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深圳某中学的教师招聘中,7人中有4人是博士,这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博士竞聘中學教师是自降身份、大材小用,直呼“中小学教师队伍太内卷”。但理性来看,博士任教中学既可以理解,也有正向意义。
是理性选择,值得尊重——近些年,我们国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小学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收入稳定、带薪假期长、福利优厚……这些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踏进中小学领域。因此,博士择业向中小学“靠拢”是理性选择,并非盲目内卷,我们应当尊重这种基于自己职业规划和现实考虑的个人选择。
贡献并不逊于科研成果——拥有良好知识结构、丰富学习经验和活跃思维的博士生,如果把自身的经验和优势倾注在基础教育上,不仅能够大大提升中小学教育水平和系统创新能力,更能发挥激励带动教师整体队伍发展的“鲶鱼效应”,这样的贡献也并不逊于科研成果。
期待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高素质人才对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期待在一线城市外,地方的学校也能在政策和资源的“加持”下,吸引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加入,为更多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综合央视新闻、《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