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期货服务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日益显现。本文提出,金融期货市场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改革精神推动金融期货市场在产品体系、市场结构、社会认知、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中展现新担当。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资本市场行稳致远的应有之义,也是资本市场服务“国之大者”使命的重要体现。金融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紧密联系,承担重要的风险管理职能。深度融入、积极服务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大局,是金融期货市场的光荣使命和价值所在。下一步,必须继续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改革精神推动金融期货市场在产品体系、市场结构、社会认知、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中展现新担当。
金融期货市场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在行动上切实“有作为”
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先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新发展理念要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突出了新发展理念的关键引领作用。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重要枢纽。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期货市场必须一以贯之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切实践行初心使命、担当时代责任。近年来,中金所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认识,努力把自己摆到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大局当中,立足自身特点,积极开展工作,切实做到“有作为”。
一是持续扩大金融期货期权产品供给,助力国家战略实施落地和资本市场创新发展。自成立以来,中金所先后构建起权益类、利率类两大产品线,共上市7个品种,包括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等3个股指期货,2年期、5年期、10年期等3个国债期货,以及沪深300股指期权1个期权。截至2021年8月末,金融期货市场已累计安全运行2768个交易日,累计总成交量达到12.89亿手。2020年,中金所在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统计的全球衍生品交易所中成交量排名第27位。同时,中金所也积极顺应现货市场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认真做好更多权益类、利率类及汇率衍生产品的上市研发储备。
二是积极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拓宽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的渠道。中金所始终高度重视中长期资金参与金融期货市场工作。开市后不久,证券自营、证券资管、公募基金等就开始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近年来,市场参与者类型得到进一步丰富。2020年4月,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业务启动,同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规定》,同年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首次将国债期货纳入了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经过长期努力,目前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公募、私募、信托、期货子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养老金等都已获准参与金融期貨市场,为其提升产品策略设计、风险管理水平,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打下了良好基础,也推动了金融期货市场运行质量和机构化水平的稳步上升。2021年以来,各类产品持仓均创历史新高,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与股指期权市场机构持仓占比已分别达到70%、89%和58%。
三是加强金融期货基础制度建设和跨市场监管协作,努力与现货市场改革发展步伐相协调。紧密结合国情市情是我国有效控制风险、保障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的重要经验,为金融期货市场的顺利推出和稳步前行奠定了实践基础。建市早期,金融期货市场就在统一集中监管下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规则体系,引入风险隔离、分级结算、结算联保、强制减仓等风控制度,尤其是建立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在证监会的指导支持下,金融期货市场先后引入单向大边、跨品种大边保证金、国债充抵保证金、国债券款对付(DVP)交割模式、做市商业务、期转现等基础制度和交易机制,显著提升服务现货市场水平。同时,持续加强期现货市场的监管协调,联合构建并落实好跨市场协调监管机制。全面配合证监会建立巡回审理工作机制,参与行政执法体制创新,认真落实“零容忍”要求,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坚持“科技让监管更智慧”,不断提升科技监管能力和一线监管效能。中金所不断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市场化的一线监管工具箱,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类科技监管手段应用落地,以此为“利器”发现“蛛丝马迹”、强化风险防控。目前,中金所采用的新一代交易系统单撮合核心达每秒7万笔,并行三撮合核心达每秒20万笔,平均订单延时降至100微秒以下,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第二代监查系统加入微秒级时间戳,极大提升分析能力。
五是稳步推进金融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打造扩大金融开放新高地,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金融期货市场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一方面,持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建设。2015年,中金所与上交所、德交所合资设立中欧国际交易所;2016年牵头竞标收购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40%股权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另一方面,在QFII/RQFII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经验基础上,积极研究丰富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品种与路径,做好相关基础准备工作。
六是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维护金融安全。2019年1月,证监会正式批复中金所为合格中央对手方(QCCP)。作为重要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中金所坚持稳中求进,着力建立起一整套市场风险处置机制,通过强化结算运维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在实践中切实做到“交易不断、数据不乱”,资金风控有效,交割平稳顺畅,特别是经受住了股市异常波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极端考验,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风险的底线。针对长假等特定时期,中金所及时研判并做好风险应对预案,确保始终向市场提供安全、高效、完善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及清算服务。
金融期货服务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日益显现,在实践中的确“能作为”
金融期货市场的稳健运行和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为产品经济功能的发挥打下了良好基础。理论和实践表明,金融期货能够增强市场稳定运行能力和市场主体风险管理水平,在服务国家战略落地和资本市场改革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股指期货积极发挥“稳定器”作用,服务资本市场改革行稳致远
一是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增强股票市场宏观稳定性和韧性。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11年以来,对应现货指数波动率下降约18%。对比股指期货推出前后10年,沪深300指数涨跌超过1%~9%的天数分别下降了3.81%、22.67%、29.57%、43.62%、36.36%、26.09%、53.33%、71.43%、100%。投资者持股意愿和信心增强,交易频繁度下降。不论是2015年股票市场异常波动期间,还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期间,股指期货都较好地发挥了“蓄水池”功能,缓解了大幅波动下现货市场流动性短缺,起到了稳定市场的积极作用。
二是丰富预期表达渠道,提高股票市场信息反映效率。股指期货具有多空均衡的双向交易机制,反映信息“内容全”,促进价格发现“兼听则明”,有利于降低极端情绪对股票现货的片面影响。有研究表明,在股指期货推出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收益率与非成份股收益率对情绪指标的拟合度分别降低了28.5%和19.8%。同时,期货反映信息“速度快”。现货指数价格由成份股价格计算而得,更新频率低,经常受成份股交易及价格更新的异步影响,而股指期货市场行情由产品交易实时产生,行情更新频率提高至0.5秒/次,能够更快揭示市场实时信息。
三是助力注册制等基础制度改革推进,提升直接融资质量效率,服务科技自强的国家战略。促进市场更稳、定价更灵,客观上有助于为改革塑造良好环境。近年来,现货市场持续推进注册制改革,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股指期货能够为一级市场引入增量资金,服务直接融资。例如,公募基金、保险、企业年金类的机构投资者广泛参与注册制新股认购,积极使用股指期货及期权对底仓持股进行套保,在市场下跌环境中也能取得较为稳定的收益。这扩大了认购者的范围与规模,为夯实注册制改革市场化定价机制提供了支持。再比如,从过去的经验看,认购机构以多个定向增发项目为基础集合打包后运用股指期货进行避险,可以降低锁定期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减少企业再融资成本。
四是提升市场参与者多元化水平,在更好集聚社会资金的同时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做出有益贡献。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政策的重心已向更加关注社会公平转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对创新金融产品、扩大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出了新要求。股指期货可以拓展交易内涵,促进产品创新。目前,市场机构已开发形成丰富多样的投资理财产品,既有合成指数、指数增强等基金产品,也有策略及结构化等保本产品;既有绝对收益产品,也有创新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产品。这优化了资本市场投资端,为匹配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载体。在动员更多居民部门储蓄进入资本市场的同时,也搭建了居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走向共同富裕的桥梁。例如,某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017年3月使用股指期货开发绝对收益策略产品(股指期货持仓居公募基金产品之首),规模超过200亿元,持有人超过10万(近6成份额由个人持有)。该产品成立后累计收益率排名同类产品第一,切实帮助个人分享了资本市场发展红利。
国债期货优化债券风险管理,促进宏观金融稳定
一是对冲国债承销风险,促进国债发行。国债期货上市后,部分承销商利用其对冲承销业务的敞口风险,提高了国债承销能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财政部陆续招标发行四期共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中金所第一时间向全市场发布公告,将抗疫特别国债纳入国债期货可交割券范围。国债承销机构利用国债期货精准对冲利率风险,认购抗疫特别国债积极性显著提升,有效支持了抗疫特别国债顺利发行,保障了经济社會稳定发展大局。
二是提升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进一步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收益率曲线。首先,国债期货具备报价连续、集中交易、公开透明等独特优势,能够准确反映市场预期,形成全国性、市场化的利率定价参考。其次,国债的流动性是健全收益率曲线的基础,国债期货可显著改善可交割国债的流动性,进而提升其定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再次,市场机构基于国债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跨期套利、期现套利等多种策略,可产生期货和现货的协同效应,促进短、中、长期国债利率形成有机整体,更为有效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三是提升债券市场弹性和韧性,配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从市场运行实践来看,国债期货能够在债券市场大幅波动期间发挥避风港作用,增强债券市场弹性和韧性。例如,2016年10月至12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最高上升约73个基点(BP)至3.37%。持债机构急于卖债止损,现券市场买盘力量明显不足,多空双方达成交易难度显著加大。持债机构积极利用国债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国债期货市场持仓量显著增加。期间,国债期货持仓由7.4万手最高增至10.2万手,增加2.8万手,增幅达38.6%,为约280亿元市值的债券现货对冲利率风险。
股指期权“保险”功能渐次发挥,改善优化市场生态
与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相比,股指期权还处在上市初期,市场规模与投资者参与程度正在循序渐进增长,从上市近两年的市场运行情况看,其灵活多元风险管理手段和金融创新基础元素的特点已得到一定展现。一方面,精细化管理风险的功能逐步发挥。产品上市以来,作为下跌“保险”的看跌期权,持仓量占比超四成,股指期权市场日均受保股票市值近200亿元。2020年春节前后市场波动较大,资管机构通过配置股指期权对股票资产形成价格“保险”,期间股指期权受保资产市值约220亿元,该部分资产有效规避了尾部风险,避免了被动抛售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市场交易策略。投资者利用股指期权,构建组合保险、风险对冲、增强收益、策略组合等多样性投资交易策略,缓释了单一交易策略共振风险,促进市场生态持续改善。
坚持落实“五个必须”要求,以改革精神推动金融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加“善作为”
尽管近年来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功能作用也在实践中逐步显现,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发展初期,在多个方面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社会认知尚待改善,产品体系还不健全,参与者结构优化压力犹存,期现市场一体化水平不高,补齐发展短板、契合现货市场需要的空间巨大。
下一步,中金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证监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落实好2021年系统年中监管工作会议“五个必须”要求,以改革精神推动金融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丰富产品体系,提高服务现货市场、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能力。在加强监管基础上,依据注册制改革精神推动优化完善上市机制,丰富品种供给,构建标的现货资产覆盖面更广的金融衍生品体系,努力与基础市场发展需求相匹配,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金融市场避险服务。
二是坚持总量、结构和效益相协调,着力巩固市场根基。继续推动放松中长期资金参与金融期货的政策限制,优化机构投资者更多更好使用金融期货管理风险、开发理财产品的环境,促进市场参与者多元化与结构平衡,为全体居民进一步共享资本市场改革的制度红利创造积极条件。
三是坚持严监管、防风险、促稳定,保障安全、严守底线。持续履行一线监管职责,促进金融期货市场安全平稳运行。多角度加强对市场运行风险的预研预判,丰富工具箱,扎实做好应对准备,努力走在市场曲线前面。不断提高技术系统运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在风险管控、品种业务创新等方面的技术承载力和包容度,強化技术支撑与科技赋能。
四是多角度发力优化市场生态体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开展更加多样化的投资者教育活动,提高金融衍生品常识的普及化程度,认真总结金融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实践案例,努力讲好金融期货故事,扩大正面影响。积极推动《期货法》等尽早出台,夯实期货市场法律基础,为业务创新发展提供充足法律保障。
五是立足国情市情借鉴国际最佳实践,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用好用足上海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等政策,全力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匹配现货市场对外开放节奏,满足境外投资者运用金融期货管理风险的需求。在坚持境内期货市场特色做法和制度安排基础上,持续优化各项业务机制,提升本土市场竞争力,吸引境外优质资金流入并将流动性留在境内。
(何庆文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本文编辑/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