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
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10
冠心病与高血脂均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冠心病为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研究发现,若患者血脂水平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可导致冠动脉硬化,继而造成高血脂症。两种疾病可互相影响,能够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1]。瑞舒伐他汀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的常用药物,具有降压、调脂的效果。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进行全面评价,深入探讨了瑞舒伐他汀治疗该疾病的具体情况,过程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择的5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时间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根据方便抽样法将患者分成试验组28例、参照组28例。试验组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患病时间是1~8年,平均(4.53±1.38)年;年龄48~82岁,平均(65.09±2.63)岁。参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患病时间是1~8年,平均(4.57±1.50)年;年龄49~83岁,平均(65.07±2.71)岁。以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对两组资料评价,未发现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给予参照组辛伐他汀治疗,药物厂家是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是J20180007,每次服用20mg(晚饭后8:00服用),每日服用1次,共用药3个月。
同时给予试验组瑞舒伐他汀治疗,药物厂家是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是J20170008,每次服用10mg(晚睡前服用),每日1次,共用药3个月。
1.3观察指标 血脂水平:分别检测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主要指标是TG(甘油三酯)、TC(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检测方式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安全性:在用药期间加强观察,注意患者是否发生呕吐、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同时对比发生情况,以评价安全性。
2.1血脂水平
经检测发现,试验组和参照组治疗前的各项血脂水平均不存在差异,P>0.05,经药物合理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检测数据如表1分析。
表1 血脂水平量表
2.2安全性分析 试验组发生1例恶心,发生率是3.57%;对照组发生3例恶心,1例皮疹,2例呕吐,发生率是21.43%,发生率具有差异(χ2=4.0816,P=0.0433),P<0.05。*注意:两组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轻微,并未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且在减少药物剂量或者停药后消失,不排除个体差异引起不良反应。
冠心病指的是冠脉硬化后导致动脉狭窄和阻塞的一种心脏病,该疾病的临床发生率不断升高,已成为目前我国重点研究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研究指出,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血脂水平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发展中,脂质氧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脂质代谢与冠心病的进展具有密切联系,需及时采取降脂药物进行治疗,从而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他汀类药物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的常用药物,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对3-羟基甲基二酰辅酶A还原酶进行抑制,从而降低内源性胆固醇含量,实现降血脂效果。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免疫机制的作用,能够降低机体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一般情况下,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效果存在药物依赖性,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也会有所增多,不良反应主要是神经毒性、肝损伤、肌痛等。目前临床所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是辛伐他汀、瑞舒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瑞舒伐他汀可用于高血脂的治疗,能够阻断机体中甲羟戊酸的代谢,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增强机体细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活性,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活力,抑制AS形成。此外,瑞舒伐他汀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可对机体中的HMG-CoA还原酶进行抑制,具有较为稳定的药代动力学,且药效持久,可发挥更好的降脂效果,有利于减轻疾病损害,改善预后[2]。
综上所述,给予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确切,对调节血脂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