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艺,胡 敏(通讯作者)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 四川 成都 610075)
乳腺肿瘤疾病是在成年女性群体中具备常见性和高发性的严重疾病,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城乡各界民众日常化生活行为习惯的持续变化,以及饮食摄入结构的持续改变,乳腺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持续提升的趋势,且初始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变化,给我国女性群体的生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均造成严重影响[1]。基于现有的临床实践工作经验,乳腺肿瘤疾病通常可以被划分处理成乳腺良性肿瘤疾病,以及乳腺恶性肿瘤疾病两种表现类型,比如乳腺纤维瘤疾病、乳腺腺病属于乳腺良性肿瘤疾病;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疾病、乳腺导管原位癌疾病则属于乳腺恶性肿瘤疾病。对于临床中确诊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群体而言,遵照患者乳腺病理组织所具备的属性差异,通常考虑为患者选择运用不同种类的治疗处置干预方法,对于乳腺良性肿瘤确诊患者而言,通常可以为其实施药物治疗干预等保守治疗措施,或者是外科手术治疗干预;对于乳腺恶性肿瘤确诊患者而言,通常应当为其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干预,或者是基于特定临床病程时间阶段的放疗治疗干预或者是化疗治疗干预。文章以我院2018 年2 月—2020 年9 月确诊收治的110 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针对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实施浅表超声影像学检查,报告如下。
将我院2018 年2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110 例乳腺肿瘤患者选作调查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27 ~63 岁,平均(46.40±5.02)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具备持续时间多年的乳腺增生疾病临床既往病史;②以乳房胀痛症状和乳头溢液症状作为主诉症状临床就诊;③患者经由外科手术后病理组织检查实现临床确诊;④影像学检查记录资料完整且可查考者;⑤患者自愿参与本项调查研究,且明确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接受临床治疗处置干预后病情复发,或者是已经出现肿瘤病理组织转移的患者;②肿瘤病灶组织的直径参数>1.00 cm 的患者;③合并存在身体其他部位肿瘤疾病的患者;④合并存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⑤合并存在精神性疾病或者是主观性意识认知障碍问题者;⑥不愿意参与调查研究者。
针对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实施浅表超声影像学检查,要择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备,搭配使用高频线阵探头技术组件,且将探头技术组件的运行频率参数设置在7.50 MHz ~10.00 MHz。要指派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完成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环节,支持获取准确且有效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选择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乳腺微小钙化病变诊断过程中需要遵循的金标准。
统计测算本组患者的乳腺肿瘤病变检出率,以及乳腺微小钙化病变检出率。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处理。针对患者的各项计数性数据资料指标以率(%)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入选的110 例乳腺肿瘤疾病患者接受手术后病理组织检查,证实有乳腺良性肿瘤疾病患者52 例,乳腺恶性肿瘤疾病患者58 例。经乳腺浅表超声影像学检查,本组110 例入选患者中,共计检出乳腺良性肿瘤疾病患者46 例,乳腺恶性肿瘤疾病患者53 例,其乳腺肿瘤病变检查准确率为90.00%(99/110)。共计检出乳腺良性微小钙化病变5 例,乳腺恶性微小钙化病变33 例,其乳腺微小钙化病变检查准确率为34.55%(38/110)。详情参见表1。
表1 影像学检查准确率分布
乳腺癌是发生在成年女性群体之中的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患者数量通常占据我国恶性肿瘤患者数量的7.00%~10.00%。
从实际发挥的基本生理功能角度展开阐释分析,乳腺器官是人体内部种类多样的内分泌激素物质在发挥其基本生理作用过程中需要依赖的靶器官,具体涉及雌激素物质、孕激素物质,以及泌乳素物质等,且通常认为雌酮物质和雌二醇物质与乳腺癌疾病的临床发病过程,具备稳定且鲜明的相互关联性[2]。
从年龄性群体分布特征角度展开阐释分析,乳腺癌疾病在20 周岁以下的女性人口群体之中极其罕见,在女性个体年龄满20 周岁之后,其罹患乳腺癌疾病的临床危险性,通常会伴随年龄的持续升高而呈现出提升变化趋势,45 ~50 岁女性发生乳腺癌疾病的可能性通常处在最高水平[3]。对于绝经后女性群体而言,其罹患乳腺癌疾病的临床危险性之所以会持续升高,与其机体内部分布的雌酮物质含量有高度相关性[4]。
月经初潮年龄过早因素、绝经期年龄过晚因素、不孕症因素,以及初次足月分娩年龄因素,均与乳腺癌疾病的临床发病率有高度相关性[5]。
从病理学表现类型角度展开阐释分析,乳腺癌患者通常被划分成如下类型:①非浸润性癌;②早期浸润性癌;③浸润性特殊癌;④浸润性非特殊癌。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疾病在年龄45 ~60 岁的女性人口群体之中具备常见性和高发性,且能够给患者的生理感受状态以及心理情绪状态造成显著不良影响。
基于现有的临床工作经验,通常将乳腺疾病划分处理成三个类别,其一是炎症性乳腺疾病;其二是肿瘤性乳腺疾病,其三是非炎症性乳腺疾病,以及非肿瘤性乳腺疾病。
乳腺疾病确诊患者病理组织之中形成和出现的钙化病变现象,是具备显著营养不良表现特征的钙化病变,其在外在表现特征层面通常呈现出泥沙样特征,或者是针尖样特征,在钙化点位的空间分布层面展示出簇状特点。
对于临床中已经确诊的乳腺肿瘤疾病患者而言,肿瘤病理组织中形成和释放的各类分泌物,通常能引致血管周围分布的各类组织结构发生钙化病变,因此在针对病灶组织展开性质判断分析的过程中,通常应当全面彻底深入关注分析钙化点的实际分布状态,且为具体开展的临床治疗处置干预环节提供参考依据。
有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特定分布范围之内,乳腺肿瘤病理组织上分布的微小钙化点位数量越多,则其归属于乳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就越高。
本次研究中入选的110 例乳腺肿瘤疾病患者经手术后病理组织检查,证实有乳腺良性肿瘤疾病患者52 例,乳腺恶性肿瘤疾病患者58 例。经乳腺浅表超声影像学检查,本组110 例入选患者中,共计检出乳腺良性肿瘤疾病患者46 例,乳腺恶性肿瘤疾病患者53 例,其乳腺肿瘤病变检查准确率为90.00%(99/110)。共计检出乳腺良性微小钙化病变5 例,乳腺恶性微小钙化病变33 例,其乳腺微小钙化病变检查准确率为34.55%(38/110)。本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择取运用浅表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方法针对乳腺微小钙化病变患者展开检查诊断,能支持获取良好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运用浅表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方法针对乳腺肿瘤疾病患者以及乳腺微小钙化病变患者展开检查,能实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群体的有效鉴别,帮助临床医生尽早制定形成乳腺肿瘤患者群体加以运用的临床治疗处置干预方案,适宜普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