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萱,周炳炳,卜一峰,夏冬梅,李若华
(1.杭州东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市钱塘区农业农村局,浙江 杭州 311228;3.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
杭州钱塘新区是浙江省政府2019年设立的4大新区之一,由原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下文简称大江东片区)和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而成。其中大江东片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下辖义蓬、河庄、新湾、临江、前进等5个街道,陆域面积348 km2。因大江东片区位于萧山平原末端,河网水质欠佳,目前绝大部分水体处于Ⅳ~Ⅴ类,无法满足工农业及环境用水水质的要求,河网水体可利用率较低,因此拟通过仓前水文站旁一工段闸取钱塘江水进行补水(一工段闸位置见图1),以改善河网水环境。
钱塘江河口是世界上典型的强潮河口,潮强流急、盐水入侵强烈,咸水最远可上溯至离杭州湾口207.0 km的闻家堰以上(见图1)[1]。咸水可改变土壤性质,影响生物生长[2],根据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若水体氯离子浓度高于0.35 g/L不得用于农田灌溉,一工段闸河段位于钱塘江强涌潮河段,易受盐水入侵是该河段水资源利用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为支撑一工段闸取水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以氯度为指标分析钱塘江一工段闸河段的水资源可利用率非常必要。
图1 钱塘江河口平面形势及一工段闸位置图
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流域面积约5.5万km2,富春江电站以下河段受外海潮汐影响,称为钱塘江河口。闻家堰—澉浦为钱塘江河口段,长116 km,水动力受径流和潮汐共同影响,丰水期主要受径流控制,枯水期主要受潮汐控制,澉浦以下为杭州湾,水动力主要受外海潮汐控制[3]。钱塘江河口径流由富春江电站控制,多年平均流量为950 m3/s,每年3—7月为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的70%,其他月份为枯水期。新安江水库建成(1960年)运行后,洪蓄枯泄,枯水期径流略有增加。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澉浦站实测最大潮差达9.00 m以上,潮汐受M2分潮控制,每日两涨两落。澉浦上游河段潮波严重变形,一工段闸附近的仓前水文站平均涨潮历时为1.8 h,平均落潮历时为10.6 h,平均潮差1.52 m,但最大潮差达5.27 m。由于年内径流变化,钱塘江河口盐度也呈现典型的季节变化,丰水期径流大则盐度低,枯水期径流小则盐度高,另外受大小潮汛的影响,盐度还呈现典型的半月变化[4]。
钱塘江一工段闸旁边为仓前水文站,每天逐潮观测高、低潮位,并采用滴定法记录日最大、最小氯度(盐度=1.805×氯度+0.03 g/L)。1997年钱塘江尖山河段进行了治江围涂,对钱塘江的河势及盐水入侵影响较大且具有不可逆转性,故本文选用尖山围涂完工后2000—2016年的仓前站实测氯度资料进行分析。
径流、潮汐和江道地形是影响钱塘江河口盐水入侵的主要因素[5],钱塘江河口的径流可由富春江电站逐日下泄流量代表。因江道地形变化较大,钱塘江每年4、7、11月份进行3次地形测验,分别代表梅汛前、梅汛后、秋季大潮后的河床地形情况,为反映河床冲淤情况,常采用闸口—盐官河段吴淞高程7.00 m以下的河床容积代表河床变化。
大江东片区从钱塘江引水的目的是改善河网水质,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水体景观,由于景观用水对水体氯度标准没有规定,故参照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按氯离子浓度≤0.35 g/L控制。本文主要根据氯度控制标准及仓前站2000—2016年逐日氯度资料,分析钱塘江仓前河段可引水情况。
因仓前站日内盐度波动较大,根据日氯度最大值、最小值资料,可将取水天数细分为全天可取水和半天可取水,即日最大氯度小于0.35 g/L表示可全天取水,日最大氯度大于0.35 g/L但日最小氯度小于0.35 g/L表示可半天取水,日最小氯度大于0.35 g/L则表示全天不可取水,可取水天数=全天可取水天数+半天可取水天数。
统计仓前站年平均氯度、径流量、潮差及闸口—盐官河段年平均河床容积,仓前站氯度年际变化及与径流量、潮差、河床容积的关系见图2~4。由图2~4可见,仓前站氯度年际变化很大,最大为0.85 g/L,而最小仅0.16 g/L,同时径流量、潮差及河床容积年际变化也很大。因径流与咸潮方向相反,对盐水入侵有强烈压制作用。总体来说,丰水年份氯度较低,如2010—2016年,枯水年份氯度较高,如2003—2006年。另外,径流量大时河床冲刷严重,导致潮差增大,可增强咸潮上溯能力,而径流量小时,河床淤积,潮差减小,咸潮上溯能力减弱,由此可见,径流对盐水入侵有双重作用[6]。并且仓前站氯度与径流的相关性最强,即从年际变化角度来说,径流是仓前站氯度最大的影响因素。
图2 仓前站年均氯度与年均径流量图
图3 仓前站年均氯度与年均潮差图
图4 仓前站年均氯度与年均河床容积图
根据统计资料,仓前站多年月平均、日最大氯度与径流、潮差、河床容积的关系见图5~7。由图5~7可见,因径流和潮汐的季节性变化,仓前站氯度年内波动巨大,月平均日最大氯度最大达1.01 g/L,而最小仅0.14 g/L。3—7月为丰水期,径流较大,且潮汐相对较弱,氯度较低;8—11月径流大幅减小,平均不足丰水期的1/2,且河床经过丰水期的强烈冲刷,7月份河床容积较4月份大幅增加,同时潮差明显增大,导致氯度较高;12月—次年2月径流量小,但河床经过秋季4个月的回淤,容积大幅减小,潮流上溯能力减弱,潮差明显减小,氯度较低。
图5 仓前站多年月均日最大氯度与月均径流量图
图6 仓前站多年月均日最大氯度与月均潮差图
图7 仓前站多年月均日最大氯度与河床容积图
根据2016年8月份统计资料,日最大氯度与日最大潮差关系见图8。由图8可见,氯度月内变幅较大,最大氯度达1.08 g/L,而最小仅0.04 g/L,其变化特征与潮汐变化一致,月内呈现两高两低的变化特征,大潮汛期氯度高,小潮汛期低。
图8 仓前站日最大氯度与日最大潮差月内变化图
仓前站氯度与潮位日内变化特征见图9。由图9可见,随着潮位的升高,氯度逐渐增大,高平之后潮位逐渐降低,氯度随后也逐渐降低,在涨潮前的低平阶段氯度达到最大,并且氯度的变化滞后于潮位1.0~2.0 h。
图9 仓前站氯度与潮位日内变化图
图10为2007年10月仓前站大潮汛涌潮期间氯度随潮位变化过程线图。由图10可见,在涌潮到达前,氯度较低;涌潮过后,氯度快速升高,氯度在涌潮过后约2.0 h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降低。
图10 仓前站氯度随涌潮变化图
以氯度0.35 g/L为控制指标,统计仓前站2000—2016年逐年可取水天数(见图11)。统计结果表明,多年平均可取水天数为296 d,占全年81%,其中全天可取水天数268 d,占全年73%,远大于半天可取水天数。2003年可取水天数最少,仅227 d,占全年62%,因2003年为径流由丰转枯的第1年,氯度相对较高;2008年可取水天数最多,达339 d ,占全年93%,因该年在连续枯水年份中径流有所增加,使得该年氯度相对较低。
图11 2000—2016年逐年可取水天数图
对应不同保证率,年可取水天数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保证率为50%时,可取水天数为297 d,占全年的81%,其中全天可取水天数为272 d,半天可取水天数为25 d。保证率为80%时,可取水天数为237 d,占全年的65%,其中全天可取水天数为225 d,半天可取水天数为12 d 。
表1 不同保证率下年可取水天数统计表 d
根据统计,多年月平均可取水天数见表2。由表2可见,年内上半年可取水天数明显大于下半年可取水天数,而下半年尤以9—11月可取水条件最差,可取水天数分别为19,17,20 d。
表2 多年月平均可取水天数统计表 d
为进一步指导取水调度,选用2016年、2005年、2000年分别代表丰、平、枯水年,分析典型年份的可取水天数及年内分布。典型年各月全天可取水天数统计见表3和图12。由表3及图12可见,丰水年仅在8、9、12月可取水条件较差,全天可取水天数达302 d;平水年在7—11月可取水条件较差,全天可取水天数为272 d;枯水年一半以上的月份可取水条件较差,仅3、4、6、11、12月等5个月取水条件较好,全天可取水天数为204 d。
表3 典型年各月全天可取水天数统计表 d
图12 典型年各月全天可取水天数图
(1)仓前河段年际、年内氯度差异较大,其变化主要由径流的变化所致。因潮汐大小变化,月内、日内的盐度变化也很大。年内以下半年盐水入侵强烈,月内以大潮汛期盐水入侵最强,日内在涨潮高平后氯度最高,落潮低平后氯度最低。
(2)2000—2016年的统计结果表明,年均氯度最大为0.85 g/L,而最小仅0.16 g/L;月均日最大氯度最大为1.01 g/L,而最小仅0.14 g/L。
(3)以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规定的氯度≤0.35 g/L为控制依据,保证率为50%的年份可取水天数达297 d(其中全天可取水272 d,半天可取水25 d),占全年的81%;保证率为80%的年份可取水天数为237 d(其中全天可取水225 d,半天可取水12 d),占全年的65%。其中,3—6月取水条件最好,1、2、7、12月次之,8—11月较差,10月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