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儿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探索知识的最大动力,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对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起到促进作用,而且有助于持久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本文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教与学的实践,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兴趣;情景;语言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449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探索知识的最大动力。学生是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其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轻松回答后,教师再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呢?”有的学生可能受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是这样吗?同学们一试,象13、23、29、56等都不能社被3整除,显然这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时,教师凭借已有知识推出一些是3的倍数,然后确定其中一个数,调换各数位上的数字,如135与换位置531、153、315、351。让学生检验与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经过检查惊奇地发现它们仍然是3的倍数,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诱发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展开新课教学,就能使教学效果较佳。
二、巧用童言童语,共情生趣。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还是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但儿童有自己的话语系统,他们的很多言语方式和表达的意义与成人不完全相同。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把2加在4的上面,把3加在5的上面”這样的表达,不完整,不准确,也不规范,但都出自儿童数自己的话语系统,真实地表露出儿童对数学境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从儿童的话语中提取出合理的数学成分,沟通儿童的话语体系与数学知识体系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拉近儿童与数学的距离。通过恰当生动的比喻、通俗的语言、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就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重量单位时,为了让学生正确填写各类物体的重量单位,我和学生曾经讨论归纳过,手掌上能托得住的物品一般用克来作单位,手能拎得动或抱得起来的物体一般用千克来作单位,而要用卡车装的物品一般用吨来作单位。这样学生在具体填写中如果再发生错误,我就会笑着问他们:“小明的体重是40克,难道你能用一个手掌把小明托起来,真是个大力士。”在笑声中,学生想想生活中的自己确实是没有那么大的力量的,因此这种错误就再也没见他们重犯过。
三、精心设问,燃点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感产生认知中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重感官的参与,唤醒学生的潜能与创造,驱动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体悟。
例如: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 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 ,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 ,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个怡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燃点求知兴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同时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赵艳玲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J]. 教学交流 2020(15):184
[2]蔡建华 ·让学习真正地发生[J]小学数学教师 2015 (2):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