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泳斌
摘要: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他们敦厚好学、通达事理、胸襟开阔、明理诚信、孝敬父母的优良品格,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乡土文化是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家乡的传统,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
关键词:教学观念 教学模式 教学氛围
眼下不少学生天天唱着意境浅显的流行歌曲,却背不出字字珠玑的古诗文;捧着卡通漫画看得津津有味,却对古典名著敬而远之。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不会使用成语,更别说是名句了。卡通书、娱乐周刊、网络游戏、影星歌星纷纷走进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被这样的社会文化包围着,被浮躁的社会心理影响着……上古文课时,竟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古文啊?还得背诵、默写,古文真是很难学,学它就好像在折磨我们”,看来青少年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沦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面对着这些情况,作为语文教师,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担负起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如何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呢?近年来,我校就以这方面作为教研课题进行研究,我也参与其中,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尝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转变教学观念,语文课堂应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一直以来,上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的传统观念挥之不去,向四十分钟要成绩成了教学的目标,当我们的学生成绩上去了,但他的思想品德下去了,一部分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精神,缺乏感动,缺乏友善,更缺乏悲天悯人的情怀,还有个别大学生遇到一点挫折就选择轻生。我们究竟培养了一群怎么样的社会接班人?如果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学生品质缺陷跟传统美德的缺失有关,而传统美德的缺失跟我们的教育有关,因为,任何一种精神或品质,它都是以文化作为支撑的,在我们的教育中,对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又有多少涉及?故是到了改变我们的的教学观念的时候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那怎么办呢?我觉得教师要首先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要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易经》、《诗经》等吸收养分。课堂也应该加大传统文化学习力度,让学生从小就能接触本民族最优秀的文明成果。让他们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仁政文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他们敦厚好学、通达事理、胸襟开阔、明理诚信、孝敬父母的优良品格,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转变教学模式,语文课堂需渗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与运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这个基本特点看来,我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考什么,教什么”成了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出发点,课堂也进一步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语文教学背离了传承文化的应有功能。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呢?我认为要在朗读中感受传统文化,对于古诗文,我们首先要大声朗读,多读,反复读,最好达到背诵,还要多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读,有条件的还可以配樂诵读,朗读的方式我主要抓住课前三分钟集体朗诵或谈谈读书感受,有时候即使学生不大明白诗文的一字一句之意,但读得多了,读得熟了,也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要学习、继承、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先多读古诗文,在朗读中感受传统文化。还要在讨论中领悟传统文化,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中有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讲析基本内容后要求学生讨论:作为现代的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学习观?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归纳发言,强调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应该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对于别人的缺点,我们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转变教学氛围,语文课堂要融入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体会
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可以讲得太遥远,好像与我们无关,怎么样才能拉近距离?这时就要挖掘本土的传统文化了,本土文化是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在我的家乡—广东省德庆县,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要数龙母文化和元宵文化了,悦城龙母祖庙始建于秦汉时代,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以优美的风水环境和独有的“龙母文化”而闻名海内外,每年农历五月初八是德庆的龙母诞,五月刚到,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都齐集德庆悦城龙母祖庙,拜祭龙母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元宵节的民间艺术大巡游和炮仗攻狮子也极具地方传统特色。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德城早上就进行艺术大巡游,被誉为元宵佳节最精彩、最刺激、最热闹的“炮仗攻狮子”将闹元宵活动推向高潮,当日,县城炮仗声昼夜不断,场面十分壮观,“炮仗攻狮子”的刺激与疯狂令人叹为观止。有条件的时候还要学生参与到这些富有传统文化的活动来,然后在课堂上谈谈自己参与某一项活动的真实感受,家乡的传统,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通过对本土文化的发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就更深入,体会到自己就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成长,这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非常重要。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是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不应该把分数看成教学得失成败的关键,而应该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内化在学生的精神中,让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绽放着精神之花,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