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改革的循证路径

2021-10-18 12:17尹达田建荣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育人考试

尹达 田建荣

摘   要

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改革的本质是以高考综合改革促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并进而实现高考综合改革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和谐共震。我国具有深厚的应试教育社会背景,而尊重人之主体性、遵循人之差异性、坚守人之过程性、恪守人之发展性是高考综合改革的本质内涵。由于普通高中教育长期困于“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文化背景之下,形成了“一刀切”和“两手抓”的应对手段。因此,必须依据循证实践的技术路线,立足我国现实证据,做好“招考教学”的顶层设计,并借鉴国外有益证据,做好“基于证据”的协同创新,从而开辟一条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改革的循证路径。

关键词

高考综合改革  育人方式改革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循证实践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把“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重点任务,强调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而普通高中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因此,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改革的本质是以高考综合改革促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而实现高考综合改革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和谐共震,这就需要依据循证实践的技术路线,以持续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为前提,以实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为目标,探索统筹推进高考改革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循证路径。

一、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与普通高中改革的社会背景

1.普通高中改革难以绕开应试教育的文化背景

我国具有深刻的应试教育社会背景,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积极意义,客观上为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公元591年隋炀帝设立了进士科,奠定了我国科举制度的基础,经历唐代的不断完善,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科举制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考试目的单一、考试内容陈旧、考试方式落后等弊端,甚至成为统治者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与工具,直到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在我国存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才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科举犹如古代的高考”“高考犹如现代的科举”[1];科举制造就了古代的应试教育,高考必然形成了现代的应试教育。原因在于“考试”是升学的唯一途径,“分数”是继续深造的“通行证”。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应试”在客观上起到了个体社会地位自下而上的“合乎情理”的流动,其本质上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与幸福人生的期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考压力其实并没有丝毫减轻,由于社会用人单位对招聘员工“唯学历”“唯重点”的标限与推崇,更激发了人们对升入重点大学的极大热情与兴趣,而事实上也确实存在着高学历与低学历、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婚恋、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这种社会需要、人心所向对学校教育的最大要求,就是实施应试教育,以便践行并实现高考考出高分、入读心仪大学、将来拥有美好人生的思维逻辑,而学校教育作为向社会提供的一种特殊服务,就势必铸就了“辦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高喊不止、应试教育常抓不懈”之景观。

2.高考综合改革是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有效回应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正式博弈始于1994年,中共中央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自此揭开了一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高考综合改革本质上是对应试教育的彻底否定,更是对素质教育的热情呼唤,这是由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初衷决定的。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更是一个考试大国,但不是一个考试强国,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上千年,沉淀并形成了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文化。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迎来了我国“新高考”时代,赋予了高考以科学的目的、鲜活的内容与先进的形式,同时也反映了新时代的要求。

高考综合改革不是取消考试,更不是否定高考,而是充分尊重在我国长期存在的以科举制为基本形式的应试教育之现实,顺应时代要求,遵循改进应试教育、改变应试教育、改革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渐进革命”路线,不是先破后立,而是一边依旧吸新,一边立新退旧,不回避,不逃离,积极应对,力求稳妥,最终归于“新”,这是基于“新高考”本质要求的普通高中教育决策智慧,更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学校特色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所明确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目标中,高考分类考试是“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新高考”时代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因为综合评价是高考分类考试的重要形式,而多元录取是高考分类考试的必然结果。

具体来说,高考分类考试的现实表现是专本分类考试、强基计划、不同科目组合考试、国家与地方免费师范生项目、地方农村专项计划,音体美飞空招考、军公招考以及加分政策调整等,而尊重人之主体性、遵循人之差异性、坚守人之过程性、恪守人之发展性是“新高考”改革的本质内涵。但是,由于教育资源尤其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在没有或找不到更好的人才选拔方式之前,采行高考分类考试无疑是必然的科学的正确的战略选择,因为高考分类考试直接引导考生的合理分流发展、科学分类深造,也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分类施教、分流培养,以实现培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人才。

高考综合改革的本质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上述目的的实现,而家长依据孩子特点、学生依据自身特长、高中学校依据现实需要作出相应的取舍成为“新高考”时代的现实要求,这就促使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出恰切的调整,以满足与平衡诸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现实诉求。

二、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与普通高中改革的现实挑战

1.普通高中改革亟需高考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

普通高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入口”和基础教育的“出口”,升学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应试教育文化在我国四处蔓延,但“新高考”时代的到来,高考分类考试的本质与要求决定了高中学校原有的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系统面临着彻底崩溃与重新改造,普通高中教育由于长期困于“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文化背景之下,形成了“一刀切”和“两手抓”的应对手段,因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难得的发展机遇。

首先,普通高中教育的所谓“一刀切”具体表现为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高考怎么考就怎么教,把分数作为评价师生的唯一标尺,把考试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把升学率作为评价班级、学校的唯一指标,把封闭式管理作为教育教学的强力保障,把强化年级组权力、削弱教研组作用作为提升升学率的重要手段,以名校办分校政策为契机抢占、扩大应试教育地盘等等,集中体现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向分数看齐,而假借素质教育之名而推行应试教育之实是高中学校教学的惯常做法,由于“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导致“成为几十年来始终因循守旧的重要阵地”[2],甚至出现了课间不允许离开座位、课外活动正常上课、非高考科目被强行挤占、教师教书不育人、自习检查“抬头率”、师生串通考试作弊、动辄体罚学生等非常景观。

其次,普通高中教育的所谓“两头抓”具体表现为抓“优等生”与“差等生”,把“优等生”视为实现学校办学目的、扩大学校知名度、提高学校影响力的重要资源,而把“差等生”仅当作学校“创收”的“物品”,“差等生”只要不“违纪”就不管不问,而一旦“违纪”就严厉打压且确保不使之退学以便缴纳高额学费。

上述普通高中教育“一刀切”与“两头抓”的手段,违背了人性发展,违反了教育本质,戕害了师生健康,侵害了学生权益,影响了学校声誉,破坏了教育公平,扭曲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路线,阻碍了教育强国梦的实现。因此,普通高中教育亟需发挥高考的“指挥棒”功能,以高考综合改革来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改观。

2.高中育人方式变革需要高考综合改革的助力

当然,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尽管“符合人才选拔基本规律”,但也要对此有正确的“理性认识”,英语即使退出统考也不意味着英语不重要,一年多考机会也几乎无法打破“一考定终身”,推行分数等级制也不大可能减轻学业压力[3],而因材施教、因材施管、因材导学、因材报考才是“新高考”时代的客观要求。

首先,高考分类考试以及专项计划招生促使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专本分类考试体现了分层选拔人才,节省考试成本,这就要求高中学校实施分层教学;“强基计划”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这就要求高中学校要做好科学引导;不同科目组合考试体现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理念,同时也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分文理科,这就彻底打乱了普通高中教育原有的一套教育体系,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规定,推行“选课制教学”与“走班制教学”;国家与地方免费师范生项目旨在提高教师新生力量的优化,这就要求高中学校按照学生的意愿率先做好职業发展教育,实施职业规划教学;地方农村专项计划目的在于实现基于城乡教育差别的教育公平与公正,这就要求高中学校针对农村生源搞好宣传,并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其次,各类特色人才招生机制催生普通高中由升学指导转为生涯发展规划教育。音体美飞空等招考旨在为有某一专长的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由于对音体美考生专业要求较高,对飞行员、空中服务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对音体美考生实施文化课与专业课“双线”教学,对飞行员、空中服务员考生做好遴选与引导;军公招考旨在培养军公人才,优化军公人才队伍,对文化课与身体素质要求都比较高,这就要求高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志愿与身体素质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尤其军校、公安等招生,要做好宣传与指导;加分政策调整,“并不意味着被取消竞赛类、奖励类等测试项目不重要”,而是要高中学校教学“重视学生特殊能力的培养”[4]。

由此可见,高考综合改革对于普通高中改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来实现的。“新高考”背景下的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应试教育,而最大机遇在于自身的“突围”与“重塑”,“突围”与“重塑”构成了“新高考”时代普通高中改革的两大主题。当然,普通高中改革不要仅希望于高考综合改革,因为普通高中改革归根结底是要通过自身无数次的“调适”来适应高考变革。

三、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与普通高中改革的路径选择

1.立足现实证据,做好“招考教学”的顶层设计

突围的目的是重塑,而重塑的是学校教学育人之回归。英美德等国都是教育强国,似乎并不存在“应试教育”之困扰;与我国同处东亚的日韩等国,尽管与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深刻的社会联系,也都存在着类似“应试教育”之困境,但日韩高中学校教学正在走向脱亚入欧,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实践强调“题海战术”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日韩高中学校教学所强调的实际操作能力本质上是对在“做中学”的尊崇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追求,而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所采行的“题海战术”只是一种类似情景模拟的侥幸心理,目的是提升“应试”能力。

首先,重新规划中小学教育制度,改革学制安排并推行弹性学制。小学基本学制为5年,初中与高中合并,将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等中等职业学校并入中学组建为“综合中学”,基本学制为5年,实行中小学10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以通识教育为主,重视生涯发展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只要学生通过了中学学业水平考试、获得了中学毕业证书,“综合中学”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普通高中教育升学压力问题。

其次,要实现大中小学学制的有效衔接与精准匹配。中学毕业生的升学有两条途径,一是注册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是参加高考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而要参加高考就要先接受一年的大学预科教育,被录取者继续沿着学术研究之路走下去,没被录取者则可注册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这就解决了当前普通高中教育的应试教育问题与“一刀切”问题。

第三,深化高考制度改革,推行高考社会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否参加高考,如何参加高考,参加何种高考,都是考生自己的事情,国家与社会只为考生提供一种平台而已,这就彻底断裂了高考与中学教育的联系,更不会出现在高考期间一切为高考让路的非常景观。

面对应试教育文化之根基与素质教育文化之成长,“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改革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综合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化发展,而教学在普通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教学的突围与重塑,成为实现高中学校转型发展的核心内容与重要因素,这就需要高中学校立足国情,善于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勇于走出一条能够平衡各方力量、满足诸多教育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转型发展之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不仅是高中教育的问题,也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因而要彻底解决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2.借鉴国外证据,做好“基于证据”的协同创新

循证实践所秉持的研究者、管理者、实践者以及实践对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为高考综合改革与普通高中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遵循的实践框架,这就需要在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与普通高中改革的行动中重视“证据”,既要充分尊重研究者所生产的证据,加强相关研究,又要重视管理者对证据的规范,保证证据的可行性,还要注重实践者对证据的验证、持续改进与完善,更要从实践对象那里直接获取一手材料。针对高考综合改革与普通高中改革的统筹推进而言,必须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有效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将该经验吸收为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与普通高中改革的“证据”。从根本上来说,一切改革都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尽管英美德日韓等国高考大都是社会化报名、高校自主招生,这与我国国情存在差异,但这些国家普通高中改革经验也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突围现实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因为我们要做的就是为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与普通高中改革探索循证路径。

英国高中学校办学模式日益具有“多样性、选择性、实用性与协调性等特点”[5],很好地解决了英国普通高中教育需求与供给之矛盾。美国高中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得益于高中与高中后教育有效衔接,完善的学习系统,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推行多元评价机制。而我国高中学校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文化影响下形成了适宜于应试教育的一整套办学机制:教育目标单一,年级设置死板,教学步调整体推进,生涯教育缺失,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陈旧,评价机制僵化,等等。德国高中教育推行“双规制”,高中学校也相应地形成了两个不同发展方向的教学范式,我国目前高中教育基本上是采取的德国的双轨制,即从初中就把学生分流到普通高中与职业中专(或职业高中),但德国普通高中实施的关键是文科中学,“二战”后又形成了完全中学,德国职业中学强调学用结合,重视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

亚洲教育强国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综合高中,推行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高校招生选拔一体化改革,而重点实施教学改革与学习革命,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当前日本已全面引进远程教学系统,努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56所“超级全球高中”(Super Global High School,SGH)。邻邦韩国一直都致力于高中教育改革,高中教育办学多样化、培养目标多元化、教学方式灵活化、课程内容时代化是其重要特点,特别重视精英教育,力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改变应试教育之魔咒,韩国高中入学采用“人性与动机”评价办法,尽管韩国高考向来被比喻为“考试地狱”,高中学校教学采用“魔鬼式训练”,但韩国一直推行多样化招考方式,尽量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英美德日韩等国高中教育改革与教学革新,不回避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是采取外围切入完善制度设计、微观透视推行特色发展、紧抓关键推进招考改革、围绕核心实现多维衔接,为我国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与普通高中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与启示。

总之,要实现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改革,必须正视我国应试教育文化背景,深入分析“新高考”改革的本质要求,直面普通高中教育的挑战,参悟普通高中教育的机遇,尤其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实现中国化改造,而只有重新规划中小学教育制度、实现大中小学学制的有效衔接与精准匹配、推行高考社会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只是治标不治本。

参考文献

[1] 刘海峰.高考存废与科举存废[J].高等教育研究,2000(02):39-42.

[2] 田建荣,尹达.论我国“后新课改”时代的学习革命[J].当代教师教育,2016(02):1-6.

[3][4] 李木洲.新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的应对[J].现代教育管理,2016(06):49-53.

[5] 孔凡琴.试论英国高中办学模式选择的特色与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10(11):23-28.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育人考试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