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素娜 杨双
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突发情况,脊柱骨折的发生不仅会损害患者的机体健康,而且还会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据相关研究资料指出,患者获得脊柱骨折后,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不仅会导致脊柱后凸畸形、截瘫等问题,甚至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治疗脊柱骨折多选择手术方法。虽然手术方案的应用能够使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术中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容易降低手术质量及临床疗效,进而引发护患纠纷,破坏医院的整体形象[2]。基于此,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当做观察样本,重点分析并讨论了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防范要点。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共计72例开展临床研究。依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72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36例)与研究组(n=36例)。对照组包含2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介于20~64岁,平均年龄为(58.62±2.73)岁。研究组包含22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介于18~67岁,平均年龄为(58.47±2.65)岁。对比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疾病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患者选择预防性手术室护理,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术前护理:手术开始前,医护人员应再三检查或核对各类手术器械和医疗设备,提前开启手术室内的空气净化装置,清洁室内卫生,并对患者实施术前抗感染治疗。巡房时,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密切交流,详细向其说明手术流程,促使患者进一步了解或熟悉手术,避免恐惧、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②术中护理:将患者转运至手术室后,医护人员应仔细核对相关信息,例如患者姓名、疾病类型、手术方案等;帮助患者调整手术体位,保持去枕俯卧状态的同时,还应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便于输液、输血等操作。静脉通路建立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与患者持续交流,充分掌握其主观心理状态,防止手术应激反应的发生。此外,医护人员还应积极对患者的裸露部位做好充分的保暖工作,以免影响静脉血流速,进而引发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③术后护理:顺利完成手术后,医护人员应仔细梳理各类管道,认真核对手术器械的数量,以免遗落侵入性治疗物品。常规吻合手术创口后,需妥善固定各类管道,并将患者安全转运至病房。
1.3观察指标 手术期间,医护人员需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因素,并计算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概率。
2.1不安全因素及发生率 经过预防性手术室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少,组间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见表1。
表1 分析两组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及发生率(n,%)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经过预防性手术室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韩利朵、杜苗等学者[3]认为,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同时,为了有效恢复患者的活动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应采取科学、规范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着力规避护理不安全因素,从而提升临床整体效果。
在本组课题中,研究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5.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30.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研究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由此可知,在手术室护理中积极推行预防性手术室护理干预,有助于规避不安全因素,提升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期间,给予脊柱骨折患者预防性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显著提升临床护理的工作质量,值得持续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