动力学仿真进行分析,探究关键变量对各参与主体的演化路径,从而提出有效促进措施,提高合作社农产品提质功能的效率。
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过程涉及核心社员、普通社员、合作社为主要利益主体。
1.1.1 社员方面
合作社内核心社员与普通社员具明显异质性,其中,核心社员定义为拥有更大生产规模、社会资本及优先使用新生产技术;普通社员定义为“名义社员”,与合作社的关系多只限于产品交易[24];为便于量化研究,定义核心社员生产农产品产量Q1,普通社员生产农产品产量Q2,核心社员农产品产量大于普通社员,即Q1>Q2。
1.1.2 普通社员方面
普通社员存显著羊群效应,即从众效应,核心社员占据新技术与社会资本优势,掌握信息通畅的优势地位,而普通社员由于环境不确定等原因,信息掌握不完备,同时由于合作社内各群体之间互动频繁、联系紧密,此时,处于信息劣势的普通社员易发生观察核心社员行为作为自身决策信息参考,从而产生从众行为。
1.1.3 合作社方面
质量分级是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的重要手段。合作社在统一收购农产品中执行“保底收购、质量分级论价”的定价方式,规定农产品收购价格为P,具体公式:
p=p0+λ(qi-q0)
式中,p0为基础收购价格;λ为对高质农产品偏好系数;qi、q0分别为实际农产品质量水平与农产品质量水平基准。
假设1:核心社员、普通社员、合作社分别用M1、M2、T表示,3类主体均为有限理性。
核心社员的空间策略SM1=(高质生产,低质生产)
普通社员的空间策略SM2=(高质生产,低质生产)
合作社的空间策略ST=(严格监控,宽松监控)
假设3:核心社员高质生产比例x(0≤x≤1),低质生产比例为1-x。信息及资本优势使其高质生产获得额外收入D;π1i表示核心社员销售农产品基本利润,具体公式:
假设4:普通社员高质生产比例y(0≤y≤1),低质生产比例为1-y。普通社员行为与核心社员行为一致时,获得心理效用u,而实际心理效用受其组织规范度η、情感感知半径v影响,最终实际心理效用公式:
U=(v+η)u
π2i表示普通社员农产品基本利润,具体公式:
假设5:合作社严格监控比例z(0≤z≤1),宽松监控比例1-z。合作社严格监控获得收益R1,对高质生产社员实施奖励,并规定核心及普通社员的奖励分别为aQ1、bQ2,其中a>b。合作社宽松监控获得收益R2,对低质生产社员实施惩罚,由于“法不责众”思维,规定当仅有一方进行低质生产,则实施惩罚θQi,当双方都进行低质生产,则实施惩罚βQi,其中θ>β。
基于以上模型描述、基本假设,可得核心社员、普通社员与合作社的混合策略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核心社员、普通社员与合作社三方主体博弈收益矩阵
根据三方博弈收益矩阵,可得核心社员、普通社员与合作社平均期望收益,进而得出雅可比矩阵求出特征值,如表2所示。
表2 Jacobian矩阵特征值
根据动力系统理论可根据雅可比矩阵特征值的符号来判断系统的局部稳定性,即当某均衡点对应的雅可比矩阵的特征值均为负时,则该均衡点为局部渐进稳定点;当雅可比矩阵的特征值至少有一个为正时,则该点为不稳定点。
根据合作社“保底收购、质量分级论价”的定价方式,π11-π12、π21-π22恒>0,即A>0、C>0。因此,由表2可知,核心社员无条件选择高质生产策略,说明核心社员高质生产是其最优策略选择。在核心社员高质生产下,受到质量分级定价及羊群效应的双重影响,普通社员无条件选择高质生产策略。对于合作社是否选择严格监控策略,则取决于能否承受监控收支,但由于涉及变量众多且变量间关系复杂,仅依靠上述传统的方式不仅计算复杂,也无法直观确定演化均衡点及各变量对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路径,因此,结合系统动力学仿真对多参与主体演化稳定情况及关键变量影响演化路径进行分析。
借助系统动力学把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Vensi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相应的系统,以动态博弈去获得策略选择,探究其具体演化路径关键风险点。本文以演化博弈模型为基础,构建核心社员、普通社员与合作社三方演化博弈系统动力学流图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Wu和Xie[26]指出,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构设计的正确性远比参数值设定的准确性更为重要,根据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的构建原则,对模型中变量赋值为D=0.33,a=0.3,β=0.4,Q1=1.8,q1=1.1,λ=1,q0=1,p0=1,q2=0.8,θ=0.5,Q2=1,e1=1.5,e2=1.2,R1=5,R2=1.5,b=0.2,M=0.5,u=1.2,v=1.5,η=0.7。设置INITIAL TIME=0,FINAL TIME=10,TIME STEP=0.125。
图1 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的三方演化博弈SD模型
本文意图探究考虑羊群效应的影响下,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系统中参与主体的选择策略演化路径,为便于分析,将x,y,z的初始值分别设置为0.2、0.5、0.5。
2.2.1 核心社员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根据核心社员的复制动态方程及稳定点成立条件,影响核心社员选择策略的因素主要有质量分级定价制度及奖惩制度相关变量。因此,着重高质农产品偏好系数λ、高质生产奖励系数a、低质生产惩罚系数θ、β对其策略选择的影响路径。
其它参数不变,改变λ、a、β与θ的值,分别令λ=0.4、0.7、1;a=0.3、0.5、0.7;β=0.1、0.4、0.6;θ=0.2、0.5、0.7,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随着高质农产品偏好系数、高质生产奖励系数、低质生产惩罚系数的增大,核心社员选择高质生产比例增大。分析认为,高质农产品的生产会带来相应的生产成本的上升,造成生产高质农产品与低质农产品间的生产成本差异,而通过提高高质生产农产品偏好系数,能提高高质农产品溢价功能,同时给予高质生产奖励,可有效缩小两者之间生产成本差异。此外,在传统“法不责众”惩罚规则下,难以形成明确处罚制度,造成合作社惩罚承诺的失信,使核心社员易存有侥幸心理,通过提高低质生产惩罚,尤其是群体性惩罚,有效建立惩罚守信制度,可以直接抑制核心社员选择生产行为的变异空间。
图2 λ、a、β、θ对核心社员策略选择的影响
2.2.2 普通社员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根据普通社员的复制动态方程及稳定点成立条件,影响普通社员选择策略的因素主要有质量分级定价制度、羊群效应及奖惩制度相关变量,但质量分级定价制度与奖惩制度对普通社员的作用与核心社员具相似性,不在此处做重复分析,故着重分析羊群效应相关变量即从众效用M、实际心理效用U对其策略选择的影响路径。
从众效用是人们模仿他人行为的一大驱动力,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从众效用既可以起到正面作用,也可能起到反面作用。改变从众效用M取0.3、0.6、0.85,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显示,从众效用越大,前期普通社员选择高质生产策略的比例略微变大,中后期选择高质生产策略的比例明显变小,这表明从众效用在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系统中起着先正向、后负向作用,且负向作用的抑制程度大于正向作用的激励程度。分析认为,由于羊群效应的存在,前期普通社员生成从众心理,自愿或非自愿借鉴核心社员行为选择高质生产策略,但从众压迫仅微小改变普通社员选择;随着时间推移,普通社员内可能出现个体逆反心理,即在合作社内部,普通社员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大环境受到羊群效应不断加压,反复强调集体利益最大化,客观环境与主题需求的不相符直接导致某个体出现“逆反心理”,造成“反从众者”出现,“反从众者”的出现可以缓解其他人的从众压力,使原本迫于压力而非自愿选择高质生产的个体成为非从众者,由此造成从众效用的负向作用。
图3 M对普通社员策略选择的影响
实际心理效用受情感感知半径及组织规范程度正向影响,因此,依次增大心理效用u、情感感知半径v、组织规范程度η,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显示,随着心理效用、情感感知半径、组织规范程度不断增大,普通社员选择高质生产策略比例先减小后增大,这表明实际心理效用呈现出对普通社员策略选择的先负后正的激励作用。分析认为,早期的实际心理效用使低质生产普通社员生成侥幸心理,形成“人人为之,我亦为之”状态,从而抑制普通社员趋向高质生产策略,中后期随着合作社奖惩联动措施和参与高质生产社员的双重压力下,侥幸心理丧失,正确的从众行为出现,最终实际心理效用发挥积极作用促使普通社员选择高质生产策略。
图4 U对普通社员策略选择的影响
2.2.3 合作社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根据合作社的复制动态方程及稳定点成立条件,影响合作社选择策略的因素主要有监控收益及成本,较之于严格-宽松监控收益、严格-宽松监控固定成本,实施奖惩制度收支为合作社收支中的较为灵活部分,因此,分析高质生产奖励系数a、b与低质生产惩罚系数β、θ对其策略选择的影响路径。
改变高质生产奖励系数及低质生产惩罚系数,分别设置a=0.3、0.6、0.9;b=0.2、0.5、0.8;β=0.1、0.4、0.6;θ=0.2、0.5、0.7,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结果显示,随着高质生产奖励系数的增大,合作社选择严格监控策略比例降低;随着低质生产惩罚系数的增大,合作社选择严格监控策略比例增加,但两者引起合作社策略的变化波动较小。以上结果表明,合作社对奖惩实施收支反映较不敏感,表明高质生产奖励支出不会对合作社造成严重的负担,而低质生产惩罚收入也不是合作社重要的收入来源,在保证合作社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合作社有较高的积极性进行监控。
图5 a、b、β、θ对合作社策略选择的影响
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本质是一个多类型社员参与的博弈过程,而合作社内具成员异质性、群体交流密切等特征,导致社员行为受羊群效应影响显著。本文在考虑羊群效应实际影响下,引入心理效用、从众效用相关变量,创新复制动态方程表达式,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以探究关键变量对各参与主体的演化路径,得出相关结论。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监控系统演化过程中,最终达到(高质生产、高质生产、严格监控)的最佳状态。质量分级定价制度与奖惩制度影响社员与合作社策略选择。提高高质农产品偏好与高质生产奖励能有效提高高质农产品溢价功能,激励社员维持高质生产策略,同时高质生产奖励支出不会对合作社严格监控造成严重负担;加强低质惩罚尤其是群体性惩罚,能进一步扩大社员生产行为的提升空间,而低质生产惩罚收入不是合作社严格监控的重要收入来源。因此,合作社应制定且完善科学、灵活的质量分级定价制度,加之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保证合作社农产品质量的高质。
从众效用对普通社员维持高质生产策略起先正向、后负向作用,且负向作用的抑制程度大于正向作用的激励程度。羊群效应的存在,使从众效用促使普通社员自愿或非自愿选择高质生产策略,但由于客观环境与主体需求不符,主体需求难以表达,易引发“逆向心理”,造成“反从众者”及“非从众者”的大量涌现。因此,合作社应建立通畅、自由的双向信息交流渠道,以便聆听普通社员真实观点,及时发现畸形从众状态。
实际心理效用对普通社员维持高质生产策略起先负向、后正向作用。早期羊群效应的存在,使普通社员产生侥幸心理,产生错误从众行为,从而实际心理抑制普通社员趋向高质生产策略,中后期随着合作社奖惩联动措施及高质生产社员的双重压力不断加深,正确从众行为出现,最终实际心理效用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因此,合作社应及时疏通社员不良心理,建立信任、和谐、组织规范的社会网络及组织氛围,扩宽情感感知半径,正确把握作用转向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