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珊珊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1]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议,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系统,在原来的“德、智、体、美”的基础上,增加“劳”,形成五育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新时代以来,劳动教育逐渐成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劳动教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转变,劳动教育日益成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专家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以2010—2020年为研究时间,通过整理2010年以来我国劳动教育的相关文献,总结相关研究热点,并进一步探求其研究趋势,以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些许启示。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数据来源,以“劳动教育”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统计时间为2010-2020年①。由于收录文章数量较多,以及期刊水平差距较大,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所影响,所以为了提高准确性,本文将文献来源限制为CSSCI来源期刊和北图核心期刊。一共检索出509篇文献,经人工筛选,过滤掉征稿信息、会议通知以及一些关联不大的文章之后,得到有效文献391篇,将此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Bicomb2.0、Ucinet6.0和 SPSS26.0软 件 对 2010-2020年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发文量、期刊来源分布、主要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在以定量为主并与定性结合的基础上,探求2010年以来我国劳动教育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具体的研究方法及对应研究工具如下所示。
1.词频分析法。词频分析法是利用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字或者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一种文献计量学方法[2]81-91。本文运用Bicomb2.0软件对文献题录信息包括年度刊载量、期刊来源以及高频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
2.共词聚类分析法。共词聚类法是一种内容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 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 从而反映出词与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研究结构[3]88-92。本文主要采用了spss26.0软件,导入bicomb2.0中提取的词篇矩阵,利用软件的系统聚类功能分析关键词,最终获得聚类结构的树状图,直观地展示了该学术领域的重要主题和研究热点。
3.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模型建构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它主要研究了对象的社会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结构[4]88-94。本研究充分利用了ucinet6.0软件来处理共现矩阵,构建各个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模型,力图准确地描述整个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从而充分呈现出我国劳动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1.年度发文量
从图1可以看出,2010年以来,我国劳动教育研究领域核心期刊的发文量由2010年的5篇增加到2020年的201篇。其中,2010—2017年,发文量呈平缓的趋势,总体发文量低。2017年开始明显增长,2018—2020年发文量急速上升,并在2020年达到统计时期内的峰值,这也是起伏最大的时期。发文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引领,2018年9月份的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提升至与德、智、体、美同等的地位,构成五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劳动教育在这一时期发文量的增长也显著地表现出受这一政策的影响。从总体趋势来看,劳动教育研究领域发展速度增快,处于热门态势,未来几年研究热度也将持续攀升。
图1 年度发文量分布
2.主要期刊来源分布
在Bicomb2.0软件中,对众多核心期刊进行刊载量排名,最终选取前10位的期刊作为研究样本主要期刊来源,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人民教育》的发文量最多,占比达到8.95%。其次,《中国高等教育》《中小学管理》《教学与管理》《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教育学刊》这五种期刊的发文量都超过了15篇,也是较为关注劳动教育领域的期刊。总体来看,期刊水平相对较高,出版地分布于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可见,劳动教育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北部和东部地区。
表1 研究样本主要期刊来源分布
1.主要研究机构
在某一领域发文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研究机构对该领域的重视和研究程度。本文通过软件Bicomb2.0对研究样本中的作者单位首先进行去重合处理,然后按照出现频次即发文量多少来确定劳动教育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统计发现,共有245所研究机构,其中有169所机构在这10年仅发表了1篇文章,发文量占比34.49%;37所机构发表了2篇文章,发文量占比15.10%;发文量为3篇以上(≥3)的机构有39所,共发文253篇,占总发文量的一半。本文选取发文量超过5篇(≥5)的14所研究机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发文量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研究机构的发文量分布
在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11所主要研究机构均为师范类高校,可以看出,师范大学在所有劳动教育研究机构里占据绝对优势和影响力。另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也较为关注劳动教育研究领域。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发文量都超过20篇,在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中起到领头的作用。从这些研究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各有5所机构,分别占比35.71%;2所机构位于东北地区,占比14.29%;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仅有1所。可见,在劳动教育研究领域占据主导话语权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东地区。
2.核心作者分析
本文依据文献计量学著名学者普赖斯(PRICED)的理论[5]204-209,以发表论文数为N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根据公式N=0.749√max,max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论文数。在Bicomb2.0中,对397篇文献的作者进行统计,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檀传宝,有8篇。最终得到N=2.118,确定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应超过2篇,因此本文选取发文量为3篇及以上的为核心作者,如表3所示。核心作者群共14人,发文量为68篇,占总发文量的17.39%。可见我国有众多学者关注劳动教育领域并有所著述,研究领域呈现百家争鸣的特点。另外,与表2的主要研究机构分布对比发现,发文量排名前7位的核心作者全部来自于劳动教育主要研究机构中,仅有4位作者不属于表2所示的主要研究机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劳动教育研究机构较为集中,且主要来源于高水平师范类院校。
表3 部分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及机构分布
论文的被引频次可以表征论文被认同的价值,被引频次越高,其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6]880-885。对高被引学术论文内容进行跟踪分析,可以及时了解研究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以及高被引学术论文中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研究热点内容。在CNKI搜索平台,按被引文章频率依次排列文章,对排在前10位的被引文章数量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情况请参见表4。
表4 排名前10的高被引文献
从10篇文章被引的情况看,总共有993次被引用,篇均为99次。被引文章发刊日期集中在2018-2019年,和劳动教育研究领域发文量显著增长的年份一致。从作者的单位看,50%的作者来自师范大学,3位来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位来自教科研机构。从作者单位地域的分布上看,10篇文献的第一作者单位所属地区全为北方,其中8位为华北 (80%),1位为东北 (10%),1位为华中 (10%)。北部地区在劳动教育研究领域占据主导话语权。
1.高频关键词。关键词是对研究主题和核心内容进行直接的反映和高度的概括。某一学科领域论文中的高频关键词可以反映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而关键词变化则反映了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7]1-4。在bicomb2.0软件中,把含有相同意思或近似的词汇合并,并删除与之无关的词汇,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功能,最终选择频率超过10(包括10)次的词汇作为本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如表5显示,共选择了18个高频关键词,累计百分比34.46%。其中,排在前8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劳动教育”“高校”“实施路径”“新时代”“劳动”“大学生”“立德树人”“中小学”。
表5 高频关键词分布(频次≥10次)
2.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旨在使同类事物具有更高的相似性,而不同类事物则具有更大的差异性[8]41-48。使用spss26.0软件的系统聚类功能进行数据分析,得到高频关键词的聚类树状图,如图2所示。通过高频关键词的距离关系,可以清楚地展示劳动教育研究的主题和热点。
图2 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根据图2显示,我们可以将劳动教育的高频关键词聚合为四个类团。类团一,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实施研究,由“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五育并举”等关键词构成。类团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研究,由“劳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关键词构成。类团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研究,主要由“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大学生”等多个关键词构成。类团四,劳动价值探究,由“劳动价值观、体力劳动、育人价值”等关键词构成。
综合高频关键词及聚类树状图,结合阅读近年来我国劳动教育的研究文献,可以总结出2010年以来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热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劳动教育的内涵分析。“劳动教育、劳动、体力劳动、马克思主义”都指向了劳动教育自身的概念辨析。梳理劳动教育的定义,大致可分为四种主要的代表性观点:一是注重德育属性。如《辞海》中的定义:“劳动教育是德育的一项内容。”[9]383-384第二,注重智育属性。如《教师百科辞典》所述:“劳动教育对智力因素的重视非常高。”[10]317第三,注重技术教育属性。如《中国百科大辞典》所述,“劳动技术教育包括两个部分: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11]460-461第四,注重全面发展属性。有学者把劳动教育定义为:“以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12]82-84
2.劳动教育的价值研究。“立德树人、人的全面发展、五育、育人价值”都指向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层面。有学者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一环。德、智、体、美、劳五育既有联系,又有不同[13]30-32。也有学者认为,劳动教育关注个体的劳动素养发展,其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发展、价值提升和自我完善[14]22-28。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研究仍然是学者们未来几年关注的重要课题。
3.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实施路径研究。“高校、中小学、高职院校”均已纳入劳动教育实施范围,研究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并关注不同阶段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有学者针对当前劳动教育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边缘性和弱化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将劳动教育和健全完善教育保障体系相结合,实现好劳动育人的目标[15]49-51。有学者在对现实实践的反思中,总结了有效地实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方式,主要从目标系统构成、课程完善和社会公益服务活动改进三个方面来设计[16]8-10。也有学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须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好的融入与实施[17]78-81。高校劳动教育应用的研究是研究热度较高的主题,未来也将持续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将成为学者未来研究关注的焦点。
4.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再发展研究。“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聚类状况较为紧密。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劳动教育必将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也使学者们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有学者指出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分别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起点,五育融合为重要特征,时代命题为实践取向[18]12-17。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超越技术理性中物的尺度,实现生活活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19]88-95。还有学者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由传统劳动技术教育逐渐为数字劳动教育所取代[20]6-13。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发展,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劳动教育研究的热门领域。
本文利用bicomb2.0软件获取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将其输入ucinet6.0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中,通过netdraw的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形成了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关系图,如图3所示,以图谱的形式对2010年以来我国劳动教育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了直观呈现。
图3 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关系图谱
图3中正方形点就是表示高频关键词的节点,节点越大就代表这个节点对整个高频关键词信息网络的控制作用就越大,控制其他节点的共现协作能力就越强[21]37-38。两个节点间的协作关系用实线进行连接,实线越粗代表着相互间的协作关系越强。首先,从节点的大小上看,除了“劳动教育”一词之外,“新时代”“实施路径”“劳动价值观”“大学生”“中小学”“马克思主义”等关键词也具有较强控制其他关键词之间的共现能力。其次,从节点间连线的粗细可以看出,以“劳动教育”为中心,其与“新时代”关系最密切、距离最近,反映了国内学界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相对重视;同时,与“大学生”“中小学”“实施路径”“劳动价值观”等关键词的联系也比较密切,这些都是劳动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第三,从图谱的边缘节点看,“生产劳动”“身体”“体力劳动”“家务劳动”聚焦的相对较少,关注的不多,反映出随着劳动形态的快速更新,脑力劳动地位的日益提升,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形态慢慢退出劳动教育的研究领域。
根据以上分析,并结合现今劳动教育发展的状况,本文认为今后我国劳动教育领域的研究趋势有四个方面:
1.核心概念辨析化。立足于新时代,深化劳动教育概念。劳动教育作为一个具有发展性和延伸性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目前学术界对劳动教育概念的阐释仍有差异,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在数字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劳动教育内涵发生了什么变化,外延又会有哪些扩展,与传统的劳动教育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些都需要继续研究。后续的劳动教育理论研究还应深入,厘清有关概念的含义和特征,促进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理论发展,才能为今天的劳动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2.劳动价值全面化。关于劳动教育的价值,学者们见仁见智。《意见》颁布以来,强调劳动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渐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但是当前社会对于劳动教育的尊重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及文化课、艺术课等科目,需要正视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价值,明确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健体,劳动教育是构建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劳动教育研究的现实需要。
3.实施路径具体化。随着我国劳动教育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如何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具体的实施,如何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不同学段中进行教学实践,也是教育改革中极为关注的方面。目前,我国部分专家学者结合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但多以宏观为基础,理论上过强,针对实际问题提供具体的实践途径仍旧很少。因此具体的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应是后期研究的焦点,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成果验证,才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劳动教育系统。
4.劳动教育时代化。劳动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的背景是不可分离的。要使劳动教育得以贯彻实施,首先要适应当代发展的趋势。如《意见》所说:“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和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22]基于这一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从宏观政策出发的,那么如何基于时代、追随时代而又超越时代来获取新的发展,是将来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较为直观的展现了我国劳动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及趋势。进入到新时代,随着劳动教育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劳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劳动教育领域研究成果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中。研究者在坚持传统研究方法与视角的同时,也应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多维度、多理论、多实践、多方法地分析劳动教育问题。不仅要深化、细化理论层面的探讨与研究,力图为新时代我国的劳动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范式,形成相对成熟的研究领域;更要深入到具体的学校教育实施和学科课程教学问题之中,提出更具操作性的实践提升路径,推动劳动教育体系精准化的建设。在时代要求和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劳动教育的研究还需要持续深化创新。
注:
本文搜索时间为2021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