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中情境的阅读与理解

2021-10-18 10:49徐烈海
师道·教研 2021年9期
关键词:数学模型算式现实

徐烈海

一、引入丰富的现实情境,促进学生发现情境中的共同属性

1.找准切入点。选择合适的现实情境,要基于学生认知的起点,同时能为后面建立数学模型起到铺垫作用。如“加法的含义”这一课,“加法”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在选择情境时最好从“数的抽象”开始,让学生经历回顾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悟单个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发展数感,对接下来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选择合理素材。合适的情境能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分析和发现问题,了解或初步体验数学的过程。如“加法的含义”需要学生认识到“两部分合并”,由于一年级学生几乎没有数学学习经验的积累,只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实情境中感悟。教学中可以分两个层次来促进学生建立表象,第一层面是观察动态情境图,或学生身边的事例,并配合描述动态过程的手势动作,让学生感悟“两部分合并”过程,初步感悟加法的意义;第二层面观察课本提供的静态主题图,阅读图中信息,观察图中前后变化过程,让学生观察、交流这一过程中的变化和“箭头”的作用,再次感悟加法的意义。

3.顺势而为地引导。教学中根据学生阅读到的情况而互动,教师就学生的情况顺势而为地引导,能有效调动和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更加具体而集中。

二、閱读与理解情境中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基本的数学模型

1. 阅读并多元表征共同属性。学生在进入小学前能正确计算10以内加法,但获得的计算能力大多属于由生活经验延伸而形成的记忆,因而加法含义还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对加法算式的理解更为肤浅。通过阅读与理解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加法模型,理解加法的含义,需要多元表征,利用现实情境、手势动作、抽象图形等,让教学呈现可视化过程,促进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找到共同的属性。

2. 理解并剥离非本质属性,建立抽象模型。要达到深度教学、深度学习就需要把现实情境中非本质属性进行剥离,建立抽象模型。

三、建立数学模型结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

1.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可以从已有的数学事实出发,凭借一些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形式来推断某些结果,获得新的发现。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加法模型,教学中从点子图出发,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再结合点子图正确列出算式。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建立数学模型,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采用先观察、对比,交流棒棒糖、蝴蝶、花朵和气球等现实情境,并结合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再对照抽象的点子图,找到两部分中表示的对应点子数和具体数量,引出加法算式,才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

2.认识数学模型。概念的形成与理解是建立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相互割裂的状态。一年级学生之前可能会认识、会读、会写加法算式模型,但基本上不清楚加法算式模型的含义、价值和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要正确介绍“加号”,示范读、写加法算式,并结合情境加以解释,才能促进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

受知识与经验的影响,无论是抽象过程、建立数学模型过程,还是认识数学模型过程,都不能忽略现象情境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时刻体验数学与这些情境的联系,从而加深对数学模型的理解。

四、应用数学模型解释生活情境,理解并体验数学价值意义

1.找到数学模型与现实情境间的联系。抽象过程是从大量情境中找到共同属性,这些共同属性还能继续有新的情境与之匹配,为了让学生再次体验现实情境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可以设计通过静态或动态图片找到与之匹配的算式并说出理由。

2.根据模型解释现实情境。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寻找加法同属性的范围,和观察的角度,加深对模型的理解,设计根据算式说一说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完整表达,能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到加法的作用和实际意义,使学生在头脑中获得加法的数学结构和表示的意义。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数学模型算式现实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古塔形变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