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2021-10-18 02:33赵德起谢朝晖
关键词:密集型要素优势

赵德起, 谢朝晖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 沈阳 110136)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极大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因此必定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如果各地区能充分利用本地比较优势发展产业并形成产业合理集聚,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技术创新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同时,生产要素和发展环境是影响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生产要素流动的阻碍逐步降低,跨区域流动已成为常态,生产要素和发展环境等因素哪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高以及作用机制如何,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本文也探索了如何利用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起源于亚当·斯密(Adam·Smith)。此后,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赫克歇尔(E· Heckscher)和俄林(B·Ohlin)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随后相关理论不断发展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克鲁格曼[1](Paul R.Krugman)提出了新贸易理论;林毅夫等[2]认为要素禀赋能够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各地区按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和发展经济,能够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林毅夫、孙希芳[3]认为比较优势理论不仅适用于各个国家及地区,也适用于各个产业的发展。国家计委和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4]测度了我国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并验证了利用比较优势指导产业分工布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少学者也对各个细分领域的比较优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能源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力资本规模扩大有利于创新绩效,金融发展能够满足企业投融资需求,促进创新。科技进步能优化我国经济发展效率,进出口贸易能提升企业效率和创新水平,FDI通过技术溢出和资本积累效应可推动经济增长,政府支出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12]。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在生产要素流动的大背景下,发展环境比较优势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贡献度更大。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行为主体且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会依据自身及行业特点来进行区位选择。各生产要素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必需因素,较低的生产要素价格能够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但是目前交通、能源、金融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劳动力能快速流动,中西部低价电力、自然资源等也能快速输送到中东部,这类要素不再成为影响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能快速地测算出各地区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选择最适合的地方进行生产。良好的发展环境,如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先进的科研技术、良好的产业政策和政府支持、宽松的营商环境等,都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提高利润,吸引企业入驻而形成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外溢和学习效应,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进而促进产业升级,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模型构建

2.1 模型的设计

为验证假说是否成立,计量模型设计成2个部分:第1部分主要研究不同类型比较优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异质性;第2部分重点研究不同类型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2.1.1 地区比较优势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本文首先利用面板回归方法,论证比较优势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促进关系。

lnpgdpit=α0+α1cmpit+α2controlit+μi+ηt+εit

(1)

其中: lnpgdpit是人均GDP对数,代表经济发展质量; cmpit为地区比较优势;control为控制变量,引入地区固定效应ui和年份固定效应ηt以尽可能减少内生性问题;εit为随机扰动项。

2.1.2 比较优势对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基于省级层面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可以检验不同地区比较优势对于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但是并不能有效指导制造业升级。因为中国是一个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制造业结构存在巨大差异,制造业升级的阶段及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简单的面板模型无法将不同机制刻画衡量。基于以上分析,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成立,本文使用中介效应模型,通过实证模型来检验不同类型的比较优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是否存在差异性。本文分别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区位熵(labit)、资金密集型产业区位熵(capit)、技术密集型产业区位熵(tecit)作为中介变量,借鉴温忠麟[13]的研究,构建中介模型如下:

考虑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影响机制:

(2)

考虑资金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影响机制:

(3)

考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影响机制:

(4)

考虑地区发展软环境比较优势机制:

(5)

2.2 变量及数据

被解释变量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借鉴陈诗一等[14]的研究,采用文献中通常使用的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质量的代理指标。解释变量采用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和发展环境比较优势,其中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根据地区劳动力、能源、资本等三级指标测算获得,发展环境比较优势根据地区技术、区域发展条件、对外开放程度等三级指标测算获得[15]。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区位熵作为中介变量,以城镇化率、进出口、科研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教育水平作为控制变量。相关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Table 1 Variable definition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地区比较优势对于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定量分析

3.1.1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鉴于本文考察的是全国各省份比较优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本文选用时间个体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表2给出了公式(1)的运行分析结果。

表2中第1列和第3列分别是地区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和地区发展环境比较优势对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基准回归,第2列和第4列分别是加入控制变量后的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和发展环境比较优势对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估计系数都为正,分别为0.424和4.276,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对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显著。在加入地区层面的控制变量后,相应的估计系数显著性仍保持不变。基准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相对于通常所强调的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地区发展软环境的比较优势对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更为重要。这一点也和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相吻合,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表2 比较优势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的回归结果Table 2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impac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n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3.1.2 异质性检验

表3中第1列是全国样本,和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从全国范围来看,发展环境比较优势对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不显著。第2列的回归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抑制作用,发展环境比较优势的作用正向且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东部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劳动力成本、污染成本的上升,其低附加值的企业逐渐往区域内其他地区转移以降低成本。这也得到了相关研究的证实。如谋求产业结构升级的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纷纷出台了严格的环境法规,这些举措引发环境污染企业就近转移,并缓解了环境污染问题。表3中第3列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和发展环境比较优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这可能得益于近年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省份充分利用生产要素集聚带来的比较优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同时,相较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发展环境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发展环境的改善能够助力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表3中第4列和第5列分别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回归结果,西部地区仍在充分利用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来带动经济发展,说明其发展阶段还处于较为初级的依靠资源禀赋发展的过程中,而发展环境的比较优势效果不显著,说明其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产业的集聚更多依赖资源禀赋的优势;而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比较完善,相较之下发展环境的改善才是未来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

3.2 影响机制分析

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地区比较优势可能通过2条路径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影响:1)通过产业集聚产生的正的规模效应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本文选取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区位熵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的区位熵来刻画;2)基于技术外溢和学习效应,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进而促进产业升级,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选择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区位熵来分析这一路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本文参考温忠麟等提到的中介效应检验三步法进行计算中介效应,对于劳动集聚、资本集聚和技术溢出这3条路径分别进行考察。分别对不同类型产业集聚的影响路径进行分析如下: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区位熵促进率为-0.190,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区位熵的促进率为0.215,但都不显著,而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促进率为0.894。根据表4结果,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总效应为0.291。从影响路径方面来说,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集聚受到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影响不显著(第2步估计),只有资金密集型企业集聚受到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影响,其中介效应为0.034,结果为显著,这说明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并不能够促进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集聚,进而通过产业集聚的外部性促进经济增长,其更多的影响只是来源于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本身。由于不能够形成集聚效应,这种发展模式会伴随着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减弱或者要素流通成本的降低而迅速减弱,在产业发展上因为不能促进产业的集聚,将会影响产业升级的脚步,进而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减弱。而分析发展环境比较优势发现,其对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3类产业集聚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发展环境比较优势能够有效地形成产业集聚,并且通过产业集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在以产业集聚为中介效应的分析中,劳动密集型的中介效应为1.044,资金密集型的中介效应为1.416,而技术密集型的中介效应为2.267,三者皆显著,说明发展环境比较优势除了能够通过其自身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技术交流等外部因素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外,还能够形成产业集聚,并通过产业集聚的形成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表3 地区异质性检验Table 3 Regional heterogeneity test

表4 中介效应检验Table 4 Mediating effect test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不同类型比较优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得出如下结论:1)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和发展环境比较优势都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但发展环境比较优势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更为重要;2)发展环境比较优势能够通过形成产业集聚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而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无法有效形成产业集聚。同时得到以下政策启示:1)各地区在发展经济和制定发展战略时,不仅要充分利用各生产要素比较优势,还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等发展环境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2)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制度和政策法律体系,强化发展环境比较优势。

猜你喜欢
密集型要素优势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矮的优势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欧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经济贡献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中美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结果及分析
画与话
也谈做人的要素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