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佳 汪鸣华 张静
【摘 要】目的:研究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42天盆底评估有盆底功能损伤的患者为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予以盆底肌肉锻练,观察组予以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盆腔器官脱垂率、尿失禁率、锻炼后的性功能评分(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以及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测试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腔器官脱率以及尿失禁率分别为:0.0%(0/40),0.0%(0/40),对照组患者的盆腔器官脱率以及尿失禁率分别为:10.0%(4/40),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功能损伤患者通过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盆腔器官脱率以及尿失禁率,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以及性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临床疗效
女性人群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是常见现象,常见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妊娠以及分娩。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体积越来越大,胎儿的压迫增加孕妇盆底肌压力。另外,孕妇在分娩时,产道扩张,损伤盆底肌纤维及神经,盆底胶原组织变薄,尿道支持结构受损,进而损伤盆底肌,最终引发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会使患者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痛等,严重困扰了女性的日常生活。因此,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十分重要的[1]。通常情况下,一般会通过盆底肌肉锻炼进行康复治疗,但是,实际治疗效果一般,因此,本次研究,作者以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42天盆底评估有盆底功能损伤的患者为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分析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的康复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所示。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42天盆底评估有盆底功能损伤产妇患者为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予以盆底肌肉锻练,观察组予以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年龄22岁~35岁,平均年龄(26.84±3.46)岁,孕周39周~41周,平均孕周(39.57±1.54)周。对照组,年龄21岁~35岁,平均年龄(26.78±3.41)岁,孕周39周~42周,平均孕周(39.63±1.59)周,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于同意书上签字,得到院内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孕周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盆底肌肉锻练,观察组予以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盆底肌锻炼方法:收缩盆底肌肉,持续5秒,然后放松5秒,每天反复锻炼三次,每次持续15分~20分钟,需要持续锻炼1个月。
电刺激疗法:使用VISEE盆底康复仪,设置脉冲宽度参数在20μs~750μs之间,设置阴式探头的参数在8Hz、10Hz之间,电流的大小,需要以患者的自感肌的跳动情况为根据,进行合理控制,直到患者不产生痛感位置,后期,可以逐渐提升电流的强度。治疗时间10次/疗程/月,避开经期,两次治疗可间隔1天~2天,需完成一个治疗疗程。
生物反馈治疗:使用VISEE盆底康复仪将患者的疲劳度、阴道肌力以及电位值转变为听觉或者视觉信号,患者做膀胱生物反馈、肌肉生物反馈等康复训练。治疗时间10次/疗程/月,避開经期,两次治疗可间隔1天~2天,需完成一个治疗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盆腔器官脱垂(POP-Q评分)、尿失禁率以及锻炼后的性功能改善情况(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
1.3.1 盆底肌张力:分为5个级别:Ⅰ级为:阴道肌肉收缩<1s;Ⅱ级:阴道肌肉收缩为1s;级:阴道肌肉收缩为2s;Ⅳ级:阴道肌肉收缩为3s~4s;Ⅴ级:阴道肌肉收缩>4s。等级越低,表示患者的盆底肌张力越差。
1.3.2 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通过阴道表面电极对盆底肌潜在运动电位进行记录。
1.3.3 盆腔脏器脱垂POP-Q评分法:分为0、Ⅰ、Ⅱ、Ⅲ、Ⅳ度。0度表示无脱垂;Ⅰ度表示脱垂最远端在处女膜平面上大于1cm;Ⅱ度表示脱垂最远端在处女膜平面上小于1cm;Ⅲ度表示脱垂最远端超过处女膜平面大于1cm,但小于阴道总长度-2cm;Ⅳ度表示下生殖道呈全长外翻,脱垂最远端即宫颈或阴道残端脱垂超过阴道总长度-2cm。
1.3.4 压力性尿失禁:腹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的从膀胱中流出,分为3级。Ⅰ级:只有在发生剧烈压力下,如咳嗽、打喷嚏或慢跑。Ⅱ级:发生在中度压力下,如快速运动或上下楼梯。Ⅲ级:发生在轻度压力下,如站立时,但患者在仰卧位时可控制尿液。
1.3.5 性功能评分:通过性交痛和性生活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测试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性功能评分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盆腔脏器脱垂率以及尿失禁率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盆腔脏器脱垂率以及尿失禁率分别为:0.0%(0/40),0.0%(0/40),对照组患者的盆腔脏器脱垂率以及尿失禁率分别为:10.0%(4/40),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耐受测试平均值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完善,二胎政策的开放,人们不仅对胎儿发育重视,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成为社会、家庭、医院关注的问题。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见病,如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交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问题提到一定的认知高度。一部分产妇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的配合度有所增加,但依从性及自律性不高,产后盆底损伤未能及时恢复,有可能导致盆底肌功能下降,将发展为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阴道松弛、反复阴道炎症发作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在临床中一般表現为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以及生殖道损伤等情况。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妊娠以及分娩。相关研究表明[3]:产次的增加,会使盆底肌肉损伤程度更高。在妊娠期间,胎儿逐渐长大,子宫随之扩张,会长期牵拉神经、盆底肌肉、筋膜以及韧带,进而引发慢性损伤,与此同时,孕妇在怀孕期间,其激素水平会出现明显变化,进而改变盆底胶原纤维组成成分,使其支撑能力大大降低。在通过阴道分娩时,胎儿先露部分,会发生持续性挤压盆底,从而增加盆底承受张力,进而损伤盆地结构,降低盆底肌张力,患者于早期临床中会发生尿失禁、阴道松弛等情况,如果无法及时纠正治疗,则会引发膀胱膨出、直肠膨出、脱垂等疾病,严重影响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少数的女性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
临床中通过盆底功能锻炼治疗,能够使产妇的盆底肌功能以及盆底肌力得到改善,但是,通常状况下,治疗效果相对较差。近些年来,生物反馈疗法以及电刺激疗法被广泛应用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生物反馈疗法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将患者的生物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将其转化为能够直观观察的曲线以及数值,通过反馈,对患者的大脑进行刺激,从而调控身体功能,让患者自主的对脏器活动进行控制,从而使患者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缩短治疗时间;电刺激疗法能够提升肌肉兴奋性,使部分受损的神经细胞唤醒,从而使阴道、尿道括约肌、肛门肌肉收缩度大大增强,另外,还能够将盆地的血液循环进行改善,优化新陈代谢,快速恢复盆底张力,进而有效治疗患者[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率、尿失禁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性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有盆底功能损伤的产后患者同时行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以及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增加盆底肌张力、降低盆腔脏器脱垂率、尿失禁率,提高性生活质量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艳娜,甘桂萍,张伟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0,43(5):393-397.
[2] 王威.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20,38(6):562-564.
[3] 季佳,陈锦霞,杜楠楠,等.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女性盆底肌康复影响的Meta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3):7-11.
[4] 周赵,刘春花,邓翠艳.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