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021-10-17 07:01马丽芳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策略

马丽芳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及参与化学课堂与实验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在抽象思维、化学思维方面的能力。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期望能为相关化学教学人员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7-031

在教育改革逐渐推进与发展的大环境下,基于化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上更多地联系生活中的各种元素,为学生营造熟悉、轻松的化学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参与化学课堂以及实践的兴趣,使其能够将自身所学的化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提升化学学习的效率。

一、在高中化学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将化学知识具体地加以呈现,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当中的理论内容较为抽象,其中的知识内容复杂多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到难以理解。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仅仅利用教材当中的理论内容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更多地向学生提出与生活相关的现实问题,促使学生在生活当中的实践能力和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具备良好的化学学习能力与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将化学课程当中的抽象内容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加以呈现,增强化学课堂的活跃性、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能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与原理,在头脑中形成生活与化学之间的链条,使其能够自然、灵活地应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全方位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增强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与生活,从本质上来讲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性。生活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源头以及根本目标。开展高中化学教育活动,并不是将化学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当中,强硬地让学生对化学公式、原理以及概念等内容进行记忆,而是让学生将化学知识在头脑中慢慢消化,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在化学课堂上所处的被动地位,主动分析化学现象,探索化学原理,在实际生活当中观察事物的化学性质与反应,合理应用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模式與化学课程的逐步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对化学知识当中的生活元素进行了细化分析,提升了学生在思维方面的活跃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

1.将生活作为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对化学课程内容进行充实与优化。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具备一定的综合性,涉及许多领域的知识,其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内容较为繁杂,并且与实际生活当中的事物、现象有着紧密的关联。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将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素材进行细致挖掘,并将其与教学环节、教学方案进行融合,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脉络与框架,改变以往“重知识,轻实践”的化学教育模式,打破化学教材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参与化学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化特点的化学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化学知识的求知与探究欲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化学课堂与实践,从而有效优化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关于“乙醇”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与乙醇相关的物体图片,如白酒、香精、燃料等,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乙醇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同学们依照价键原理推理一下,它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呢?”通过为学生设立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专注力,将与乙醇相关的化学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堂。之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乙醇产品与用途,引导学生表达自身对此种物质的认识,以及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利用乙醇产品。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充满兴趣,还可以获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实现对化学课程内容的丰富与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进行生活经验方面的迁移,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化学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时,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而是要逐步对化学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仔细考察与研究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上更多地对化学知识进行迁移,使用多种多样的化学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将化学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应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本质目标,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情感,使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学习动力、主观意识参与到化学课程的学习。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乙酸”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妈妈在炖鱼时,在锅中加了点醋,鱼肉的腥味就被去除了,并且还变得十分鲜美,其中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呢?”此时,学生会开始积极思考,联系自己在实际生活当中的经验来寻求答案。教师可在一旁进行适当引导:乙酸也可以称之为醋酸,而鱼之所以会存在腥味,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胺化物成分,呈弱碱性,食醋当中含有醋酸,能够与鱼中的胺化物产生反应,结合成为中性盐,因此可以去除鱼肉的腥味。针对这部分知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探索乙酸能够被应用于生活当中的哪些地方,如去除水壶内水渍等用途,使学生能够将化学课程内的知识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结合,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化学课堂回归生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开展化学知识方面的教育工作,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自身学习的知识内容以及实践方法合理、灵活地在实际生活当中加以应用,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增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当前,教育领域更加重视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在编排高考题目时,出题者经常将生活当中的事物与现象融入试题中,考查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学科素质。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时,要促使课堂能够回归生活,实现实际生活现象与化学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机融合,将实际生活现象转换为化学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把充足的热情与求知欲望投入化学学习中,增强学生分析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以及实践能力。

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这节课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我国的金属冶炼历史。如,早在六千多年前,我国已经冶炼出了黄铜;在春秋时期,已经研究出了良好的冶炼铁金属的技术手段。通过讲解类似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专注力。此后,教师可以进入正题,向学生提出疑问:“根据常识,大家熟知的冶炼手段与技术都有什么呢?大家生活中常见的哪些事物应用了冶炼技术呢?”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引出一些生活中的冶炼现象,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对这些冶炼方式以及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推理,促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知识在本质上与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考察与分析,将生活中的事物以及现象引入化学课堂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深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关联性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玉玲.生活化教学与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融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7):135-136.

[2]唐学宏.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2021:2122-2126.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甘肃 天水74130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策略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