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彦飞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要达成这个目标,从教学角度来看,就必须有科学的教学观念、现代的教学环境和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正因如此,近几年来伴随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内涵发展,以及质量发展的脚步,行动导向教学法得到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认可,中职平面设计专业也开始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问题及归因
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就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而言,很多专业课程打破了学科体系的限制,构建了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如锐艺视觉编著的《平面广告设计》,邹玲、戚一翡主编的《图像处理项目式教程》;就中职平面设计教学而言,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也逐步应用于课堂教学。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一方面,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要标志的课堂教学改革受到普遍重视,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或只停留在教学设计比赛、公开课上,或教学组织不当,效果不明显。
(一)教学理念比较模糊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但很多教师只是了解一些“项目”“任务”概念,简单地认为行动导向教学就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己计划、组织、实施、评价。行动导向教学也是培养人的活动,能更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实践性,是更需要教师组织协调和积极推动的活动。因而,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比较随意,甚至分完组后就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听之任之,不能因势利导,则成效甚微。
(二)教学方法设计不当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包含了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很多具体的方法。它们都不是知识导向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关键是选择好教学载体,诸如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引导文教学法中的“引导文”,案例教学中的“案例”等。它们是开展相应教学的基础,起着重要作用。很多教师在选择这些载体时缺乏必要的思考。每一个项目,教师都必须清楚,这个项目是否能承载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教学过程指导不力
行动导向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不仅要有比较好的平面设计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还要有比较强的协调能力和推动学生完成工作任務的组织管理能力。许多教师为了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际操作过程,布置任务、划分小组后,就完全让学生自主进行,自己则无所作为,导致后面的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专业教学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及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它既是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又是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完成任务的“行动”为主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教师的组织协调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遵循计划决策、具体实施、检查反馈、评估总结的实践工作过程,完成“任务”获得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如,学习“色相/饱和度”,不只是记忆它的概念,也不是讲解如何打开对话框、设置图层等,而是通过完成“婚纱照制作”这一任务,来感受、理解色相/饱和度的概念,熟悉操作过程,掌握操作技能,并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是通过行动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和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过程的高度融合。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此,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充分的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
行动导向教学载体包括“任务”“项目”“案例”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研讨任务特点,制定完成任务的计划,在操作、检验和评价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形成基本技能,提高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基于工作任务的完整的行动模式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具有本质的不同。它注重行动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和行动要素的全面性,突出学生的合作学习,突出实践体验,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专业课程教学适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平面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由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构成。专业核心课程中,一部分属于专业理论课程。如,素描、速写、色彩设计这些课程理论性、抽象性、系统性比较强,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教材的编写采用传统的学科体系比较好,教学也相应地采取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另一部分为核心课程,如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和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技术性都比较强,应该构建行动导向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教学。
(三)中职学生学习适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基础理论难度比较大,以讲授法提高教学质量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些学生活泼好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比较适宜。另一方面,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不需要很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反倒是需要比较强的动作思维能力。动作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依据表象或概念,而是当前的感知与实际操作。中职学生的动作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可以比较好地按行动导向教学法学习专业课程。如,学习“照片后期处理”设置饱和度时,其数值不是规定的,而是经过多次取值试验,再根据照片实际效果确定的,这里的思维形式就是动作思维。
显然,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比较适合行动导向教学法,专业教师有必要探究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想内涵和操作策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质是借助于“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设计这些活动不仅要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师希望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所获得的学习结果。它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情境、方法和结果,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教育家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包括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目标分类包括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的组织、价值的个性化;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包括知觉、心向、引导的反应、机械练习、复杂的反应、适应、创作。职业学校在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也设计了三维目标,一般表述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但没有更细的层次划分,表述也比较模糊、笼统。因此,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值得借鉴。
首先,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规范。这是一个涉及教学活动的内容、重点、难度和节奏的问题。布鲁姆强调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一个动宾结构。即,教学目标=动词+名称。这个动词表述认知过程,名称则是学生习得或建构的知识、技能。
其次,三维目标中要特别关注动作技能目标。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动作技能目标对于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而言是十分关键的,也是行动导向教学法所特别关注的问题。我国中小学根据布鲁姆的动作技能领域分类,把动作技能目标分为“知觉、定势、熟练、自动化”分类是可取的。知觉和定势是操作活动的准备状态,意在使学生明确操作要领和规范,可以通过观察、思考、阅读、讨论来完成。熟练和自动化是操作活动的工作状态,其目标可通过模仿、整合、反复操作而达成。
再次,要恰当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行动导向教学不同于知识导向教学,需要科学规划教学内容,或划分学习单元,或划分项目、任务。这些都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具体目标而定。由于内容的多少、难易不同,教学时间也各有不同,长则20天,短则几节课,需要科学规划。
(二)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的关键在于选择有教学意义的载体。如,项目、任务、案例、引导文等。它们承载着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的好奇心和动机,在行动导向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项目、任务、案例、引导文等载体是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载体的设计必须注意其真实性、典型性、整体性、规律性,同时也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学习特点,要做到客观、简单和根本。“客观”是指项目、任务、案例最好要来自实际工作情境,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所选择,有所加工。“简单”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学生具备完成任务的知识、技能的基础,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根本”是指教学载体能够揭示一类问题的本質特征,具有生成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很多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相关的专著、文章都把实际岗位“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视为教学过程,实际上,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工作过程的重点在于完成任务,教学过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工作过程的结果是有应用价值的产品,教学过程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的收获。因此,行动导向教学必须把完成工作任务的步骤课程化、教学化,形成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一般来说,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的结构是:布置任务,引导自学—小组研讨,制定计划—团队合作,实施任务—成果展示,学习评价—任务总结,拓展延伸。当然,由于教学内容、具体方法、教学对象、课程内容的不同,教学过程是可以适当变化和调节的。
布置任务,引导自学:在教学中要把课程分解成工作项目或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厘清任务的基本要求,明确工作规则、时间限制、工作程序、最终成果。学生理解后,查找资料,获得所需知识,开始自主学习。
小组研讨,制定计划: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和学习小组成员对任务内容进行分析,制订初步实施方案,设计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实施计划,编写计划书,交由教师进行审定。最终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实施计划。
团队合作,实施任务:实施任务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环节。每个小组都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计划对任务进行分解和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灵活地对各个学习小组进行指导,有策略地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在任务实施中感受知识,训练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要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任务的复杂性、学生的差异性,各小组、每个学生的工作情况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实施过程:一方面,对与实施计划不相符的环节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对个别小组或学生操作进行适当指导,合理控制教学进程。
成果展示,学习评价:任务完成后,要进行成果展示和学习评价。前者侧重于总结工作过程,可以把记录板上的讨论、操作的要点和成果一起汇总展示,介绍获得的技能与经验,评价成果是否符合要求。后者重在知识的建构,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评价。
任务总结,拓展延伸: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了那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进行适当的复习或操作练习,真正把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转化为能力和智慧。还可组织学生实施头脑风暴法,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特别是经验,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为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信息的采集、计划的制定、项目的实施和评价,从而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中,感受工作情境,体验工作过程,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任务说明,工作成果要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工作过程可以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要有独立的工作机会,能够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教师要对设施设备、学生人数、指导教师等情况予以充分的考虑,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如,设计“宠物之家”宣传单的项目教学。首先,学生要明确用户要求,即视觉冲击力强,主题明确,版面层次清晰。然后根据客户心理、设计版式,确定项目方案。第二,组织项目小组,并合理分工。设计总监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版面结构草图,制定实施计划。第三,设计师完成图片编排、文字编排、色彩设计,不同项目进行轮换。第四,小组展示项目作品,设计总监介绍作品创意、设计思路和设计技巧,小组开展项目评价。最后,总结项目设计过程,完成项目报告,并通过手机平台,进行运用和延伸。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分析法是以案例分析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標要求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具体教学案例,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归纳,并使之付诸实践,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是以真实情境为依据的,学生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搜集案例—研究案例—拓展案例”几个环节。如,“名片设计”案例教学,首先,教师发布学习任务,用软件完成填色案例作业并发布到讨论区,在教学平台上推送相关教学资源。学生收集主色、辅色、点缀色的名片设计案例,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切身感受色彩的魅力,为设计做好准备。其次,组织学生学习主色、辅色、点缀色的基本理论知识,推送游戏“找色彩”,开展小组活动,寻找案例中的主色、辅色、点缀色,激发学生对色彩情感的感受和理解,接着展示案例,引导学生把握配色技巧,形成主色、辅色、点缀色基本概念。最后,制作思维导图,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领会色彩内涵,并用自己的方式整合阐述,上传至教学平台,分享互评。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一个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此环境中扮演特定的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行为,体验角色的个性心理,并从中学习工作技术,积累工作经验,具有情境性、参与性、互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如,“绘制温馨家居设计图”教学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首先,按公司要求给小组学生分配角色,确定每个公司5个成员,1名总经理。观看CAD作品,了解CAD绘图师职业特点和与CAD有关的职位。其次,按角色制定公司的项目开发计划,进行任务分工,监督各个环节的工作。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再次,各小组竞标演讲,展示不同风格的家居设计图,并向客户说明设计意图。客户提出问题或要求,小组学生予以解答,师生在共同讨论中建构知识。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能力,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值得教师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和深入探索的教学方法。
[此文系广州教育学会2019年教育科研课题“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研究”(编号:KTLX1201930300)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