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巧
容闳(1828—1912),广东香山人,早年留学美国,是第一个完整地接受了美国高等教育,并在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19世纪70年代,他策划并实际组织了中国幼童留美学习计划,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蜂拥迭起的出国留学潮,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19世纪末,国际国内风云变幻万端,遭受甲午战败的清廷宣称要力行以修铁路、开矿山等为主要内容的实政,掀起了一波建造铁路的大潮。思想开放、勇于任事的容闳,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江苏候补道的身份提出“借力于美(国)修建中国铁路”的主张,建议修建由天津经山东德州至镇江府瓜镇共1100多公里的铁路(津镇铁路),“以为便于兴利之旨”。
在李鸿章等官员支持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月将其建议及所附22条办路条陈一并奏报,随即得到清廷批准。
在中国近代史上办成了几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事的容闳,他的建造铁路的梦想却最终没能实现。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容闳的津镇铁路计划同当时清政府洋务实业“操盘手”盛宣怀的利益相冲突,遭其猛烈攻击。
1896年10月20日,盛宣怀被任命为清政府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统筹修建卢汉铁路(从北京卢沟桥经郑州至汉口,后改称京汉铁路)。1898年前后,卢汉铁路建设正遇到一系列难题。甲午战败后的清政府国库空虚,建造铁路必须依靠借款,国内借款相当不易,只好向外国借款,按照当时直隶总督王文韶、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封疆大吏的观点,在“中权干路”指导思想下,卢汉铁路不能跟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列强借款,以防止这条贯穿国家腹地的铁路干线被外强控制,而是找了一个欧洲小国比利时借款。
1897年10月,清政府与比利时签订卢汉铁路借款草约,但在签订具体条款过程中颇费周折,比利时陆续提出了好些新要求,当一一谈妥,签订合同后,比利时的借款款项仍然像挤牙膏一样,难以如约到位,并且频出难题,致使卢汉铁路建设初期就很难推进,处处碰壁。
按照盛宣怀的说法,是因为比利时国小力弱,担心借出的款项本利收不回,而在迟疑观望,一再加码借款附加条件。但真实情况并不是他说的那么简单。
与此同时,津镇铁路计划却是另一番情形。津镇铁路计划制订者容闳声称,资金极其充足,“现经集股已有一千万两之谱”,建铁路的1000万两银子早已备好,而且“开办之后,其有不敷,再行召集”,一副财大气粗的架势。同时,他还许诺向清廷“报效”200万两银子。容闳帮造铁路,政府不仅不需花一分钱,还能得到200万两银子的“报效”,并且,45年后铁路路权又完全归政府所有,这让清廷颇感兴趣。
卢汉铁路的进退维谷同津镇铁路的美好蓝图,两相一比,作为全国铁路督办的盛宣怀感觉到了各方面的压力,他更加铁了心要阻止建造津镇铁路。
盛宣怀搅局容闳的津镇线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他通过自己熟稔的官场人脉网络,重点游说张之洞、王文韶、刘坤一等三位地方实力派总督一起抵制津镇线。
盛宣怀声称:如果南北走向的津镇铁路建成的话,将直接影响同样南北贯通的卢汉铁路的运营利润。因为南北运输的总体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说“蛋糕”就那么大,多一条铁路线就多分一块“蛋糕”;而且,津镇线所经过的地区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假如它建造成功,其运营利润肯定远超中部的卢汉线。更重要的是,容闳的津镇铁路计划中提到的千万巨额资金是从美国募集来的,虽说是美国民间资本,但是铁路建成后,很难保证不会被美国政府所控制,涉及主权,不是儿戏。从后来的事态发展看,盛宣怀的这个说辞,深为清廷认同。
实际上,盛宣怀给几位利益同盟的地方实力派官员的密信中,直截了当地指出:容闳来自美国的建路资金有保障,如果不加以阻止,津镇铁路会很快建成,而“我们”卢汉线因借款筹款不顺,迟迟难以开工,必定遭到国内谴责、国际笑话,有被朝廷剥夺建路权的风险,还势必会丢掉一系列铁路建设掌控权!
精明强干的盛宣怀不仅将几个地方实力派紧紧地攥在手里,形成攻守同盟,而且还游说朝中实力派人物翁同龢,请他不要支持容闳的铁路计划。
李鸿章出于种种原因而支持容闳,但盛宣怀与他也是多年的上下级关系,还曾被他极其倚赖,于公于私,他都不好过于打击盛宣怀,更重要的是,甲午海战战败后,李鸿章受到朝野谴责,不愿也不敢多言国政。
纵然容闳也算是一位很有能耐的社会活动家,但是跟深谙清廷官场路数、官宦出身的盛宣怀比起来,无论是气势上还是手法上,都差了一大截。在盛宣怀的“攻容组合拳”下,容闳没有招架之力。
其次,容闳修建津镇铁路计划的资金也非确有把握。他所说的1000万两建造铁路资金,不是毫无根由,但也并非如他汇报清政府的那样,能轻松到款。当时在美国谋生的华人生活艰难,很难有大笔资金投资国内铁路建设,所以,还没见到有华人资金欲投资津镇铁路的文字记载。容闳在美国募集入股资金的对象主要是美国资本家,如摩根财团等。
另有一个可能是,美国政府曾想间接投资于容闳的铁路计划,而19世纪最后几年,美国正同西班牙开战,政府的注意力和财力正耗费在美西战争上,不愿节外生枝地放到对当时中国的投资上。并且,美国合兴公司当时已经取得清政府粤汉铁路的建造权,从当时国际列强平衡角度来考虑,也不得不稍稍敛手观变。容闳为铁路借款的事情去求助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时,就遭到了他的拒绝。
第三个可能是,德国趁火打劫,霸占山东境内的铁路建造权。自19世纪下半叶起,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抢占路权之风愈演愈烈。因为容闳计划的津镇铁路,“自天津至瓜鎮”,中间经过山东,而自甲午战争后,德国一步步侵吞山东作为其势力范围,并且强占了胶州湾。德国公使将山东视为德国势力范围,拒绝非德国修建的铁路经过山东。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只好让容闳将津镇铁路走向改为“绕山东过黄河,经河南以达安徽”,建造一条“曲折之铁路”。
同时,为避免所谓的被外国列强控制,并且也是给反对容闳铁路计划的国内势力一个交代,清政府要求容闳在6个月内招齐股金,而且只能招中国资本,不准外资入股。这不啻对容闳铁路计划的釜底抽薪,按照容闳在自叙文章中的说法,“当彼时中国资本家,欲其出资认股以兴造铁路,殆难如登天”,容闳深知国内融资事无可为,只好放弃津镇铁路计划。——某种程度而言,容闳没能造铁路,不是因为计划不过关,而恰恰“坏”在他的铁路计划太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容闳、盛宣怀们没有想到的是:容闳无法实现津镇铁路计划,并不代表津镇铁路不能建造。1898年9月,英国驻华公使与德国驻华公使分别致函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要求按卢汉铁路同样条件承办津镇铁路。
1899年5月,清政府派总理衙门大臣许景澄为津镇铁路督办,与英商汇丰银行、德商德华银行草签了津镇铁路借款合同,借款740万英镑,九折实付,年息5厘,期限50年,由德国、英国公司一起修建津镇铁路。其后,因义和团运动,津镇铁路工程搁置了下来。
1902年,德国代理驻华大使照会清政府,要求议定正式合同。清政府与英、德关于津镇铁路借款的谈判遭到了直隶、山东、江苏三省籍京官和地方绅商及留日学生的强烈反对,谈判不得不暂停。
5年后,1907年3月,经过清政府的多番论证,认为废约自办必不可行,只有借款自办。所谓“自办”,只是名义上的。
1908年1月,清政府外务部右侍郎梁敦彦与德国德华银行、英国华中铁路有限公司签订了《津浦铁路借款合同》,合同将“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
津浦铁路的建造,以山东峄县为界,分南北两段进行,分设南北两个总局,按照1898年的协定,北段由德商承办,南段由英商承办。1908年8月、1909年1月先后在天津、浦口舉行开工典礼。1911年9月,南北分段通车。1912年,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建成,津浦铁路全线竣工通车,全长1009.5公里。
容闳的津镇铁路计划,在晚清垄断资本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双重夹击下,虽然被迫放弃,但实际上由他的“津镇铁路条陈”所变通的津浦铁路,却以另外一种过程和形式而呈现。
1912年11月,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之时,容闳已在美国哈特福德寓所去世,他的死对头盛宣怀此时正因躲避辛亥革命而流亡日本。对此消息,盛宣怀不会不关注,却不知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