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权
(兴化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ECT 室 江苏 兴化 225700)
临床恶性肿瘤的发生常伴随着对骨骼的侵及,对于肺癌尤其是老年肺癌患者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转移的发生概率越大,再加上老年人多有骨关节退行性变化、骨质疏松等症状,给骨转移的临床诊断造成一定障碍[1],想要早期诊断老年肺癌伴骨转移,避免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采取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即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临床诊断老年肺癌骨转移的常用方式,血清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中也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完善凸显出更大的价值。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在本文研究中,我们通过结合ECT 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诊断,探讨用于老年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随机选取2018 年8 月—2020 年8 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118 例参与研究讨论,所有患者由CT、MRI、X 线片等影像学检查判定骨转移状况,其中发生骨转移患者46 例、未发生骨转移患者72例;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54 例,年龄61 ~80 岁,平均年龄(70.6±6.3)岁。疾病类型:鳞癌62 例、小细胞肺癌43 例、腺癌8 例,另外5 例并无明确病理类型,参与患者均知情且同意本试验并签署同意书。
1.2.1 ECT 检测 使用西门子双探头SPECT/CT 仪与配套设备,检测时,先取99mTc 亚甲基二磷酸盐行静脉注射,剂量为740 MBp ~1 110 MBp;之后静待2 ~3 h,期间叮嘱患者大量饮水,促进排尿。ECT 检测前排空膀胱,取仰卧体位进行全身骨扫描。采集图像:对脊柱、胸骨处异常浓集灶做局部断层融合或局部显像扫描;对骨盆处浓集灶做TOD 扫描;对肋骨与肩胛骨重叠处浓集灶进行扫描时,指导患者高抬其双臂,进行胸部的扫描。
1.2.2 肿瘤标志物检测 抽取患者静脉血,离心获取用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血液标本,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其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正常范围为吸烟人群<4.3 ng/mL,非吸烟人群<3.4 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常范围为≤15.2 ng/mL;CYFRA21-1 正常范围为≤3.3 ng/mL[2]。
对三种检测骨转移结果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等数值进行比较。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诊断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处理,计数数据表示为率(%),采用χ2检验,P<0.05 代表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118 例患者单独采用ECT 诊断,诊断准确率为61.86%(73/118)、特异度为41.30%(19/46)、灵敏度为75.00%(54/72),见表1。
118 例患者单独采用肿瘤标志物诊断,诊断准确率为72.88%(86/118)、特异度为54.35%(25/46)、灵敏度为84.72%(61/72),见表2。
表2 单独采用肿瘤标志物诊断结果 单位:例
118 例患者肿瘤标志物与ECT 联合检测,诊断准确率为89.83%(106/118)、特异度为78.26%(36/46)、灵敏度为97.22%(70/72),见表3。
表3 肿瘤标志物与ECT 联合检测诊断结果 单位:例
通过统计学数据处理,对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采取ECT 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显著高于单一采用ECT 或肿瘤标志物检测(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三种方式诊断结果差异 单位:%
目前临床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形态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有X 线平片、CT、MRI、PET、PET/CT 等。其中又以X 线平片、CT、MRI 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适用度更高,但是这三种基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虽然最终能够对骨转移做出明确诊断,却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病灶显示时间延长[3],对于患者及早发现和治疗干预有一定影响。另外PET、PET/CT 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虽然较上述三种基础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更早地确诊骨转移,却由于受到设备类型大、造价高等因素难以推广应用[4],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应用严重受限。
ECT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能够显示出全身骨骼,这对于明确地探测骨转移而言可谓是必备条件。其诊断机制认为是:当癌细胞侵袭骨组织时,肿瘤部位代谢活跃,病灶处可以观察到丰富的血液流行和活跃的骨细胞,当骨显像剂到达病灶处后会发生大量沉积,表现出放射性浓聚灶。通常而言,病变骨/正常骨的放射性摄取比值仅需发生5%~10%的小变化便会被探测发现,和X 线片相比,对于骨转移灶的判定可以提前2 ~18 个月[5]。因此,随着临床对ECT 的推广应用与经验总结,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对高危骨转移癌症患者的检查中。
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虽然ECT 全身骨显像能够将局部骨血流与骨盐代谢情况显示出来,有较高的灵敏度,却因受到显像剂使用的因素影响,无法获得更高的诊断特异度,分析而言,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并非肿瘤特异性显像剂,也就是说良性骨病变也会摄取、并表现出多发浓聚灶,因此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6]。
肿瘤标志物是近年以来被广泛用于肿瘤诊断与疗效预测中的主要方法,其中CEA、NSE 与CYFRA21-1 是三种用于肺癌临床诊断的常用肿瘤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更好地反映出肺癌患者骨转移情况,并且能够实现对肺癌与良性肺部疾病的鉴别,有较好的特异性[7]。但是,因血清CEA 与CEFRA21-1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癌症分期,因此对最终的正确诊断会带来一定影响。
基于上述可见,ECT 与肿瘤标志物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若能实现两者的联合应用,或可实现优势互补,得到更佳的临床诊断结果[8]。在本文研究中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对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采取ECT 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准确率89.83%、特异度78.26%和灵敏度97.22%显著高于单一采用ECT 检测的准确率61.86%、特异度41.30%和灵敏度75.00%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的72.88%、54.35%、84.72%。以上数据可以充分证实,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可以起到有效的互补作用,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综上认为,对老年肺癌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进行临床诊断时,采用ECT 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方法,能更特异、敏感且准确地得到骨转移诊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