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普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整体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便有1.07 公里的沟壑。属温带季风型气候,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340 毫米,而年蒸发量高达1800毫米,蒸发量大,水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有“十年九旱”之称。由于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当地不适宜大范围播种造林,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小面积地块进行土壤改良做苗圃地,在苗圃地进行适合本地的造林树种的育苗,再利用优选出来的苗木进行植苗造林,是当地植树造林的主要措施。合理的营造林技术是植树造林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会宁的特殊地貌,围绕当地乡土及适生树种,从树种选择、苗木培育、整地及栽植时间、栽植技术、管护抚育等方面就会宁县营造林技术提出几点思考,对会宁县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指导意义。
根据造林目的、要求及树种特性,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4种方式选择适宜树种。会宁县主要有城市园林绿化林、生态林、经济林、水土保持林等。祖厉河林场苗圃育苗及各类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及城市园林、通道绿化等工作的多年经验表明:山区生态林、经济林、水土保持林主要以山杏、山毛桃、侧柏、柠条、沙棘等为主,而过去大面积营造的苹果林,因品种退化,经济效益低,保存下来的已经很少;此外,侧柏、山杏、山毛桃、柠条、沙棘等也是当地城市园林绿化的适宜树种。
种苗质量是营造林成活的关键。选择苗木时本着就近原则,在本县或附近静宁县、平凉市崆峒区等自然条件接近地区以黄土土壤种植的苗圃地,挑选适宜当地环境的优质苗木,保证苗木生根力旺盛、抗性强、移植和造林成活率高,有一定的树形和干形、成林快。具体要求有:苗木粗壮而直,有一定的高度,上下均匀,无徒长现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据具体造林目的和要求,各树种具体的质量指标不同,柠条、沙棘等灌木以地径为主;杨树、山杏、山毛桃等阔叶乔木以地径、胸径、苗高、根系为主;侧柏等针叶树以营养袋、营养钵、土球、树冠为主。在苗木起苗分级后,尽量做到随起苗随包装随运输随栽植,如起苗后不能立即运走或运到造林地后不能立即栽植时,要及时假植。对需长期假植的苗木应选择在避风背阴的地方,开沟挖壕,灌木散把,乔木单株排列放置,然后填土踏实,使苗木根系和干茎与土壤紧密结合,达到“疏排、深埋、踏实”的要求,土壤特别干燥时,还应浇水,以防露根和苗根失水。
会宁山区地形复杂,适宜局部整地,主要以穴状和鱼鳞坑为主,漏斗式集流坑为辅;在较为平缓的地段采用漏斗式集流坑整地。整地时间以提前造林时间一个星期最好。
1.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整地对地表植被破坏较小,是坡面治理的重要整地方法。在梁、峁坡、沟坡地段因坡度较大(一般超过30 度),地形又比较破碎,多采用鱼鳞坑整地。具体方法是:在山坡上按造林设计,挖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坑穴间呈品字形排列,坑的大小因小地形和栽植树种的不同而变化,通常情况下,坑宽(横)0.8~1.5 米、坑长(纵)0.6~1.0 米、坑距2.0~3.0 米。挖坑时先把表土堆放在坑的上方,把生土堆放在坑的下方,挖好坑后,再把熟土回垫入坑内,在坑下沿用生土围成高20~25 厘米的半环状土埂,在坑的上方左右两角各斜开一道小沟,以便引蓄更多的雨水。
以栽植点为中心进行挖土,逐步向外扩大,开挖植树穴面积为2 米×3 米或3 米×3 米,将挖出的熟土集中堆放,用生土堆成外高中心低的漏斗式集流面,在坑穴中心挖50 厘米×60 厘米或60 厘米×60 厘米的植树坑,坑深40~50 厘米,将熟土回填植树坑内。最后将集流面夯实拍光以利汇集降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集流面上覆盖抗老化塑料薄膜,以提高集水效果。
春季和秋季均可造林,但会宁县近年来出现雨季反倒少雨的现象,因此秋季不适宜大面积造林。不同树种适宜的造林季节不同,沙棘、柠条等灌木最适宜在秋季造林,杨柳、山毛桃、山杏、侧柏等树种适宜春季栽植。
为减少苗木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沙棘、柠条等灌木采用截杆深栽,山杏、山毛桃、杨、柳树等抽枝萌芽力强的大树,移植时适当进行整形修枝。为了提高苗木抗逆能力,可采用浸根、蘸泥浆适量加入ABT 生根粉、GGR、萘乙酸、吲哚乙酸等生长调节剂处理苗木根系,或采用吸水剂、固体水等高新技术,促进苗木根系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
裸根苗栽植时,通常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办法。栽植深度应根据树种特性、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造林季节而定。一般情况下,栽植深度在40~50 厘米之间。营养袋和大苗带土球栽植时,坑要挖大一些,以不能踩伤土球为宜。栽完要做到“苗端、根展、深栽、踏实”。
侧柏、杨树、杏树、柳树等乔木,多为3 米×4 米或4 米×4 米;沙棘、柠条等灌木多为1 米×3 米双株栽植。
以山毛桃×沙棘、杨树×柠条、侧柏纯林、侧柏×山杏4 种模式最为适宜。前几年在耕地还林中实施的草灌带即林草间作,由于难以除草、扩穴培土,杂草竞争水、肥太强,对主栽树种影响较大,不适宜应用。
栽植后在树盘覆盖地膜或稻草、落叶等,提高幼树成活率和生长量,覆膜时应以树盘中间低、四周高的漏斗式为好,利于集雨截流。大苗栽植后,避免树体倾斜,应在树体高2/3 处打三脚架稳定树体,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树皮。大树移植后,可用草绳、麻线扎裹树干,并涂粘泥遮裹树体。对一些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枝发叶后仍需保湿的树木,可采用“盐水法”打吊针。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应用喷灌、滴灌、渗灌、液态地膜等节水造林高效技术。此外,针对不同的树种,要开展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平茬复壮、整形修剪及防火、防病虫、鼠、兔害等管护措施。沙棘、柠条等灌木适时进行平茬,杨柳、山杏、山毛桃等乔木进行合理的整形修枝。山区农户养殖牛羊,应严格防止人畜对植苗造林后的地块破坏,做好护林防火宣传。
幼林抚育采取“五先五后”的原则。即先抚育头年造的,后抚育当年造的;先抚育高生长短促型树种,后抚育高生长持续型树种;先针叶后阔叶;先小苗后大苗;先杂草多的后杂草少的。一般速生树种抚育3 年,慢生树种抚育4~5 年。当年造林第一次抚育,着重扩穴、培土、扶正踏实,发现瘦弱受害苗及时补栽。第二次抚育穴状割草,平缓地以苗木为中心直径1 米范围内割草松土,将幼树充分暴露出来,使害鼠无隐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