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2021-10-18 05:34蒋小均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少数民族高校

蒋小均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推行以及国家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的实施,对少数民族区域学生在内地就学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的就学人数增长较快。少数民族学生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这些学生与内地学生在文化风俗、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他们进行管理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传统对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管理,较少关注其特点,忽视了此部分学生群体意识强具有一定排外性等特点。同时,对此类群体的成长性关注也有所缺失。为了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成长,教师需要采取生活、学习等不同维度的关注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高校转变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观点,采用更为积极的手段管理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并促进其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文专门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提出一定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少数民族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0019-02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正式启动,为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高校读书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部分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与内地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为了体现出对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予以扶持,各级政府将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方针,尤其要把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当成重点工作来抓,为其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少数民族的学生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少数民族学生目前在各个大学生群体中都占据了一部分的比例。目前,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各个高校极为重视的问题,而少数民族学生具有有别于汉族学生群体的特点。要提升高校的学生管理能力,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管理水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把握住少数民族学生的具体情况,摸索出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既是落实国家民族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点工作。传统高校少数民族管理模式已不太适应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需要,将学校社会工作的一些理念、方法和模式引入到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可以成为少数民族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尝试,这也是改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次变革。在我国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在语言、生活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入学后往往存在社会适应性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业问题,且其生活习惯和其他同学也存在较大差异。

一、少数民族学生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起步晚、发展相对于内陆地区有所滞后。少数民族区域的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文化、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别于汉族学生,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文化背景

1.民族心理特征

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对自己的民族产生了无限的热爱与眷恋,愿意尽自己的努力保护与传承本民族的价值形态,在面对各种民族问题时比较敏感。这在一些地处边疆的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不愿意与其他民族的同学交往,活动范围只是局限于跟自己来自于同一个民族的同学。如果这种心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对其他民族产生抵触,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冲突。由于这种心理特征,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存在一定的群体性特征,对内团结,对外有一定的排斥。而高校的老师在管理少数民族学生时,如果不能融入到他们的交流圈层中,则容易被排斥,导致高校的管理手段面对少数民族学生时会失效。

2.传统习俗特征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各个少数民族都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风俗特征,成为各个民族的重要标志。少数民族人民会把歌舞当成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方式,多數少数民族大学生都多才多艺,他们在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中表现得十分活跃、突出。此外,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习惯与汉族学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都是学校管理者所要考虑的内容。如果学校管理者忽视了少数民族学生的传统习俗,有可能引起这些学生群体的不满,引发对管理教师的不满,从而导致管理效率的降低,或者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被管理。因此,尊重不同学生群体的习俗,是高校教师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管理时的重要基础。

(二)学习基础差异

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的母语,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会用汉语与自己的家人交流。再加上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都来自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最为匮乏的就是教育资源,他们的学习底子较薄、英语水平较低,之所以能顺利进入高校,与政府部门出台的扶持政策不无关系。比如通过少数民族加分等政策,提高了高考得分。由于从小的学习背景存在差异,来到大学校园之后,他们与汉族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学习方面会感到十分吃力,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挂科、逃课等现象频繁出现在他们身上。而以往的大学教育,并没有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差异性,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假设所有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因此事实上忽略了少数学生的差异性,也忽略了对这部分学生群体在学习上的关注,导致其逐渐可能落后于其他学生群体。

(三)生活环境差异

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于西部,在他们生长的地方,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地理环境都与中东部地区存在着明显差异,来到大学之后,许多学生会出现各种生理上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就是水土不服。再加上他们大多来自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父母没有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约束,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学费,还是生活费,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所以,许多少数民族学生都申请了助学贷款,成为党和国家资助的对象,难免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与此同时,他们学习基础差,汉语水平较低,在与老师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交流障碍,这些都会加剧他们的自卑感。

二、在管理少数民族学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1.學校层面要意识到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以多样化的手段对他们开展教育活动,将先进的思想理论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尽量采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民族观、人生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在内地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2.要充分发挥出辅导员这一角色的作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使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史、国情产生更为全面的了解,也要让汉族学生对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产生更为深刻的了解,以自己的行为来体现出对少数民族同学的关心与爱护,使所有大学生都能理性地爱民族、爱祖国。同时,还要培养辅导员关于不同少数民族的常识,让辅导员能够了解不同民族学生的习俗、生活习惯等,以便在平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学习和生活。

3.学校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情况,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为这些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同时,也要深入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之中,耐心而诚恳地与他们交流,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鼓励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引导他们以正确的途径反映问题,避免他们受到不法分子的腐蚀,成为制造事端的工具。心理干预上,也要注意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通过心理干预,疏解他们在内地学习生活的不适感,让他们能够与其他民族的同学进行交流。

(二)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学习扶持

1.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教育扶持制度,帮助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比如针对这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入学时进行基础课程的补习。在平时也针对这些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对于可能存在学习跟不上节奏的同学,及时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并制定学习方案,帮助他们提高。

2.每学期初,学校都要把少数民族学生召集到一起,请他们中学习优异者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请学长们对新入学的新生介绍自己在大学校园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向他们传授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的目的。同时,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帮助学习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辅导,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3.有些民族学生成绩始终不理想,应该成为辅导员重点关注的对象,要尝试着与他们交朋友,跟他们一起分析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使他们掌握更多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更多同学都能向他们伸出援手,使他们真正融入集体之中。

(三)对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生活关怀

1.学校要成立各种类型的民族学生组织,争取能覆盖所有民族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过程中,民族学生会与更多的汉族学生成为朋友,会真正融入彼此的生活圈子,互相产生新的了解,形成互帮互助、和睦融洽的局面。

2.学校要考虑到有些民族学生在读书期间承受着较重的经济负担,既要对他们予以帮助,也要呵护他们的自尊心。为此,可以专门设置补助渠道,为民族贫困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帮助学生免除顾虑,让他们卸下沉重的负担。

3.为民族学生设立心理咨询室,根据这一群体的思想与心理变化及时开展讲座,从心理上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尤其是一些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长期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民族学生,更应该引起辅导员的关注,安排学生干部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开心结,使他们能成为集体的一员。

4.在饮食方面,学校一定要对民族学生表示尊重,为他们开设独立的清真食堂,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监督、管理,使民族学生能在整洁的环境中吃到可口的饭菜。

三、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意义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等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也有利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少数民族学生具有心理、习俗、宗教、生活环境等差异,对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管理需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制定管理方案。传统对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管理,较少关注其特点,忽视了此部分学生群体意识强、具有一定排外性等特点。同时,对此类群体的成长性关注也有所缺失。为了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成长,教师需要采取生活、学习等不同维度的关注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高校转变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观点,采用更为积极的手段管理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并为促进其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四、总结

当前,民族学生就读于内地高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民族学生管理任务十分艰巨,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各大高校都要耐心细致地分析本校民族学生的具体情况,时时处处体现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摸索出合理可行的管理模式,促进民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泽仁卓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以四川大学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6).10-15.

[2]益西次仁.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J].锋绘,2019(6):180-181.

[3]赵雪萍,梁旭康.新形势下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9(10).

[4]蔡佳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探析——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 2019(20):35+41.

[5]郭虹,李红梅.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证分析与应对举措——以F省N大学为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0(2):118-123.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少数民族高校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