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曦 何晓玲
摘 要:针对我国乡村数字化发展基础和普遍现状,从信息基础设施、政务信息化、产业融合、生态环保、扶贫等方面探讨存在的不足。此外,结合当前国内国外的政策、经济、技术、社会等外部环境,对乡村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梳理。最后从强基、优政、兴产、惠民、环保、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我国建设数字乡村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TP39;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1)05-0166-0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Digital Rural
ZENG Qingxi,HE Xiaoling
(Guangzhou Zhongyunxun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Guangzhou 510630,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basic and general situation of rural digital development in China,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government informatization,industrial integr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o on. In addition,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y,economic,technological,social and other external environment,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rural areas are combed. Finally,it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developing digital rural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optimizing the policy,promoting production,benefiting the peopl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ultural construction,and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digital rural;rural revitalization;construction path
0 引 言
鄉村振兴发展战略是新时代推进“三农”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全局性、跨越性的重大举措。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既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又促进了中国农村特色产业综合强国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快速构筑,从整体上加快了我国农业农村数字化、现代化的发展,是我国乡村经济振兴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和农业农村经济指出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和落地,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同时还存在着顶层规划设计缺失、资源整合统筹能力欠缺、基础设施薄弱、不同区域间存在明显差距等诸多问题。
1 数字乡村研究现状
当前,国外智慧乡村建设研究主要集中于ICT技术对农业产业、产品市场等领域的影响分析,特别是数字环境在促进不同农村之间、农村与城镇之间的联系以及其在连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许多研究还着眼于如何通过利用数字经济的各种手段来充分调动其经营主体的能动性,以及如何提升中小型企业等经济主体使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及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以充分挖掘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基于数字乡村建设理念,从产业驱动、多主体共治等方面进行研究。二是结合当前数字乡村的目标引领导向,从弥补城乡数字鸿沟和构建现代化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及体系这两个角度来开展课题研究。数字乡村建设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乡村地区的数字经济、数字服务、数字治理和数字生活等多种文化内容,具有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服务线上化和治理精准化等一系列特征。
2 我国乡村发展普遍现状
2.1 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不充分
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偏远地区和村庄普遍存在网络覆盖率低、信号不稳定等问题;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多乡村仍处于空白状态;我国现有的信息化平台仅在智能语音、视频会议等狭小领域得到应用,并未扩展至平台信息供给、数字经济全面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惠民服务等领域。
2.2 政务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
我国政务信息化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系统重复、分散建设、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现象普遍存在,未能真正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总的来说,信息化在政务工作中的应用水平不高,对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偏弱。
2.3 信息化与各产业融合度不高
我国农村产业主要以农业、加工制造业、旅游业为主,其受限于地域和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综合附加值相对较低,信息化对各产业的渗透和改造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创新型互联网产业体系,对“互联网+”创新模式的认识亟待提高。
2.4 生态环境保护缺乏信息化手段
我国农村在农业污染、农村生活环境污染、产业环境污染、污水排放、河流治理、森林保护等方面都缺少有效的信息化管控措施,人力监管、现场监管等传统监管方式已无法满足产业规模增长对监管效率所提出的高要求。
2.5 精准扶贫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精准扶贫服务水平相对落后。我国的扶贫工作主要依靠人工调研、入户走访等传统方式开展,未能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时采集、掌握人员信息,扶贫工作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公开形式单一且未能实现到户到人,扶贫信息公开不到位,村民对扶贫政策不了解。
3 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 面临的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数字乡村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
3.1.1 国家战略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重要布局,下达了推进“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扩大农业领域物联网的应用示范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指示。2019年5月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数字化的社会生产力,致力于构建一个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三位一体、以乡村经济发展为重心的政策体系。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是党和政府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乡村未来发展前景所做出的战略策略,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方向。
3.1.2 数字乡村试点
2020年,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国家数字乡村的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通知》明确指出,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开展要注重统筹协调、资源整合、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数字乡村发展要切实做好整体规划设计,乡村重要项目(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农村科技创新、数字农业农村、乡村数字治理、信息惠民服务等)的建设和发展要统筹推进。同时,为做好经验交流与示范推广,对试点地区产生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要及时进行总结和提炼。
3.1.3 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将为各地的数字乡村建设提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推进各地的发展动能由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效率提升转变,把“互联網+”思维深深融入生产、经营、安全和人员管理的方方面面,以信息化、自动化开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产业分工、市场共建、生态保护等方面建设质量的提高,在协调处理国民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上贡献智慧和力量。
3.1.4 全域旅游
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全域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文件,提出了全面落实“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推进全域旅游特色产品与服务项目的建设、创新,支持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完善全域公共服务体系。实践证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资源整合等方式,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表示,要搞活农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上好做法。发展乡村旅游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关键衔接点,通过“全域旅游”进一步实现“富民兴业”,促进区域产业向综合性和融合性转型升级。
3.2 面临的挑战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虽然是大势所趋、政策所向,但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来看,我国的数字乡村建设仍然面临观念、机制、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挑战。
3.2.1 数字乡村发展观念
数字乡村发展将实现从“割裂”走向“融合”,首先要面对的是观念上的挑战。数字乡村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数字物理体系,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高度融合的乡村。因此,在数字乡村规划和落地实施的过程中,要把“融合”摆放在重要位置,在融合过程中抢抓新的发展机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建立新的发展机制。推动各参与主体在观念上达成共识,在实践中突破现实割裂所带来的瓶颈,在数据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生产环节和经营环节、城镇和乡村、农业和非农产业等多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同时,推动数字技术全面、快速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以加快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
3.2.2 数据共享机制构建
数据是数字乡村的重要生产要素,各层、各类数据的聚合可以形成有效的信息和专业知识,并助力实现数据价值。与建设硬件基础设施相比,构建数据共享机制是难度更大、更为重要的工作。要形成数据共享机制,就必须从保障数据真实性、全面性和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并设置网络资源库,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结构体系,对数据内容进行分类。政府内部各部门要分工协作,还要结合工作岗位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政府还需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加大资金技术投入,不断完善数据共享机制。
3.2.3 技术发展支撑能力
当前,我国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各地数字乡村的技术支撑相对有限。随着互联网+农业、工业、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数字乡村将面临人才匮乏和启动资金不足的挑战。一方面,对大多数农民而言,数字乡村在其头脑中仍处于概念化阶段,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深刻、不充分,对先进设备的使用率较低,尚未感受到先进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农村数字化基础薄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建设,数字化进程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持续努力。
3.2.4 社会发展支撑力度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功能布局有待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仍然很薄弱,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产业基础还不够牢,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发展质量还不够高,企业规模小,民营企业居多,资金不足,风险抗击能力较弱,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需求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发展规模效应难以形成。
4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
数字乡村的整体架构包括终端层、平台层、应用层、展示层四个层级,如图1所示。
4.1 构建泛在一体化的网络基础设施
全面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的战略要求,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构建泛在互联一体化网络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乡镇中心区、主要乡村及其重点区域的5G网络覆盖,提升政务、农业、医疗、教育、水利等重点场景智慧应用的5G建设速度、融合深度和应用广度,打造5G融合应用示范区和产业创新高地。
加快物联网网络的总体部署,综合运用4G、5G、光纤和NB-IoT(窄带物联网)等多种接入技术,实现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网接入服务能力。如图1所示,持续扩展物联网覆盖面,实现政务系统、交通路网、产业园区、水利水电等重点领域的深度覆盖及部分重点行政村的连续覆盖。
4.2 提升技术赋能支撑政府智能治理
搭建一体化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以政务智慧化为标志,高度整合政务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网络、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及相关资源,建设统一的智慧政务管理体系,形成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一体化智慧政务服务平台。
推动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将数据共享作为智慧政务建设的主要抓手,加强数据的有效管理,持续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共享能力,引导数据有序流动,强化数据赋能智慧政务,提升智慧政务水平。
创新应用深化智慧政务建设。如图1所示,在政务整体规划下,依托统一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智慧政务的应用成效,深化政务大数据在各部门、各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全面推动智慧政务体系的建设。
4.3 强化特色引领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搭建产业互联网,形成跨产业的数字生态联动。借助产业互联网打通各产业间的内外部连接,推动新型、产业级数字生态建设。借助产业互联网,将互联网从消费端带入到生产端,将连接渗透到各企业和机构内部,实现用户需求与生产运营的高度协同,实现C2B2B2C的闭环,带动各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助推智慧农业特色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实行精准农业,对种植、农场管理、产品加工、安全溯源等农业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增强数据对农业生产的赋能作用。建设互联网特色村庄,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促使农村、企业、农户做得更专、更精、更强,助力那些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较高的村庄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加速加工制造业创新发展。基于安全、共享、高效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相关企业搭建实时、透明的产业信息数据链条,建设集企业生产、安全、调度、设备管理和地面储装运等功能为一体的自动化、智能化管控信息系统,实现对自动化、智能化子系统的集中运行、集中监测和统一调度。
促进乡村旅游纵深发展。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河流等自然生态资源以及地方特色农业、加工基地等特色产业资源,以“康养+休闲度假”“康养+休闲农业”等产业为发展主题,深度结合“科技+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建设智慧文旅,实现“一机游”全域智慧旅游,为政府、景区、游客等各类参与主体提供基于全流程服务和管理的智慧旅游应用体系。
4.4 推进精准服务铸就高端品质民生
发展智慧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智慧教育。为推动乡村教育公平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可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科学的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提高智慧医疗惠及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对乡镇医疗机构远程信息化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提升乡镇医疗机构在医院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监护等方面的医疗服务管理能力,奠定智慧医疗服务基础,加快推进省、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卫生院下沉,乡镇优质医疗资源向村卫生站下沉。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家庭医生式的数字化医疗服务管理方式,促使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全民。
拓展数字化服务,实现精准扶贫。深化“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使扶贫工作管理精细化、过程可视化、效果可量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农业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按照“示范引领、全域发展”的思路,推动农村电商快速落地实施,探索“农业、旅游+电商”新模式。
4.5 实施立体监管筑牢绿水青山防线
打造全面感知生态环境。一是推进环境感知层建设,重点对加工制造企业、重要工业园区等环境进行全面感知和实时采集。二是强化对农业污染的监管,重点针对秸秆焚烧、化学农药品污染、村落生活垃圾进行监测。三是加强河流治理信息化建设,对排污口水质进行常规监测和水质生物监测。四是全面監测森林资源,提高对森林火灾等灾害的综合感知能力。五是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加大对违章建筑的监管力度。
构建智慧生态环保一张图。提升数据资源的获取能力,拓宽数据资源的获取渠道,创新数据资源的获取方式,推进数据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生态环境部门业务协同。
扩展公众参与渠道和参与深度。创新公众参与方式,拓宽公众参与广度,实现线上线下参与渠道的多元融合,为政府和公众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沟通桥梁和服务平台,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4.6 提振精神风貌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
以乡风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新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乡村文化宣传教育,加快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进一步加快乡村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发展步伐,拓展和完善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强化对基层公共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和运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把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作为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建设一个互联互通、全域资源共享的公共数字文化信息服务网络,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移动端和互联网上得以传播,努力促进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的推广与应用不受时空限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维度、多领域的文化信息服务需求,提升乡村数字文化惠民项目的整体效能。
4.7 建立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建立一套科学、全面、规范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提升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寻找存在问题、明确发展方向、主动矫正纠偏的关键举措,是加快实现我国农业全面升级、全面进步、全面小康的重要指引。
以表1为例,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需遵循四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参照国内外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所采用的指标体系,重点突出数字乡村环境、应用、服务和创新等内容,同时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国内相关政策和规划作为指南,对数字乡村相关评价指标进行设计。二是全面性。指标体系一方面要充分体现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即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另一方面要反映数字技术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面应用,即产业、就业、生活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指导性。基于数字乡村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我国数字乡村的发展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中国特色数字乡村的关键特征,力求将该指标体系打造成评价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手册。四是可行性。结合我国各地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尽可能选取比较容易收集和被广泛接受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指标,以便于数字乡村的考核与评价工作的开展。
5 结 论
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对丰富的农业农村资源进行整合,以更好地满足乡镇、村落和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需求,这是更高效更便捷的乡村服务模式。以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为基地,以数字化建设为手段,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将大有所为。但在数字乡村推广的过程中,由于各乡村的经济、文化及管理水平不一,村落及群众需求差异较大,数字乡村建设要以当地需求为导向,要符合当地实情,切实做到因地制宜,以充分发挥数字化在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R/OL].(2019-05-16).http://www.gov.cn/zhengce/2019-05/16/content_5392269.htm.
[2] 刘英,王昆.吉林省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 [J].山西农经,2020(18):28-29.
[3] 郑小鸣.以“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 [N].湖南日报,2019-03-07(15).
[4] 王耀宗,牛明雷.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籌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 [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8.
[5] 崔凯,冯献.数字乡村建设视角下乡村数字经济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6):899-909.
[6] 王玉鹏.以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N].经济日报,2020-05-13(11).
作者简介:曾庆曦(1975—),男,汉族,湖南郴州人,高级咨询顾问,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产业规划等;何晓玲(1994—),女,汉族,广西贵港人,管理咨询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发展、企业转型发展、新技术应用、互联网发展模式、5G的发展和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