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旭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教学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小学生的数学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甚至对教学的正常进行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模式下,相关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策略来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本文将针对当前小学生的课业压力大的情况,提出在小学数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手段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策略;作业
课业的负担过重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如何减轻业负担,已经成为当今教育行业所关注的热点以及重点问题。并且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是为将来学生数学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以及素质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能够做减轻压力的同时,又能增强教学效果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并进行研究的重要话题。以下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加强学生主动学习
针对当下的应试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存在着各种的弊端。另外,课后作业的繁重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课下的时间也无法做到放松,很难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教育模式,包括正确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乐观开朗,天真稚嫩,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都是充满着思想和个性的个体。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到时应该做到师生平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数学课堂上为每位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和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快乐的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
数学本身就是偏理论,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或者对数学缺乏信心,没有学习兴趣,把数学学习当成心理负担。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淡化成绩,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促进数学教学压力减小的重要举措。
二、加强课前预习,掌握学习主动权
在正式授课之前,学生要是能够做到自主预习,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和知识,可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展学生自觉探究的能力,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加强学生的活动性,满足学生内心的需要,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这样学生就不会认为这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而是会激起学生探究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养成自主探究数学的意识。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问题,从而能够带动课堂上的思考和听讲,使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能够做到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此,课前预习能够很大的程度上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课堂内容安排的较为紧凑,而且教学内容过度。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教学,但是会给学生无形之中带来巨大的压力,给学生产生一种知识很多,很难不好掌握的假象。因此,教师要做到精简教学内容,采用丰富的、创新性的数学教学方式,充分的发挥在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师生的互动和交流。也可以利用双边活动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那么学生课下的学习任务就会减轻很多,从而能够实现减轻学业压力,同时也能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四、有效布置作业,尊重个性差异
大量的课后作业布置,也是学生学习压力的一个产生的重要来源。作业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最重要的学习形式,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能够为学生知识的掌握起到巩固加强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布置作业也要注重一定的方式,有效的作业布置并不在于量有多少,而是要注重作业是否精准,能够做到对症下药。教师要通过在布置作业之前研究作业目标和教学目的,确立作业想要训练学生的方向和内容。也要注重作业布置的层次化,避免采用“一刀切”的传统的模式,加强作业布置的弹性。在这基础上也可以加强课后作业布置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的设计课后作业。另外,也可以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能够加强各方面的联系,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通过自身的实践去完成作业,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够大大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学习压力。
五、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做好减负增效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水平,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关系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健康成长。教师们应该本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将“减负增效”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创新教学方法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何小军.优化数学作业实现减负增效[J].小学教学参考, 2014 (36) .
[2]陈芬利.“减负增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方案探究[J].小學数学教育与研究, 2013 (06) .
[3]郑利娟.“减负增效”让数学课堂的教学更加有魅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7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