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唯
摘要:戏曲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中蕴含了我国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因此我国党和政府一直鼓励和支持戏曲进入校园。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从戏曲进校园的历史路径及特点出发,分析当代戏曲进校园的现状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戏曲进校园得到更彻底的实现。
关键词:戏曲进校园;历史路径;现状;问题;建议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需要学生进行传承和发展。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文化体现,对戏曲的学习和发展。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够使其精神得到熏陶,。因此从新中国建立之前直到如今,党中央和政府一直积极的支持和鼓励推动传统戏曲走进校园,央教育部在2016年就提出“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戏曲进校园”这一活动就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开展起来。众多学者也在不断探讨戏曲走进校园的有效途径。总之,戏曲进校园是一件有利于全民艺术普及、培养学生民族情感的大事。
一、戏曲进校园的历史路径及特点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戏曲进校园”
在戏曲走进校园之前,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大多数都认为戏曲是“邪教”,对其嗤之以鼻,直到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应聘了吴梅先生担任北京大学古乐曲教授,自此戏曲进校园拉开帷幕。吴梅先生的代表作为《戏曲座谈》,也正是由于这本书被蔡元培赏识教育所以才会招聘吴梅先生为教授。吴梅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开设了词、曲类课程。戏曲开始得到系统的教学和发展。除此之外,吴梅教授先后也在南京东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金陵大学等开展了长达20多年的任教,将古代戏曲传授给学生,并且组织了昆曲社团,指导学生排练演唱,可以说吴梅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前推动戏曲进校园的重要收人物。
特点:新中国成立前的戏曲进校园,主要是有吴梅先生引领的,其教育具有开创性,戏曲教育的层次和质量也比较高,在任教期间,他不仅关注对学生戏曲文学的教授,也关注了戏曲音乐和表演的教授。但是这一时期的戏曲进校园却存在很多局限性,其一吴梅先生本身就是在一边排斥地方戏,一边推广昆曲,其二这一时期只有吴梅先生一人引领戏曲进校园活动。因此这一时期的戏曲大多还是活跃于民间。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戏曲进校园”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部组织的《中国文学史》中队对戏曲文化进行了讲解和论述,关汉卿、王实甫、高则诚、汤显祖等戏曲大家的作品进入大学课堂。而且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中央政府陆续在全国各地建立戏曲戏剧类的学校,包括中专、大专、本科等,从而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编剧、导演、演员以及作曲、演奏员等人才。
特點:这一时期戏曲进校园的主要特点是由政府主导的,而且是受到西方教育理念和戏剧小说影响下实施的。但是其主要局限于仅仅是专业戏曲学校的同学能接触到戏曲,其他普通的学生不能深入体会戏曲文化。而且《中国文学史》这类的书籍一般只有汉语言专业的的师生能接触到,并且由于师资的缺乏,老师在讲授戏曲相关知识的时候也大多是一带而过。因此不论是普通专业的学生还是专业的戏曲学生在接触和学习戏曲文化的时候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21世纪的“戏曲进校园”
进入21世纪以后,地方省市艺校均以定向培养作为主要的教育方式,一般的高等学校也纷纷建立了戏曲社团,其中京曲社团和昆曲社团组建的比较多。2015年,由中央政府引导,戏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中央政府明确要求学校组织学生观看戏曲类节目,开展戏曲类教育课堂。
特点:21世纪的“戏曲进校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由党中央引领的,其次,他的指导思想有别于传统的文化传承,其教育的重点主要是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因此不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戏曲活动。
二、戏曲进校园的实施现状
目前“戏曲进校园”已经大面积开展起来了,形式包括戏曲演出、戏曲知识传授、戏曲人物服饰等的学习和认识等等,有戏曲方面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师生进行演出。戏曲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需要振兴和传承。开展“戏曲进校园”就是从娃娃抓起了。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声音不赞成戏曲进校园,一些学校为没有充分认识到戏曲进校园的意义。
本文为研究戏曲进校园的实施现状,运用了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抽样调查了地方的三所大学,两所中学,两小学,对学校的大体环境进行了实地观察,对校内的师生进行了一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统计总结如下。
(一)学校缺乏明确戏曲教学计划和推广计划
根据本文的调查发现,地方的几所学校内很明显缺少戏曲教学和推广,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一丝一毫的戏曲痕迹,在对师生的不记名访谈中,师生表示很少在学校内接触过戏曲文化,甚至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戏曲元素,这就说明这些学校并没有认识到戏曲进校园的重要性,因此缺少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有效的推广计划。
(二)现有的校园戏曲活动枯燥,感兴趣的学生较少
在地方个别的学校中,虽然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将戏曲引进校园,但是其戏曲活动有些枯燥无味,最常见的就是学校在校内公共场所,比如食堂、大堂等地方放映戏曲作品,而大多数的师生表示对其很不理解,甚至很不喜欢。没有学校的正确引导,这就使得学校师生越来越排斥戏曲文化。
(三)校园缺乏专业的戏曲教师
本文的调查发现,除了大学戏曲学院具备专业的戏曲老师之外,其他的中学或者小学几乎没有专业的戏曲老师,学生在音乐课上也很少几乎没有接触过戏曲教学,因此学生不了解戏曲文化有何吸引力,更不可能积极的感兴趣的学习戏曲,由此可见戏曲老师的缺乏影响了戏曲进校园的推进进度。
三、推动戏曲进校园的完善建议
(一)明确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
针对大多数学校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问题,党和政府应该加以重视。当下学校内最主要的传播戏曲文化的方式就是音乐课教学,但是在音乐课教学当中,学校却缺乏对戏曲文化的教学,这就使得校园内其他地方播放的戏曲难以被学生欣赏。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戏曲文化,需要学校音乐老师明确教育目标,制定出有效的,可实施的教育计划。让音乐的课堂上以戏曲发酵一次又一次的文化自信。争取让更多学生了解到欣赏戏曲艺术文化气息。激发戏曲的艺术渲染。当下戏曲在社会慢慢淡出大众的视野,只是年轻人不喜欢慢节奏的氛围。加上戏曲的入门很高让当下校园慢慢的也淡出了学生视角。可以通过戏曲故事的讲述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好奇心,也可以邀请戏曲届的名人走进校园,通过专业的知名戏曲演员助力教育。按部就班引导学生对戏曲的爱好,让更多学生喜爱激发传承艺术的浓烈兴趣。让戏曲成为更为广知的艺术,展开教育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二)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制定教学内容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结合每一个类别学生的特点制定特定的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和爱好。在戏曲课堂之中,学生首要理解和掌握的就是戏曲的基础知识,其次要了解剧种唱段的选择。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将戏曲与自身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攥写经典艺术融合,通俗趣味共存以及思想知识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经典的戏曲是最能体现出戏曲音乐可赏性与学习性的,经典戏曲之所以能够经久传唱、历久弥新是因为其本身具有代表性的学习价值的。因此老师可以考虑将经典的戏曲播放给学生欣赏或者教学生唱诵经典戏曲。比如《霸王别姬》、《天仙配》、《朝阳沟》等。或许传统戏曲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它的腔调和舞曲都比较奇怪,但是如果能够引领学生多听和多唱传统戏曲,自然会发现戏曲的美感和价值。最后,老师要注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主动学习始于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前准备时,用简单的物品,例如废纸片,制作一些戏曲面具,在课上让学生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可布置一个戏曲教室,装饰与戏曲相关的物品,让学生走进戏曲教室时,就像走进了戏曲舞台,这样也能更好的拉近学生与戏曲的关系。
(三)多方面研发教学资源
将戏曲引进校园,最不能忽視的就是对教学资源的研发,首先就是对教学工具的运用,比如多媒体设备、校园广播、戏曲服饰、乐器、装饰等。多媒体设备运用方面,需要学校的老师授课老师尽可能的将戏曲融入到个别的学科教学之中,比如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用戏曲片段来告诉学生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欣赏戏曲的时候也能学到相应的知识。校园广播方面,学校可以在课间或者上下学播放一些戏曲音乐,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在课间能够欣赏到传统戏曲的魅力。戏曲服饰、装饰以及乐器方面,就需要学校的乐理老师负责服饰等的采买和发放,组织学生进行戏曲系统学习和比赛,通过服饰、装饰以及乐器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学校每学期都应该安排师生参加戏曲演出活动,或者是观众欣赏参观,或者是比赛演出,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组织带动功能,让学生有机会多了解、多接触、更深入认识戏曲文华。另外也可以邀请专业的戏曲演员进入到学校为师生讲课,系统的传授戏曲知识,通过公开课或者交流教学等方式,让学校师生对戏曲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师生的戏曲鉴赏能力,也可以帮助戏曲名人获得一定的名望和声誉。
结束语
戏曲进校园活动是极其有意义的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从目前的戏曲进校园推进现状来看,党、政府、地方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戏曲进校园意义的认识和重视,从学校的戏曲教育计划着手,倡导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学校多途径开发教学资源,从而推动戏曲进校园的实施进程,争取让新一代的青少年都了解到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都能成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人。
参考文献:
[1]易可鑫.“黄梅戏进校园”的理念与实践问题新探[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4):46-48.
[2]曾心昊.非遗保护视角下的乐平市“戏曲进校园”活动意义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6):82-85.
[3]黄政.“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实践研究[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0(12):44-45.
[4]王芳.戏曲进校园的实践路径探寻[J].江苏教育,2020(81):49-51.
[5]王秀会.中小学戏曲教育教师研训的途径与方法[J].天津教育,2020(31):27-28.
[6]王馨艺.河南推进“戏曲进校园”的经验与思考[J].时代报告,2020(07):110-111.
基金项目: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科研项目成果,2018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科研立项,“戏曲进校园”有效途径研究,项目编号:CEFA2018061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