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清 王棋
〔摘要〕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共同体思想的探索,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后,又创新性地提出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全球性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理念,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智慧。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理念。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中,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可以有效阻止疫情的全球蔓延,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合作。而同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运用,又有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全人类。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数字赋能
〔中图分类号〕D52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1)05-0083-07
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是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它极大地便捷和扩展了人类交流与合作的空间,推动着全球化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并使整个人类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很大程度上已经作为一种事实存在于现实的国际社会之中。并且,尽管其以网络形态存在,但也并非完全就是虚拟的,它实际上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非常密切,诸多表现形态就是现实世界在网络世界的映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对全球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十分重要。
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打赢全球抗“疫”阻击战的重要理念
“共同体”一词表面上看是一个非常中性的词,但它实际上带有很强的情感色彩。在亚里士多德眼中,城邦就是一种共同体,其目的在于追求“善”。他说:“所有城邦都是某种共同体,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因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着他们所认为的善),很显然,由于所有的共同体旨在追求某种善,因而,所有共同体中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一定是至善。这种共同体就是所谓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1〕而齐格蒙特·鲍曼设想的共同体,情感性更明显。他认为,“共同体是一个‘温馨的地方,一个温暖而又舒适的场所”〔2〕,“在共同体中,我们能够互相依靠对方”〔3〕。张康之、张乾友则对共同体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人类社会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出现的,在人类历史上的不同阶段,共同体的形式和性质都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人类的共同体形式属于家元共同体的范畴;在工业化的过程,人类建构起了族阈共同体;全球化和后工业化将预示着合作共同体的生成。”〔4〕可以说,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存在,对共同体非常关注,并且存在一种天然的向往。
共同体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共同体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了深入考察。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承载着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和价值关怀。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论述了“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条件和基本特征,他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后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6〕,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7〕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其能,按需分配”。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有消灭私有制,消灭社会分工,才能谈得上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二是未来社会的组织形态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里,作为阶段专政工具、具有高度强制性的国家已经消亡,组织形式是“联合体”,类似于一种弱强制性的社会组织形式,从而,也使得人有条件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当今时代,树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十分迫切而且必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全球性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理念,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政治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2011 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國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其中提出:“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8〕这表明,中国政府认识到了“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开始探寻人类社会关于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顺应时代形势的新型共同体。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出对人类整体利益的关怀。2015年9月,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要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全人类命运共同体” 〔9〕。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全面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更加系统、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其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性思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整个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共同挑战也越来越多,有些全球性问题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则使人们明确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再次证明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各国在发展本国利益时必须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疑可以加深人类对自身命运整体性的认识。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各个国家将乐于与他国协商合作,坚持公平、均衡、普惠、互利、共赢的原则。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交流,共同进行应对。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起来,合作抗“疫”,显得十分重要。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丰富和发展过程中,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在网络治理领域需要努力实现的一种理想。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习近平指出:“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10〕;“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11〕。在这里,习近平把人类共同命运体的主张运用到网络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习近平还提出了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2019年10月,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为主题,大会组委会发布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此项文件从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等四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实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路径。〔12〕国际社会对此予以高度关注,认为中国提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维护网络空间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新全球化时代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一项观念性公共产品,是打赢疫情攻坚战的重要理念,体现出患难之际国际社会守望互助的真挚情谊。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命运共同体中,休戚与共,命运攸关。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味着要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共同发展与合作治理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一行动关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是国际社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做出的重要选择。通过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可以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全人类。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对于国际社会合作抗“疫”极其重要,关乎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应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抗疫的思想共识和合作基础。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可以防控、弥补、解决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国际社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符合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而且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同时,我们也可以关注到,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大力推动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加深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共识。
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有效阻止疫情的全球蔓延
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医疗效率、分享防疫信息、加强防疫合作、节约医疗资源、加速医药研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充分证明,对于重大疫情的预警、应对、管控、治理等,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但是,网络信息技术赋能可以为重大疫情的预防、诊治、管控提供有效途径。〔13〕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政务系统进行疫情防控非常重要,并采取了分享信息、激励民众、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等许多创新性手段,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互联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国际社会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疫情防控,初步形成了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共识。中国在这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协助许多国家加强跨境远程医疗建设,通过远程防疫会议、远程医疗培训、远程诊疗系统建设等工作与许多国家共享防疫经验与信息,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动。
当前,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应用网络技术手段来提升防控疫情的能力。一些城市把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感知、数据处理、城市应用、智能调度、智慧监控与疫情防控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各部门、各行业的资源共享,实现统一运营和调度,以及疫情一体统筹、一体防控。比如:一些地方利用公安、交通、通信、医疗等脱敏数据,识别和寻找密切接触者,从而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一些地方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以较小成本降低政府、市场、社会和民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治理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匹配度。当然,数字化治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平台或技术工具,而是包含了平台、工具和各种制度建设在内的综合网络生态体系的构建。社会治理也要养成数字治理思维,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防止数字技术的滥用,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的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有助于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确保实现精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疫情信息统计分析,到流动人员健康监测,再到疫情态势研判,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筑牢疫情防控网,为科学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数字抗疫是抗疫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数字信息系统和接觸者追踪机制,疫情可能会蔓延得更为迅速,更为难以控制。许多国家将网络平台作为恢复人员流动的必要条件,并非常重视国际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例如:借助数学模型,通过搜集人口流动信息尝试刻画疾病的传播特征,或通过地图导航类APP查看人员密度的热力图来避免前往或途经人员密集地,以此作为防疫依据。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扩大网络信息技术运用的广度与深度,才能有效提升防控能力。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有助于减少数字鸿沟,发挥互联网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目前,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但数字鸿沟问题也非常突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群体能够获取网络信息、使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差异很大。世界上仍有不少国家或地区经济落后,甚至没有网络,连最基本的电力、医疗卫生环境也难以保障,这些地方传染病的防控面临很多困难。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解决医疗资源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间的分配不均问题,特别要警惕疫情对贫穷国家的“溢出效应”。世界各国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去帮助欠发达地区防控疫情,采用各类政策措施和技术手段缩小各国之间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提升公众数字技能,化解技术短缺、技能不匹配等风险。〔14〕中国协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跨境远程医疗建设,通过远程会议和线上医疗课程培训、跨境医疗系统等与世界多国促进信息共享,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动,共享医学科研数据、疫情防控和救治经验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国际社会要大力倡导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医疗援助,搭建免费的国际医生交流中心,减少数字鸿沟,推进各国各地区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与有经验的医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或者通过参加有救治经验的医院进行的直播课堂实时交流最新疫情防控信息。
三、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当前,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全面塑造和改造社会,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更凸现了互联网在社会生活领域,特别是经济领域的重要作用。随着疫情蔓延,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遭遇严峻挑战,各国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加强移民管理和防控边界的措施。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可以有效防范因疫情导致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减缓的风险,为各国参与全球经济活动提供平台。并且,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還可以缩小不同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让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全人类谋福祉。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可以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遏止孤立主义情绪和逆全球化思潮。伴随一些国家孤立主义倾向的出现,一些人利用底层民众在全球化中的失落感和被剥夺感,趁机转移国内矛盾,以掩盖本国政府应对疫情的不足,这些都将削弱经济全球化的互信基础。当然,经济全球化并不会因此而逆转,各国也不会由此回到信息孤岛状态。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全球传统行业尤其是服务行业步履维艰,许多中小企业濒临破产。推动网络经济发展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促进数字经济的智能化发展,推进全球数字金融技术进步,实现制造业全链条的数字化,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各国应该深化合作,以共进为动力、以共赢为目标,走出一条互信共治之路〔15〕,从而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应对疫情冲击已经成为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契机。我们可以发现,应对疫情的措施与数字技术发展趋势高度吻合,未来新兴产业和技术发展绝大多数都是与互联网相关联的。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使全球经济受到了重大冲击,但这种挑战也给经济转型带来了契机,催生了非接触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非接触配送、无人工厂、数字金融、网络直播带货、在线会议、云旅游、云看展、VR看房等新业态获得长足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迅速发生变革,非接触新经济从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管理范式等多个方面塑造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形态。这些非接触新经济形态都需要借助互联网,具有跨国性或全球性特征,因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有助于这类新经济形态的发展。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经济发展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状况下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路径。互联网经济具有科技属性,有些传统行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重塑和改造。同时,推进网络经济向智能化发展,提高数字金融全球化水平,实现制造业全链条的数字化。全球物联网也是发展网络经济的一个抓手。这次疫情对于网络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负面影响尤为严重,数字鸿沟导致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疫情信息收集、数字经济发展、国际技术合作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这种背景下,特别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致力于信息化建设、数字经济模式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缩小各个国家、各经济体之间的数字鸿沟,让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全人类谋福祉。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有效化解因疫情导致的国际经济交流联系减缓的危机,可以为各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提供有利环境。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经济联系,有助于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能力。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使全球经济活动的热度骤降,对于各国来说,能够在控制疫情和稳住经济中求得两全是十分重要的任务。这迫切需要各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全球经济复苏要坚持包容、开放、发展导向,促进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是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更广层面扩大治理共识,不断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机制、治理规则,进而推动治理实践的发展,提升治理的有效性〔16〕。同时,应警惕宏观经济负外部性,减少或者消除宏观政策溢出效应,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健康发展。
通过采取非常严格的管控措施,中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并实现了非常快速的复工复产,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这无疑给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信心。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努力承担大国责任,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贸易,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新动力。抓住数字机遇,共谋合作发展,是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选择。各国政府、企业在内的各利益攸关方理当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全球责任,共同推进全球数字治理,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强网络国际合作有助于推动国际网络空间治理
新冠疫情防控是对全球公共危机治理体系的一次全方位大考,疫情、网情、舆情等多重因素交织,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自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网络攻击激增,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同时,利用网络电信手段实施违法犯罪和散布虚假防疫信息等危及社会公共秩序的案件数量上升,弱势群体在网络环境中变得更加脆弱,针对儿童的网络犯罪呈现出激增的态势。疫情还冲击着部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一些国家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疫情期间严峻的网络违法犯罪态势,凸显了当前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严重赤字,也体现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应注意到,构建共有共享共赢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加强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各主体的沟通与合作,形成立体协同的治理架构。〔17〕
这场公共危机对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强网络治理的国际合作提出了新要求。各国政府在疫情期间应当进一步加强协作,共同应对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重大网络安全挑战。恶意网络活动与新冠病毒一样在传播上都无视主权与国界,其攻击行为往往牵涉多个国家的利益,只有各国政府间通力协作才能有效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各国早就意识到网络空间的重要价值和战略意义,并都在加紧制定各自的网络空间发展战略,努力维护网络安全,并加紧争夺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但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文化背景、发展程度、政治立场等方面的不同,目前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法律体系尚未形成,法律缺失掣肘、犯罪预防监测能力不足、境外取证合作困难和赃款追缴难等问题突出。网络空间独特的技术架构、虚拟与现实交织、安全与发展联动等根本特性决定了其与一般“共同体”具有显著差别。因为网络违法犯罪大多具有跨国性,所以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非常重要。
虽然国际社会存在一定的打击网络犯罪的共识基础,但由于国家间政治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利益诉求的不同,构建打击全球网络犯罪体制机制仍然存在很大困难。同时,发展中国家网络发展水平、技术能力等较为薄弱且不平衡,造成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协调机制不完备。这都要求世界各国必须要对各自的国内法律规则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各国国内法的执行得不到国际法律文件的支持,那么网络空间就会成为“避罪天堂”,变成名副其实的法外空间。因此,推进全球网络法治秩序的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各国治理跨国网络犯罪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必须加强对网络空间的安全管理,通过国际法的制定为各国打击网络犯罪和实行网络合作提供坚实完整的法律基础。
网络安全在疫情防控中也极为重要,是各国抗击疫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或地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状况以及相关安全机制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政府与行业企业网络的安全均衡、公共网络设施与私人网络设施的安全均衡、一般公众与弱势群体的安全均衡等问题。网络犯罪的全球性特征直接将这种不均衡转化为犯罪机遇和执法漏洞,从而形成网络信息安全的短板。目前,受到网络犯罪攻击最为严重的机构或行业主要包括:健康卫生系统、金融服务系统、政府和媒体。各国的计算机应急响应组织、网络安全技术社群、网络安全企业不能用传统的执法手段去预防与避免网络犯罪,应当进一步加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网络有害信息的防控,共同加强疫情期间网络安全合作。此外,由疫情延伸出的次生灾害也需要公私合作加以应对,也要高度重视推进网络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的多元化。2020年9月8日,中国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提出全球数字治理应遵循“秉持多边主义、兼顾安全发展、坚守公平正义”三原则,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符合国际社会共同期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如何平衡公共安全与个人数据隐私之间的关系也面临新的难题。一些数字信息特别是一些跟踪个人和强制隔离的干预措施,可能侵犯隐私。即使使用匿名数据,仍存在隐私泄露和对个人进行身份识别的风险。密切接触者追踪系统也同样存在网络安全风险、数据泄露和被勒索软件攻击的可能性。在这一背景下,有国际组织已经发出警示,对于不加审慎评估就暂停适用个人信息保护等基本人权保障规则,或者借遏制疫情之名过分干预公民基本权利的倾向,必须警惕。如果因疫情的特殊性和应急性对个人信息、隐私权等权利的保障有所松动,那么,在疫情结束之后,仍应当重新回归到人权保障的基本框架之中。这就需要各国在不违反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公民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的前提下,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控机制,铸牢网络安全防护屏障,形成审慎理性的数字技术治理观念,防止数字资本变身为新的利维坦。
中国非常重视促进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合作,致力于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近年来,中国努力提高区域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构建畅通和开放的区域信息空间,积极倡导和构建惩治网络犯罪行为的区域法律机制,争取网络犯罪国际条约的制定话语权,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中国非常重视研发和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重要突破。对中国而言,建设网络强国必须抢占信息技术发展制高点,掌握互联网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进而以网络技术能力加强国际政治影响力,推动网络治理的国际合作。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疫情防控中彰显了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正是这些“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转化为“中国之治”的治理效能,使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国人民将继续与全世界人民一道,在全球共同抗“疫”的实践过程中,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
〔2〕〔3〕〔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M〕.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3.
〔4〕 张康之,张乾友.共同体的进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83.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
〔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1-09-07.
〔9〕〔10〕〔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6,532,534.
〔12〕 〔17〕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J〕.网络传播,2019,(11).
〔13〕 朱学芳,冯秋燕,王金婉.数字信息技术在疫情监测防控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20,(10).
〔14〕 王四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J〕.网络传播,2020,(6).
〔15〕 阙天舒,李虹.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全球网络治理新秩序的中国方案〔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3).
〔16〕 邹旭怡.全球互联网治理困境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取向〔J〕.天津社会科学,2020,(2).
【责任编辑:郝儒杰】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网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研究”(16AZZ011)
〔作者简介〕熊光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 100029;王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