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川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347
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科都具有其固有的基本结构,即知识的整体性和事物本身的联系,并非孤立的事实本身和零碎的知识。中考化学复习浮于表面,难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就无法达成(2017版)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化学教学要实施“教-学-评一体化”,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树立以素养发展为本的化学学习评价观,紧紧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化学学业质量要求,来确定化学学习评价目标和标准,实现初中化学复习阶段教-学-评一体化融通的具体策略呢?笔者和其课题组进行大量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
一、研究内容
我们课题组通过检索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根据研究内容,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研究的情况,边实践,边修改,边完善,不断反思,总结,实现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成功案例进行汇集、展示、分析、研究、提炼和概括;结合专家给出的建议及意见等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创设情境
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为何要创设情境?第一,情境可以有效刺激学生,不仅使学习过程成为对知识本身的接受,更会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第二,情境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产生丰富的附着点和切实的生长点,让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第三,情境增加了学习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的交互碰撞中真正的理解知识、提升能力。为了让学生直观地、富有意义地、快乐地理解知识或发现问题,乃至创造知识。为此,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以下特质和要求:真实、基于生活、联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体现学科特点、内涵问题,融入情感。
(二)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方向,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和老师都想探索的问题。美国优秀教师格蕾塔曾经说过:“如果一定要我说教学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问题”。课堂中提出的问题的是学生思维的引擎,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设置要要梯度、深度,这里的关键是问题的质量(深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好的课堂问题的提出是通过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是深度教学的突出表现。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如下特性。第一,独立思考。所有知识都必须经由自己的独立思考而获得,想透彻、想明白,不盲从、不依赖。第二,基于事实和证据的思维。重证据是学习各门学科知识首先要树立的思维基本点。第三,多元意见。必须意识到很多问题是复杂的,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观点。第四,不懈质疑。不论对别人的观点还是自己的观点,都要有质疑的意识。要认识和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对复杂的问题要有好奇心和耐心。但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不能陷入怀疑主义。质疑是为了更好的相信
(三)设计活动
初中化学复习阶段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中最重要,最难的部分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包括老师如何去教,学生该如何去学,活动设计的好坏关乎能否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如何设计活动?第一,强调必须通过经历一定的过程和完成一定的任务进行学习并获得知识,而不是直接从教材上获得结论。活动是一种过程,这是最重要的。学生的学习不可以走捷径,定要经过若干道程序、 若干个步骤、若干个环节,就像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人的饮食过程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障碍、挫折和挑战,但它却是学习和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第二,强调通过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来进行学习,而不是由教师进行直接的讲解和传授。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自我活动(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师是无法替代的。学习不仅要用学生自己的脑子思考,还要用学生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不能替代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思考,不能替代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第三,体验和感悟是活动的内涵。“看到的,听到的云淡风轻,感受到的刻骨铭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活动内在的本质特征,也是激活知识的主要渠道。体验和感悟意味着学生生命的参与,即学生身体心理、精神全面参与活动。“感受是个体对经历的过程、活动对象及其关系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反应与评价;体验则是在感受的基础上发生的意义建构和价值生成。”有活动没体验,活动就会变成一种形式、一个空壳,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有所感、有所悟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有成长,也正是因为这样,活动中所付出的代价才是值得的。
(四)进行模型建构
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物质及其变化的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形成结论;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并建立模型,用模型思想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证据推理与模型認知是化学学习中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方式,是基于观察和实验方法获取的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并进行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建构模型及揭示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过程,是运用证据推理和模型化思想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与品质。
(五)使用模型。
给学生一个实际的情境,基于观察和实验方法获取的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并进行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建构模型及揭示化学变化得到的规律,去解决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实现评价学生对对应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提取信息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用已复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