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丽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党诞辰百年之际,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这经历血雨腥风、沧桑巨变的一百年中,中国共产党一路奋勇前进,才创造出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局面,也缔造出一部不屈不挠、用生命与真心筑造的红色历史。艺术作品以更容易接近人民大众生活的姿态将党史传承至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本文将以简单的艺术实例论证党史之光与艺术之美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艺术作品 百年党史
以史为鉴,可以正民风;以史为鉴,可以知荣辱;以史为鉴,可以壮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历经磨难、涅槃重生的强大国家,能从一个闭关锁国、备受欺凌的弱国成长为今天屹立于东方民族之林的泱泱大国,这翻天覆地的变化,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作用,离不开无数仁人志士的无私牺牲奉献,这不是一段平凡的历史,这是革命先驱用鲜血与生命为国家开辟出的道路,这是引领人们走向康庄大道的闪闪红星,百年征程、百年历练,党史中体现出的民族之魂铸就了百年以来的辉煌成就。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的初心和接续奋斗的精神使得党史传承永葆青春活力。
艺术的创作是艺术家思想及对生活理解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令全世界为之驻足的成就,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道路上快速成长,同时,也为艺术创作者创造了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艺术作品的問世又体现出艺术家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影片《1921》对百年党史的完美诠释
电影片头从黑白色彩中的生灵涂炭、战火纷纷让观众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遭受到的苦难,国家在遭受危难之际,军阀掌握政权,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毛泽东等有志之士只能用笔杆子与恶势力抗争,可就是这样一批手拿纸笔的文化青年用文章表达对那个年代的不满,作为首批共产党人,他们用尽自己所能号召无产者,他们组织工人运动,让红色之旗遍布大街小巷,他们在一艘红船上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漫漫长路,也让“红船精神”得以传递。虽然人生很短,短到可能看不见胜利的曙光,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为国抗争、为民谋生的夙愿,让1921年成为了一段新历史的开端。
作品以细腻的手法、生动的电影语言对知识分子力求改变中国现状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精致地刻画,让观众在这些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身上,看到了一颗颗真挚又热烈的爱国之心,这是中国共产党缩影式的映照,这些年轻的爱国者正是中国共产党以星星之火开启燎原之势的力量所在。电影对于环境等的描写,也从侧面描绘了历史与未来的时空交接,比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的镜头,室内环境昏暗不明,好似代表当时混沌未开的中国现状,让人有种透不过气的窒息感,但电影创作者却能凭借窗外的自然光和屋内的灯光等营造一种温暖的光明感,让观众心中充满浓浓的暖意,不仅在画面上温馨舒适,更以环境的显现预示着中国共产党在历经重重磨难之后定能获得光明的未来,预示着祖国以这样坚定的开头开启新的征程,定能大踏步的走向美好前景。
电影在音乐的选择上也下足了功夫,紧扣影片主题,更好地表达了作品对党的赞颂,电影的主题歌曲是新版的《国际歌》,由周深和孙楠合作演唱,用热血澎湃的旋律带领听众以激情昂扬的斗志于百年风华之际向党的革命前辈致敬,孙楠和周深的歌声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高亢清澈,与电影作品中人物的设定和对新征程的期待不谋而合;正如电影插曲《少年》(1921)中的歌词“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百年只不过是考验,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实现”,百年之前的那群先驱恰如祖国成长过程中的那个少年,虽然历经百年,可强国富民之心从未改变,继之而来的是更加远大的目标和美好。
党史题材艺术作品创作的启示与思考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党史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是对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日新月异变化的描摹,从历史上硝烟四起的战争时期,到和平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是党的正确方针路线的引领,才让人们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艺术创作者也是源于生活中深切的感悟,才能创作出深刻体现党史题材的艺术作品。
对于党史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要在突出思想性的基础上加强艺术性的体现,艺术作品的娱乐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才能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其思想内容的表达,如果仅以干巴巴的手段讲党史,那就失去了艺术作品自身的属性,也不利于受众的理解。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结果,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艺术表达的手段也日益丰富,党史题材的艺术创作可以与新媒体手段等结合起来,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也更有利于党史思想的传播。
结语
艺术就如同烛台,让党史之烛更加摇曳生辉,在艺术这片广袤的天地中,党史的光芒会更加耀眼,百年已过,却如同新生,对于未来仍然满怀希冀。艺术以更加丰富多样的作品传达着百年正青春的中国共产党,以年轻的姿态赓续红色基因,昂首挺胸、阔步向前。