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花
摘要:英语是外来语,难学,但难学的东西只要有兴趣,有动力,也将变得容易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和动力,那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呢?那就要调动素质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兴趣;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243
为什么“以学生为主体”就能激发学习兴趣与动力?这个问题,主题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那就是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有了动力,学生就有了主体精神,否则还是被动地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从另一方面说,教师有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反之,学生主体很难实现。就说新课标吧,那就是落实学生主体的理念与措施。如新课程说,“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倾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即使贯彻新课程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但不见得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所受的教育都是素质教育,老师们都是以新课程标准来实施教学的。所以,每学期,无论教旧班还是新班,都要让这个理念在学生心中扎根。这样学生才能自觉配合老师的设计,进行教学活动。怎样把这一理念让学生在心中扎根,也就是怎样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怎样以学生为主体,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提高认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注入式。但这种方法事倍功半。我曾做過实验,讲之前我还加以了强调,要他们引起重视,认真听讲,但讲后抽查的结果还是不理想。这说明我讲时,学生似听非听,怎会起到作用呢?另一种方法是让学生讨论,这非注入式而是启发式。讨论中,要每个学生都发言,这就像赶鸭子上架把他们逼上了梁山。所以在作讨论提示时,他们的注意力十分强,学生的主体精神就得到了发挥。当他们进入了讨论(为了人人都能发言,实行分小组讨论),他们的心理规律就体现出来了。即个个都要显山露水一番,争着发言了。讨论中有如下言论:以往我也认为只要把语法学好了,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就能用英语表达了,现在看来错了。错在哪里?我们用学习汉语来体验一下吧!幼儿学习汉语是先学习词汇又学语法才学会了说话的吗?幼儿学过语法吗?那还不是模仿大人的说话而渐渐学会的。而语法则是在语言实践中逐步找出规律的,所以学习英语也应该在语言交流中学习语法,才会见效果。但马上就有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说学习英语,先学习词汇和语法不是没有根据。因首先会说汉语,学习英语词汇是以汉语的意思把英语的意思翻译出来,在用语法连接起来形成句子。如果没有先学会汉语,当然也会像幼儿学习汉语那样先模仿大人说话。所以中国人学习英语先会汉语,积累词汇掌握语法的方法何错之有?这时作为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了。启发点拨是必须的。我说,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新课程中那句话的意思,不是否定学习词汇和语法的作用,而是说过分了就把重点放在那上面,而忽视了对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那样语言的交际功能就得不到发挥,学习效果就事倍功半。现在就要把重点放在口语交际训练上,在多说勤说的前提下,学习词汇和语法,才会事半功倍。因为在语言交际的实践中必然会遇到词汇缺乏和不懂语法的障碍,这就促使同学们去学习词汇和语法。这时同学们拍手叫好,说懂了懂了。评析:以上讨论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如下意义:(一)、用启发讨论式而非注入式,大大激发了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主体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二)讨论形成了不同意见的碰撞,使道理愈辩愈明,趋于共识。(三)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是教学民主,但民主也应该有集中。集中即总结得出结论。老师的启发点拨会使学生柳暗花明茅塞顿开。(四)启发讨论式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例:对英语口语表达的训练,我也采取了激发兴趣,以学生为主体的策略,因为教师能用的办法虽然不少,但那些属于潜在的学生们自己的方法就不知道。而且就学习策略来说,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有差异,一刀切的方法往往不能适应每个同学,所以必须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毛主席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则是幼稚可笑的。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主席的话也应该成为英语教学的至理名言。比如演英语短剧,让学生人人投入,分角色扮演,用英语口头交流。这可以提高口语交流的兴趣。但若只由老师主宰(而非主导),则学生就不会去发挥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就得不到培养。所以在课堂演英语短剧只应成为示范,起的是启发作用。示范和启发会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基于此,在课堂上演了英语短剧,我接着就布置了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英语短剧的创作活动。同学们的热情可高了。因为学以致用是检验学习能力的形式,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他们在小组内,群策群力,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创造才能。编写出了内容各异又各具特色的英语短剧。如有的编写出了出国旅游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用喜剧的形式产生喜剧的效果,讽刺了那些不爱好英语在出国旅游时闹出笑话的同学。如有个英语短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同学随团旅游掉了队,离了团。要上厕所又不认识英语,问人又不会英语,于是走进一个似乎像厕所的小屋,结果是专门的女人屋,尿了裤子闹了笑话。在编短剧演短剧的过程中,由于是以小组为单位,能达到人人参与,人人都受到锻炼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英语口头运用的训练效果。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原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应努力实践。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解读分析》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3)。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